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期●老区采风●

贫困群众笑容就是 最高褒奖

作者:姜兆军

2012年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谆谆教诲当地干部:“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5年来,我和4位志同道合的退休干部,就职于南通市通州区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我们铭记总书记的嘱托,心系脱贫攻坚,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诠释对党和通州革命老区人民的忠诚,辛勤付出化为了累累硕果。

5年前的一个酷暑天,我们来到川姜镇川北村,资助来自贵州的布依族贫困家庭学生罗冬利、罗圣秀。身量矮瘦的姐妹俩穷则思变、勤奋苦读,双双以高分考取通州高级中学,但又为了学费、生活费而发愁。当接过我们的4000元助学金时,姐妹俩连连道谢,依偎着母亲,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们说,来自方方面面的资助超过了两万元,谢谢好心人解了她们的燃眉之急。如今,这对姐妹都在心仪的大学就读,走上了人生的坦途。5年来,通州区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及各镇和街道分会致力于助学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共筹措资金258万元,资助了15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使他们圆了求学梦、就业梦。
  去年金秋时节,西亭镇九总渡村村民黄仁九笑逐颜开地告诉我:“多亏你们送苗鸡送技术,还帮助销售,我家的日子真是从糠箩跳进了米箩!”黄仁九一家6口人,上有年逾九旬的婆婆,她与丈夫已是古稀之年,两个双胞胎孙子正在上大学,过去全家的生活来源就靠她儿子一人的打工收入。经过连续4年的帮扶,这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先后受赠近千只苗鸡,靠养鸡卖蛋增加收入10万余元,彻底甩掉了贫困的帽子。5年来,通州区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共实施了63个产业扶贫项目,帮助年龄偏大且缺资金、缺技术、缺经营能力的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使1000多个类似黄仁九这样的家庭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

贫困群众发自心底里的笑容,是对我们最高的褒奖。为此,我们冒着酷暑走村串户,扶持低收入农户养鸡增收;我们顶着凛冽的寒风,爬上数十米高的龙门吊,察看企业车间屋顶,为的是发展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惠及更多的困难群众。如今,我们都已华发渐增,平均年龄将近70岁。然而,为通州的振兴发展添砖加瓦、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我们所有的辛苦和劳累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