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期●老区采风●

农业专家赵亚夫的“乡土中国梦”

作者:潘春华

在古城镇江,有一位老人用农业科技知识,全身心地帮助茅山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他推广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惠及老区16万农户,助农增收300多亿元,带领老区群众走出了一条丘陵山区“以农富农”的小康之路,前不久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他就是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党委书记赵亚夫。

年少立志,帮助农民致富
  1941年4月,赵亚夫出生于江苏常州,儿时的梦想是做一名新闻工作者。但真正让赵亚夫确定志向,并最终扎根农村的是一次少年时期的经历。当时他在医院看到,一个小时内,3位农民均因贫病交加无力医治而相继离世,这对年少的赵亚夫触动很深。从此他有了一个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农民依靠土地、依靠农业,改变贫困命运,过上幸福生活。
  1958年,赵亚夫高中毕业后,考入江苏宜兴农学院农学专业。1961年,20岁的赵亚夫被分配到镇江农科所工作,在武进、丹阳、宜兴等县农村蹲点了7年。其间,赵亚夫虚心向农业老专家学习,潜心研究水稻、小麦高产技术。他和同事们一起,在宜兴县推广小麦、双季稻一年三熟制,创建了全省粮食单产最高的生产大队。推广水稻、小麦高产新技术,大幅提高了镇江地区的粮食单产和总产。
  日本之行,催生三次探索
  1982年,赵亚夫第一次到日本学习水稻种植技术。日本爱知县的渥美半岛,到处郁郁葱葱,山上有林,坡上有果。“那里的气候、地貌和镇江山区类似,我们那里大多荒山秃岭,人家却建得这么美!”巨大的反差让赵亚夫难以平静。
  从那时起,赵亚夫为梦想描绘蓝图:要让句容茅山老区像日本渥美半岛一样,满山的果树,满坡的蔬菜,满岗的鲜花。他从学习日语开始,不分昼夜地钻研学习水稻、草莓、无花果、葡萄栽培技术。第二年从日本回国时,很多人都捎带家电,他则带回20棵草莓苗和13箱农业科技书籍。就是从这20棵草莓苗开始,他率领农科人员与农民兄弟们一起开始了艰苦的探索。
  赵亚夫的第一次探索,就是高效农业。他利用20棵草莓苗作为火种,在茅山老区燃起农民致富的热情。他建起了上千亩的农业示范园,让农民边学习边实践,很快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句容由此成了全国草莓之乡,茅山老区第一批楼房盖起来了,被农民们亲切地称为“草莓楼”。
  他的第二次探索,就是以种植大户为龙头,牵头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随着方继生草莓专业合作社的第一个成立并取得成功,丁庄葡萄、黄梅、桃子等农业专业合作社也相继成立。它们对接市场,把农业做成了产业。如今茅山老区各式农业合作社达400多个,覆盖农户3万多户。
  他的第三次探索,就是在苏南丘陵地区最落后的戴庄村,组建综合型有机农业合作社。他创建了有机农业产业园区试点生态农业,创造农业经营与农村管理“合二为一”新模式,并以戴庄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带动20个村。
发挥余热,让最穷村致富
  2001年,赵亚夫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后,以志愿者身份来到戴庄村。当时的戴庄村,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元,是镇江市最穷的村。
  初到戴庄村,赵亚夫勾画的小康蓝图在村民们看来是天方夜谭,他决定拿出实实在在的效益证明给农民们看。再度来到戴庄村时,赵亚夫承诺给试种的农民免费提供有机“越光”稻种苗、有机肥和技术指导,不管好坏,每亩以1200斤水稻市价保底收购。曾听过赵亚夫讲座的杜某志答应尝试栽种1.6亩“越光”稻。赵亚夫与杜某志同吃同住,帮助栽种稻米。经过精心培育,杜某志当年就收获了700余斤“越光”稻,加工出来的大米卖到了8元一斤。
  杜某志是戴庄村第一个在赵亚夫指导下富起来的农民。如今他承包了有机桃园,还种植有机水稻和有机草莓,年收入20多万元。随着有机农业面积的逐年扩大,一大批农户富了起来。目前,戴庄村已形成草莓、大米、茶叶等多条有机农业产业链,建成200多亩蔬菜大棚、3000多亩有机果园。戴庄村党总支书记姚伟超说:“截至2019年年底,戴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000元,是2003年的10倍,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达420万元。”
古稀老人,仍在田间忙碌
  几十年来,赵亚夫的农业科技项目推广到哪儿,富裕就到哪儿。村民腰包渐渐鼓了,赵亚夫却给自己定了“不收指导费、培训费,不搞技术入股”的“三不”原则。村民估算过,仅在戴庄模式中,如果赵亚夫按15%的技术入股,按年利润600万元计算,每年可分红90万元;讲课劳务费,如果按每年20次,每次2000元计算,每年可拿4万元。而赵亚夫这么多年来,却从未拿过一分钱。2008年,赵亚夫被授予“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称号,开表彰会时,他竟没一件像样的衣服,只得向同去的人借。奖励给他的30万元奖金,被他捐出来发展戴庄农业。
  如今赵亚夫已迈入了耄耋之年,步子日渐蹒跚,精力也不如以前,仍旧忙碌在田间地头。赵亚夫的手机里存了200多个农民的电话,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农民的各种需求。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每个月都要去一次绵竹,帮助当地建起了高效农业示范园。“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为农民服务一辈子,践行乡土中国梦。”赵亚夫说。

赵亚夫整整一个甲子的农村实践,用汗水和智慧辛勤浇灌着“乡土中国梦”。他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领导干部”“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扶贫先进人物”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