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下到上海视察时,提及较多的当属浦东开发。他对上海的负责同志说,90年代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他指出,“上海,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在谈到办特区的经验教训时,他说:“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他鼓励上海的干部要有信心,“浦东开发比深圳晚,但起点可以更高,我相信可以后来居上”。
上海浦东,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启了开发开放的伟大实践。浦东的全面开发开放,是邓小平亲自倡导和全力推动、党中央果断决策的一项国家战略,有人说它犹如一部恢宏庞大的交响乐,是在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精心谱写下,在上海市委的倾情指挥下,在无数开发建设者的辛勤努力下,共同奏响的激情洋溢、光彩夺目、振奋人心、震惊世界的华彩乐章。
细数浦东开发的决策过程,还得将视线转回到决策的两年前。
1990年春节,邓小平来到上海。大年初一这天,邓小平随家人到院子里拍雪景。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前去向他拜年,并汇报开发开放浦东的设想。邓小平说,这是个好事,早该如此,可惜迟了五年。他还说,要做几件事情,一下子把开放的旗帜打出去,要有点勇气。
2月中旬,邓小平离沪回京,在汽车上,邓小平很严肃地对前来送行的上海市委主要领导说,你们提出来开发浦东,我赞成,并答应回京后马上向中央提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建议。17日,邓小平在北京接见了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全体成员,之后,对几位中央领导谈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事宜。他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一件事,还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
3月3日,邓小平又在北京家中与几位中央领导进行了一次十分重要的谈话。他说:“对国际形势还要继续观察,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总之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现在特别要注意经济发展速度滑坡的问题,我担心滑坡。……要实现适当的发展速度,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面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源。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在中国的经济地位一直遥遥领先。虽然由于计划经济的特殊环境,上海城市的金融与贸易功能大幅度衰退,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心的地位也随之丧失,但却又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生产基地,一直稳居中国最大经济城市的地位。从建国到80年代初的30多年,上海各类经济指标,几乎都占据各省市同类指标的首位。上海的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财政收入也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上缴国家利税占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30多年间,上海提供的积累相当于全市固定资产净值的25倍。“把上海搞起来”确是一条捷径,符合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邓小平的意见,高瞻远瞩,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3月中旬,国家计委主要领导率领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上海现场办公,主要是为浦东开发上马作统筹安排。期间,工作组实地考察了浦东情况,听取了上海关于浦东开发的设想和前期的有关准备工作,并详细探讨了浦东开发中的一系列政策性问题。随后,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向中共中央正式提交了《关于开发开放浦东的请求》。3月底,国务院派出一名副总理,率领国务院特区办、国家计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外经贸部、商业部、中国银行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到上海调研,为中央决策浦东开发进行综合论证。
4月10日,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关于浦东调研情况的汇报,并对浦东开发开放的若干问题逐个进行研究和商讨。12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提交的关于浦东开发方案的意见。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央最终决定:开发开放浦东。
1990年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到上海视察。18日,他出席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5周年庆祝大会。就在庆祝大会的致辞中,李鹏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李鹏强调,这是我们为深入改革、扩大开放作出的又一个重大部署。这对于上海和全国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事情。这个讲话表明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已经从上海地方战略构想,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从邓小平的内部提议,到国务院总理的公开宣布,中央在如此重大问题上的决策过程,前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其速度之快,决心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今天,浦东开发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当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浦东开发开放的伟大成就时,再度回忆浦东开发决策的过程,不能不由衷地敬佩邓小平推动浦东开发的宏大战略构想。
在1990年决策浦东开发,不仅有深层的经济原因,也有政治上的触发动因,还有系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性选择。当初,浦东开发的直接经济动因是为了振兴上海,是上海摆脱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滞后、重塑上海经济国际地位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面对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压力,迎头赶上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开发浦东,还是为打破国际社会“六四风波”后,对我国经济封锁和政治攻击,所采取的一项有力的实际行动。
邓小平坚定地说:“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现在国际上担心我们会收,我们就要做几件事情,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邓小平力主开发浦东的决策,从事实上表明中国政府已经决心拿出最发达、最富庶的区域来继续改革开放的试点。这就是要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仅不会因“六四风波”而停顿,而是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进。这一重大举措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把改革开放推进到新阶段的义无反顾的决心和信心。20多年后,当人们再次重温邓小平这些朴素的话语,依然能感受到深深的震撼。
1991年,邓小平再次来到上海过春节。
2月18日,即农历大年初四的上午,邓小平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新锦江大酒店41层的旋转餐厅。透过宽敞明亮的玻璃窗,他眺望着上海中心城区的面貌,勉励身旁的上海市委主要领导:“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站在浦东新区的地图和模型前,邓小平不无感慨地说:“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国外经商的很多,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上海人聪明,素质好,如果当时就确定在上海也设经济特区,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在邓小平看来,开发开放浦东,是要以浦东开发为契机,不仅让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实现经济转型,重新焕发活力,更主要的是从新的层面去打破80年代末中国经济发展的僵局,启动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和增长点,以带动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新格局。这一精心谋划的国家发展战略,显示了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大家风范。
谈话中,邓小平就浦东开发问题对上海的领导同志提出了明确要求:“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试第一个就要准备失败,失败也不要紧。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一席语重心长的话语,使上海市的负责同志都感到心里特别敞亮。他们表示,要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像小平同志设计的那样,在浦东描绘最新最美的蓝图。
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再次来到上海。
这时,距离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还不到两年,但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型城区的建设蓝图已经成形。
1993年末,89岁高龄的邓小平又一次来到上海。
这时的上海,正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浦东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黄浦江上历史性地架起了南浦和杨浦两座宏伟的大桥。
从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至今已经整整20年。浦东的开发开放,也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浦东开发,极大地促进了上海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直接带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今天的浦东,已经成为中国极具象征意义的现代化新型城区,是全国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进城区,还被赋予“改革排头兵”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年4月14日,在浦东开发开放19周年前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建设“两个中心”,浦东再次担纲了主角。
为了进一步加强金融、航运两个中心建设,2009年5月6日,国务院批复了上海市《关于撤销南汇区建制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的请示》,同意撤销上海市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浦东新区,面积为1210平方公里,拥有常住人口410多万。浦东新区行政区域的调整,对浦东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而言意味着一次新的提升,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一次重大而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意味着浦东又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开启了新的奋斗征途。
2010年5月1日,有着150多年历史的经济文化与科技领域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7300多万中外游客参观了世博会,浦东再次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这都是浦东一次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现。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纵览时代风云,把握历史机遇,运筹帷幄,一步一步将原本贫穷落后的中国推上了迈向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征途。浦东的开发开放,即是邓小平在宏大的国家发展战略设计中的一个精彩布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20年多前,浦东还是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乡野,20多年后,黄浦江涛声依旧,新浦东美景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