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期●征战纪事●

粟裕和谢家渡战斗

作者:吴耀昌

家渡战斗发生于1942年9月25日。谢家渡位于江苏省南通市五甲、二窎、北兴桥镇合村三地交界处,抗战期间是苏中四分区活动的中心地区。
  侵华日军第52大队大队长保田中佐是南浦旅团的一名得力打手,策划对苏中四分区实行大“清剿”,妄图袭击驻在二窎周围的苏中四分区党政机关。时任新四军1师师长粟裕和3旅旅长刘先胜审时度势,捕捉战机,在谢家渡布阵设伏。粟裕和刘先胜亲临现场,实地查看地形,筹划如何诱敌深入,给敌人歼灭性打击。他们部署3旅7团担任主攻,南通警卫团配合作战。
  9月24日晚,保田率日伪军共380多人,由南通经海门到达三余镇据点。第二天中午,日伪先头部队到白龙庙东侧时,南通警卫团投入战斗。激战1小时后,我军边打边西撤。日伪军也派出一路佯装西追。这是保田惯用的“调虎离山”伎俩,企图诱逼新四军主力撤离二窎,然后回兵向北进击,乘虚而入。保田这一举动,完全不出粟裕所料。新四军1师3旅7团按兵不动,随时做好激战准备。半小时后,向西追击的日伪军果然掉头,与留在白龙庙的同伙会合,急速向二窎方向进逼。当日伪军抵达横港桥时,担任警戒的7团6连与敌相遇。激战后,6连按预定部署,边打边向谢家渡转移。数十分钟后,敌人已全部进入我谢家渡伏击圈。
  保田骑在马上,用望远镜向四周打量,先下令用机枪向周围可疑的地方狂扫,没有发现可疑之处,便于下午3时下令日伪军从谢家渡渡河。待到日伪军一小半渡过河之际,隐蔽在河北的新四军指挥员一声令下,暴风雨般的枪弹射向敌阵,敌人顿时乱作一团。新四军三面围攻,全歼渡河之敌。
  时值黄昏,保田受到新四军突如其来的打击,进退不得。粟裕抓住战机,收紧伏击圈,集中兵力,改奇袭为强攻。部署在谢家渡南岸的新四军7团各连迅速向敌阵靠拢,位于渡口北岸的连队也涉水向敌进攻。日伪军左冲右突,想寻找突破口,均被我军火力封死。大批伪军被击毙,余敌缴枪投降,困守在几栋民房里的日军也被逐一围歼。保田数次负伤,爬进一块高粱地里,在我军“活捉保田”的喊声中,用手枪对准自己的脑袋自杀。战斗于25日凌晨3时胜利结束。
  谢家渡战斗不仅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也是苏中歼灭日寇最多的一次战斗,粉碎了日军大“清剿”的阴谋。1943年7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刊载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写的《新四军在华中》,表彰了南通战斗(即谢家渡战斗)。文中写道:“去年秋9月25日南通战斗,我军歼灭保田以下日军85人和伪军300余人。战后我军检还保田尸首于南通,以示我之伟大气度,敌方收尸后复信感谢谓:‘贵军战后归还战骸,宽仁厚德,诚贵军政治之胜利也。’”
  粟裕的抗日足迹遍及苏中大地,谢家渡战斗是他亲自指挥的一个战例。为了纪念这次战斗、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后人勿忘抗战血泪史,1995年9月,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通州市政府在谢家渡战斗所在地建造了一座“谢家渡战斗纪念碑”。纪念碑由3支步枪托起一个高耸的锥体三角形,既象征当年血战拼敌的刺刀,也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力、地方、民兵3支武装凝聚的力量。三角形碑座的5级台阶,标志着纪念碑在抗战胜利50周年时建立;三角形标志着战斗发生在三角地带,同时标志着正义的人民革命战争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