今年夏天,有两件大事牵系我的心:侄儿的高考,欧洲杯足球赛。我的妻子是老师,我的儿子已经博士毕业,这个学期小弟便将上高三的儿子明明放到我家,理由是“二哥二嫂有丰富的教育孩子的经验”。
那天,体育新闻刚刚播出法国队参加欧洲杯赛的初选大名单,皇马锋霸本泽马时隔6年首次入选。没等我评论,旁边的明明先叫了起来:“昨天,我们班主任刘老师也公布了班里有望冲击名牌大学的名单。”我笑着问:“你小子想用高考来叫板欧洲杯?”
明明努努嘴说:“高考本来就和欧洲杯类似嘛,都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比喻倒是恰当,我也较真起来:“进入欧洲杯的球队可都经历了四年,不,这次是五年的精心准备。”明明张口就答:“参加高考的学生都经历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整整十二年啊!”
我快速地说:“参加欧洲杯的球队还要进行热身赛。”明明的语速也不慢:“我们高考也要进行‘模拟考’。”我说欧洲杯有“种子球队”,明明说他们班也有“种子选手”。我强调欧洲杯看台有球迷狂热的呐喊,疫情未必能湮灭球迷的热情。明明则说高考考场外有父母焦急的等待,还歪着头问我:“哪一个更感人?”
为了“击败”侄儿,我得有耐心:“欧洲杯的每场比赛都至关重要,常常一场比赛的结果,甚至一个进球,都会直接决定一支球队的命运。”明明想了想,也不紧不慢地说:“高考时的每门课都非常关键,常常一门课的考分,甚至一道题目,都会直接决定一个考生能否考上211或985大学。”我又说:“欧洲杯的奖金是很可观的,一支球队杀入八强或四强,就可能多拿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欧元的奖金。”明明调皮地说:“我爸对我的高考奖励也很可观呀:如果考上211大学,就让我去杭州玩一趟;如果考上985大学,就让我到北京玩一趟。”
我正想着这样的奖励是否合理,侄儿又追问一句:“假如我高考成绩进入全市前十名,二叔您该给我什么奖励呀?”我挥了挥手:“不可能的事就不要说。”明明考上211大学问题不大,但他在学校都排不进前十名,怎么可能进入“全市前十”?
明明嬉笑着说:“我说的是万一。欧洲杯上也有冷门呀,丹麦队、希腊队不都曾夺得欧洲杯冠军吗?”见侄儿反客为主,我也变得特别大方了:“小子哎,你若像丹麦队、希腊队那样爆冷,高考进入全市前十,我就陪你去一次苏州市奥林匹克中心,看两场国家队的40强赛!”
侄儿眼睛一亮:“二叔说的是‘中菲大战’和‘中叙大战’吧。这两场生死战正好安排在高考结束。”明明边说边激动鼓掌——这小子其实也是个球迷。
可惜,高考之前,原本在苏州举办的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40强赛中国队所在的A组比赛,宣布移往阿联酋沙迦进行。我只好给侄儿再想一份新的“欧洲杯奖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