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2012年12月7日,新上任的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出京考察就选择了深圳,重走邓小平南方谈话在深圳考察的几个点,赴莲花山瞻仰邓小平铜像。人们知道,每次党代会选出的新一届党中央总书记首赴地方考察,都具有重要宣示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赴深圳考察,向世界表明: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不会改变!
光阴如梭,邓小平南方谈话已有30个年头了,在这时刻,不免让人感慨良多。
中国共产党人抒写 “春天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加大“和平演变”的力度,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治理和发展方面的问题引起国内人民的不满,伴随着那些国家的民族、宗教纠纷,连续的大事件酿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我国在这种大气候影响下出现了政治风波。“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共产党还行不行?”西方资产阶级一些政客要人、政治学者公然叫嚣,社会主义将在人类历史中消失。1989年,波兰裔美国人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美国前国家安全助理)撰写了《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一书,公然宣称“这是一本论述共产主义的最后危机的书”,把西方“和平演变”战略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
90年代初,在发展的紧要关头,我国舆情中出现了对改革开放“姓社姓资”的质疑,对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产生了动摇,特别是对市场取向的改革进行严厉抨击;也有人主张以“经济建设”和“反和平演变”的双中心论来修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一切考验和挑战着中国共产党人。
在党和国家面临抉择的时候,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尽管已88岁高龄,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站了出来,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他的鲜明表达,沉着、坚毅和智慧,如强劲春风,拨开迷雾,稳定人心,形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坚持基本路线的共识和定力。
这是进一步坚守理想信仰的历史时刻。针对西方敌对势力“大失败”等谬论,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语重心长地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在强调“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总趋势”的同时,邓小平告诫说:远大理想达到有个长期奋斗努力的过程。社会主义发展史告诉我们,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往往发展速度很快,以至不少共产党人认为较快能进入共产主义。苏共20大(1956年)就通过颁布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纲领,此思潮对东欧和中国都有影响,出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超阶段做法。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这是进一步坚持创新开拓的历史时刻。1992年4月,文汇报在北京召开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理论界座谈会。郑必坚、邢贲思、于光远、刘国光、龚育之、沈宝祥、王瑞璞等知名学者都到会,大家对南方谈话的传达深表振奋,从多个角度热烈地畅谈学习体会。学者们对南方谈话“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重申和坚持特别关注,尤其谈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改革取向的正确性、必要性。大家引了邓小平的观点:“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谈到争议更大的建立股票市场的问题,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专家们还谈到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和发展的热切希望:“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比如上海,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他还说,回过头看,如果上海开发再早点,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专家们回忆起上海1984年、1986年的三次改革战略讨论会,提出浦东开发的建议和搞土地批租的建议。1988年4月12日,宪法修正案中写上“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据法律规定转让”,当年上海弄潮儿先行一步,8月8日批租了第一块地——虹桥26号地块。1990年初,邓小平在上海过春节,他知晓浦东开发的思路后,坚决支持,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宣布浦东开发开放启动;同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
改革蹄疾步稳,理论还是落后于实践。市场经济“姓社姓资”的藩篱此时并未被突破。因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判断来自传统思路。马克思、恩格斯预期的未来社会是“计划方法”、“消灭私有制”,社会主义不用资本主义市场的一套范畴。列宁十月革命后实践过军事共产主义做法,余粮征集制后发生农民暴动,他改为“粮食税”,实施新经济政策,活跃商业成为一种选择,但实践时间短,只有7年,没能深入探索。毛泽东在1959年的一个批示中提出“价值法则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关注了市场经济的核心规律——价值规律,然而由于他对政治形势的估计有误,曾选择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做法。邓小平在改革启动的1979年11月26日,与外宾谈话时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勇气、理论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事实上,改革实践的推进,一直伴随着市场经济因素的孕育发展。从坊间看,“联产承包再启动”、“双轨制议价实施”、“长途贩卖不是投机倒把”、“自留地作物可以出售”、“上海出现‘星期日工程师’(技术支持江浙乡镇企业)”等新做法都是市场因素发育;从国家层面看,粮油统销价格改革取得突破;股票市场建立,1990年11月26日国务院授权,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深交所开市;住房、养老、医疗改革推进;浦东开发开放启动……
笔者当时供职文汇报,南方谈话座谈会学者们的感受激起我的回忆。1991年1月,我采访了经济学家刘国光,同月26日发表《90年代深化改革的理论思考》,说到了市场经济和改革的取向是市场取向,引出一些争议。3月,解放日报连续刊发的4篇“皇甫平评论”,引发更大的争议,其中重要之点就是搞市场经济“姓社姓资”的问题。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吹散迷雾,沐浴了祖国大地,不仅中止了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批判“和平演变”和民主社会主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推动了又一次思想解放。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在中国成了实践的主线。而后,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载入了中央文献,成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成为实践中的遵循。
这是进一步敢闯敢试、不负人民的历史时刻。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
热爱人民、不负人民是邓小平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他孜孜以求的是增进人民福祉。他多次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他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心中想着的就是最广大人民。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掷地有声地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邓小平同志坚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中吸取思想营养和前进力量。他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他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我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缅怀邓小平,走好新时代新赶考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邓小平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的卓越领导,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和全力推进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欣欣向荣,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小康生活,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像我们党的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样,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和人民建立彪炳史册的功勋,就在于他看清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深刻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深沉愿望,把握住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律,紧紧依靠党和人民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伟业。”
我们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30周年,重温改革开放史中的珍贵史实,要以史为鉴,不断汲取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更踏实地走好新时代新赶考之路。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理念激励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推进上更有创意、更有实效。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深化改革开放的主要观点包括:确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核心是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理论创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改革要求须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探索和完善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降低市场“门槛”);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
从更广的视角看,实践中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有“七个坚持”的丰富内容: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坚持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激励我们,在新征程奋斗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党中央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激励我们,永远懂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对长期执政的党来说,工作懈怠和各种风险是不时会遇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那段话,并郑重宣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解放,是我们永远必须坚守的宗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