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期●缅怀篇●

缅怀老校长刘昂将军

作者:夏继诚

今年是我敬爱的老校长刘昂将军诞辰105周年,回想起他生前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宛如发生在昨天。
  1955年军队实行重大改革,在军事院校体制方面,将原先隶属总参谋部院校部领导管理的第四步兵学校改名为南京军区步兵学校,也称之为南京步校、军区步校。这样,南京就有了培训军队排连基层干部的步兵学校,培训营团中层干部的总高级步兵学校(设在卫岗),培训师以上高级干部的南京军事学院,从而形成了紧密衔接、结构完整的军队干部三级教育培训体系。
  军事学院院长是德高望重的刘伯承元帅,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是著名战将宋时轮上将。南京步校的校长谁来当呢?中央军委经过慎重挑选,选中了刚从军事学院毕业,历经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并曾经担任过第32步兵学校校长的刘昂少将。
  刘昂将军挑起此重任之际,只有39岁,可谓风华正茂、年轻有为。后来我调到他身边当秘书,每当他谈起这段经历时,总是感谢组织上对他的信任和器重,又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只有夙夜不懈,尽心竭力工作,才能不负重托。
  当时院校有个口号叫“一切以教学为中心”。校长的职责就是抓教学这个中心,使其落到实地,是搞好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我于1956年从文化教员改行干政治工作,调任训练部政治助理员,后来担任首长秘书,经常有机会跟随训练部正副部长和各教研室主任参加刘昂校长组织领导的许多教学活动,亲眼目睹了刘昂校长抓教学的一件件实事。根据教员们的反映和我多年的亲身感受,刘昂校长对教学可真是抓得狠、抓得深、抓得细、抓得实。
  战术训练中的单兵、小组、班、排、连的进攻和防御课目,都是在野外实地进行。教员和学员到野外训练前,刘昂校长往往都要先到一步。他会提前一两天,交代秘书派车,我就遵照他的指示,派好吉普车,带上他在现场坐的小帆布凳子和开水,随他提前赶到野外教学训练的现场。校长亲临教学第一线,都会给教员、学员很大鼓舞,因此教员教得更认真,学员也学得更起劲了。
  南京步校的教学工作,受到了被誉为“中国战神”刘伯承元帅的亲切关怀和指导。有一次学校举行阅兵式,在刘昂校长等学校领导陪同下,刘帅登上检阅台,检阅了全校教职员工和学员的分列式。我作为一名在职干部也参加了受阅,聆听了刘帅的讲话。
  有一次,刘昂校长到军事学院开会,在会议进程中给我打电话找几份资料,尽快给他送去。第二天我把材料送到会场,他看了后表示满意,并指示我留下,向举办方以“秘书”名义登个记。我当时是个中尉,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挂着上将、中将金色肩章的首长,深感莫大的荣幸。
  按行政隶属关系,南京军区首长王必成经常到步校检查指导。军事学院和步校没有隶属关系,但刘昂校长多次晋见刘帅,参加刘帅主持召开的会议,向他当面请示汇报。按我的理解,当时步校的教学已纳入全军从排连基层干部—营团中层干部—师以上高级干部教学培训的“一条龙”体系,刘校长向刘帅请示汇报,是为了加强三级教学培训内容的衔接和深化,以便进一步提高步校教育培训的目的性、针对性和质量。首先从基层干部训练抓起,让他们真正学会和掌握未来战争中在战场第一线领兵打仗的技能和本领,无疑是抓住了步校教学的本质,是大有裨益的。我认为这也是刘昂校长对我军教学培训工作的一个突出贡献。
  刘昂校长一贯遵循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当时全军学习苏军,学校还派来了一位苏军顾问,由钱家赵同志担任俄语口译。当时一度实行苏军的“两餐制”,即上午10点和下午4点进餐。教职员工和学员吃惯了一天三餐,对“两餐制”议论纷纷,强烈不满。刘昂校长认真听取大家意见,最后废止了“两餐制”,仍改为一日三餐,受到了大家欢迎。
  学校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教学途中时间算是正课时间还是休息时间?算在正课时间内,则减少了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质量;如果算在业余时间内,则影响教员、学员休息。刘昂校长对这个“两头为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最后,根据每堂课的上课地点,实事求是地分别作了不同处理,从而使“两头为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刘昂校长参加红军的时间是1930年,也就是说他只有14岁。这么小的年纪,跟着党、跟着毛主席一路走来,爬雪山,过草地,长征二万五千里,又从陕北打到江南,不到40岁就担任南京步校校长,培养出成千上万的人民解放军合格的优秀基层干部,靠的是什么?就是靠他们那一代人的政治本色。
  刘昂校长对政治的重视,体现在他把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怎么把军事课目和政治课目有机结合起来,是一大难题。刘昂校长带领各个军事教研室和政治教研室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终于找到一条路,即在军事教员写教案时,和政治教员一起,把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工作的内容,写入军事教员的教案中。军事和政治一起进行演练,定名为“军政合练”。我当时在政治部宣传科工作,分管全校的通讯报道,还被《解放军报》聘为特约通讯员。我把这个情况写了一篇报道,寄给北京的解放军报社,军报看了这篇报道后,特地派了一位记者到我校采访,记者写的报道刊登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突出宣传南京步校举行“军政合练”是个创举,引起全军较好反响。有人称,南京步校放了一颗几吨重的“大卫星”。刘昂校长就是放这颗“卫星”第一责任人——也就是第一功臣。
  刘昂校长在南京步校期间,先后与三位政委共事。我当首长秘书期间,他共事的政委是宋献璋将军。刘昂校长和宋献璋政委彼此互相尊重、合作愉快,从未看到两位军政主官之间有过口角。他有事要和宋政委协调,总是吩附我说:“夏秘书,你把这事报告宋政委,听听他有什么指示?”态度谦和,语气尊重。对三位副校长,刘校长也都很尊重。刘昂校长对部属都很关心。1960年全国闹饥荒,学校教职员工也感到吃不饱。刘校长和宋政委就千方百计设法搞粮食、搞代食品,要求大家搞好业余生产,多种地瓜、南瓜、蚕豆以及各种可以填饱肚子的蔬菜,充分体现了对下级的关心爱护。
  刘昂校长后来调任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空五军政委等职。当老校长调回南京任南空顾问后,我专程上门拜访、祝贺。这是副兵团职,比空五军政委又升了一级。他非常感谢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和关心。我说,首长南征北战为军队建设贡献了一辈子,当之无愧。
  刘昂校长逝世后,我参加了他的告别仪式。那天,南京步校来了很多人给老校长送行,充分说明他在步校教职员工中的崇高威望。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老首长刘昂将军离开我们已经快20年了,但他对我的知遇之恩、关爱之情,我永远铭记在心。愿老首长在天国安息,他的高风亮节,永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