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期●老区采风●

乔增富:甩开病魔为社区

作者:戚兴林


1999年,乔增富40周岁,正年富力强,为改变江苏泰州高港区野徐镇仲联村的落后面貌,他毅然放弃镇办企业“老总”的身份,来到了仲联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伊始,乔增富便骑上自行车走村入户搞调研,排摸村里“家底子”和百姓诉求。很快,乔增富发现村里有不少闲置旧厂房、鱼塘等资源,由于长期管理涣散并未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于是,他从这些闲置资源入手,拟定规划,统一对外招租。经过多方努力,1999年10月一举签下了13份租赁协议,当年创收6万多元。为了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乔增富不停地跑政府部门求得帮助并招收能人。熟悉的人跟他开玩笑说:“为了筹资,你当厂长时的‘脸面’都丢光了。”而乔增富总是笑着说:“村容村貌就是我的面子,只要村民的生活好了,我乔增富也就有里子了,里子总比面子好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乔增富先后筹集到150多万元,4.6公里村路(“三纵两横”)的建设终于全面开工了,最终实现了全村主干道全部硬质化,并且先后修筑4座钢筋混凝土桥,大大方便了百姓出行。与此同时,乔增富还充分利用经营企业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先后引进方正数控、锦竹工业用布、华夏机械、泰源机械等6家企业,为村级经济注入源源活力。在他和村班子的努力下,经过奋斗苦干,用了四年时间,仲联村就由当年的“落后村”变为“先进村”,到2003年,偿还了全部债务,农民的纯收入翻番,在野徐镇“三个文明”建设考核评比中荣获了综合类一等奖。
  正当仲联村发展势头蒸蒸日上时,由于过度劳累,乔增富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患上了严重的尿毒症。家人、朋友、同事纷纷劝乔增富放下村里工作专心治病。然而,乔增富认为,仲联村刚刚有起色,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不能离开。就这样,乔增富边治疗边关注村里的发展。借助野徐镇创办工业园的契机,仲联村盘活资产、招引能人,跨入了“富裕村”的行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2005年,乔增富病情加重,不得不进行换肾手术。“那段时间,我躺在病床上,好多村民都跑来看我,这让我万分感动。我觉得这书记没有白当,再苦再累也值了。”乔增富总是这样对关心他的村民们说。换了肾的乔增富更不愿舍弃仲联村,他忍受着病痛处理村里的事务。
  2009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仲联村由高港区划归泰州医药高新区,2010年由村变更为社区。由此,大量的征地拆迁、安置保障、项目推进等工作纷至沓来。面对好不容易建成的综合性办公大楼、智能化图书馆、居家养老活动中心和省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站等设施将要被拆除的现状,乔增富内心深处确实有一股难以割舍的情结,但想想仲联百姓由此从农民变为市民,以后拥有更多的致富机遇时,他也就释然了。
  2014年,随着医药高新区拆迁工作的深入推进,仲联辖区内的双语学校及配套搬迁项目正式启动,涉及社区近百户居民。熟悉社区情况的乔增富当仁不让地挑起了这副重担,最终近百户拆迁户全部签订了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按时腾空交房,创下了周边拆迁史上的奇迹。仲联社区先后完成近800户拆迁任务,未出现一户滞留现象,为医药高新区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区工作人员都知道,乔书记的办公桌上总会放着一本“困难经”,上面记录着社区的每位贫困户或者遇到突发事故居民的详细情况,他要求社区干部要常拿出来“念一念”,想方设法为百姓排忧解难。
  仲联居民周某芳说,能够办理失地农民保障,多亏了乔书记。自己20年前由贵州远嫁到本社区,多年来户口未能迁入,一直无法进行安置。乔书记主动向镇政府和镇派出所反映情况,请求公安机关协助解决,并决定由社区拿出资金,派专人协同公安民警远赴贵州协调处理,终于为周某芳解决了户口无着落的难题,顺利办理了失地保障。截止到2015年底,已为全社区居民办理发放了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卡。
  乔增富常说,感谢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让我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包括每一位居民,他用实际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仲联社区十四组居民彭某秀,儿子患有白血病,妻子因车祸瘫痪在家,还有年老体弱的老母亲,家庭十分贫困。乔增富多次送去慰问金,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据不完全统计,乔增富在扶贫助困过程中,个人捐款达万余元。
  20多年来,乔增富始终如一地遵守着当初许下的带领仲联群众共同富裕的承诺,深深扎根于农村这片沃土,与时间竞赛、与生命赛跑,用实际行动打造了仲联更加美好的明天。如今,仲联社区的集体账面资金盈余2000多万元,连续多年在野徐镇“三个文明”建设的考核评比中荣获综合类一等奖。
  乔增富甩开病魔为社区的实干精神,为集体和个人换来了许多荣誉:2006年荣获江苏省法制示范村,2008年荣获高港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被泰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泰州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2014年乔增富被中共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委表彰为“勤政廉政先进典型”,2019年被评为“中国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