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期●历史研究●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新创举——立功运动

作者:温佳玲 徐剑雄



“立功运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打开连队工作之门的三把重要钥匙”之一。这一运动初期称“功劳运动”,是在解放战争初期由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1旅第2团根据群众要求,在建立功劳簿活动的基础上始创的。它一经产生就立即受到广大指战员的热烈响应,使部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保证战斗任务的完成和加强部队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久,就在人民解放军所有部队和各个解放区广泛开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成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一个创举。

“立功运动”的酝酿诞生
  1946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敌第一绥靖区汤恩伯部15个旅约12万人,集结于长江以北的南通、靖江、泰兴、泰州一线,准备向我苏中解放区发动进攻。华中野战军集中主力19个团约3万余人,于7月13日发起“苏中战役”,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辉煌胜利。经过这次战役,部队得到了锻炼,装备有了改善,但是部队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当时的纵队领导人钟期光回忆: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2团是地方部队提升为主力的,战前全团1600余人,伤亡近三分之一;战后补充俘虏兵700余人,新兵近400人。部队虽然扩大了,但是新成分占很大比重,班以上干部差不多都是新提拔的,任务重,能力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管理好部队、加强指挥、鼓舞士气,保证部队继续打胜仗,成为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当时,2团政治处副主任赖少其在深入连队,与战士们促膝谈心中,很快就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一种新的、战士们最易接受的好形式,就是这支部队正在开展的“记功”活动。
  1946年8月10日的苏中李堡战斗中,新四军1师2团为了搜集英模材料,提出“有功劳就写上功劳簿”。这时候,2团正在涟水县大桥镇短期整训,1营有一位“解放”过来的战士在战斗中缴获4支枪,就对指导员说:“请把我的功劳记下来。”为了满足战士的这种要求,连队就正式建立了“功劳簿”,把大家的立功表现及时记在上面。这就是功劳运动最初的萌发。整训期间,2团党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以往战时政治工作的经验,认为战士出自正当愿望自发要求的“功劳簿”,可打破时间、地点和对象等条件的限制,不断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利于长期坚持。经过反复研究,团领导一致认为可以将记“功劳簿”的做法扩大为全团群众性的“功劳运动”。
  1946年10月8日,2团党委正式作出了《关于开展功劳运动的决定》,并由政治处起草了《功劳运动讲话材料》,提出了“有功报功,论功行赏,人民功臣,个个尊敬”的口号,将记“功劳簿”的活动发展为群众性的“功劳运动”。在实践中,“功劳运动”的内容与方式在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立功运动最初的符号标志——“三证”即:个人有“功劳证”,功劳跟人走,调到哪里也光荣;连队有“功劳簿”,集体荣誉,部队光荣;家里有“功劳状”,一人立功,全家光荣。从此,全团掀起了立功进步的热潮,干部战士相互记功,“功劳运动”成了官兵共同参与的群众性运动。
  为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的传统,就产生于这个时期。在这些荣誉激励措施下,解放战争时期涌现了大量著名的英雄集体,如“临汾旅”、“塔山英雄团”等,还涌现出董存瑞、王克勤等大批战斗英雄。
逐步推广“立功运动”
  第2团开展的“功劳运动”引起了上级的重视。华中野战军第1师1旅政治部特地派宣教科长吴健人去团里调查功劳运动情况并总结经验。经过深入调查,吴健人回到旅部后,就在苏皖边区的《江淮日报》上发表了《怎样开展功劳运动》的专文。1946年10月13日,吴健人撰写了《海丰大队(即第2团的代号)热烈开展“功劳运动”》的通讯稿,由新华社华中前线分社发到延安总社,随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进行了播发。
  与此同时,山东解放区也在广大民兵中酝酿和开展立功运动。1946年10月10日,山东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和山东军区人民武装部作出了《关于开展立功运动的决定》,在全体民兵自卫队员中普遍开展“立功运动”。同时,山东军区和山东省政府联合颁发了《关于山东民兵自卫队开展立功运动暂行办法》,号召全区民兵自卫队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提出“每人立一件功劳”的口号,推动立功运动在民兵中广泛开展。
  1946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综合华中和山东解放区开展立功运动的情况,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加速全面抵抗胜利的到来,华东开展立功运动》的新闻稿,并加短评,高度评价这一运动。这篇题为《号召普遍响应立功运动》 (新华广播电台广播时,题目改为《广泛开展立功运动》)的短评指出:华东解放区军民中兴起的立功运动,“是人民自卫战争中的一个创举。为人民立功劳,做人民的功臣,这是一个革命战士的最大光荣,也是对人民的最大贡献,应当大大提倡和推广”。
  中共中央机关报和广播电台发出号召,延安部队率先响应,很快掀起轰轰烈烈的立功运动热潮。华中野战军首长和政治部对此极为重视,为了使华中部队与全军的提法一致,把“功劳运动”改为“立功运动”,并迅速在整个华东部队普遍开展。
掀起立功热潮
  1946年12月13日,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下发《关于开展立功运动的指示》,决定“广泛开展‘立功运动’,号召‘人人立功,事事立功’”,并同时颁布了《立功运动暂行条例》。12月21日,东北民主联军的《自卫报》发表题为《所有连队把功劳簿建立起来》的社论,号召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功臣。与此同时,晋冀鲁豫、晋察冀、陕甘宁和晋绥等地的人民解放军与地方武装,也都作出了开展“立功运动”的决定或指示。到1947年初,立功运动在全军上下、前方后方、部队与机关、野战军和地方军、正面战场和游击区,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
  翌年1月,大规模的战斗在山东打响,中共华东局于1月15日发出《关于广泛开展立功运动的指示》,提出要“广泛开展为人民建立功劳的运动,以加速全面反攻胜利的到来”。遵照华东局的指示,各级政府支前组织普遍在群众与支前民工中开展立功运动的教育,进行“为什么立功”、“为谁立功”、“怎样立功”等问题的讨论,启发大家争取立功的自觉性。
  为了向全军推广立功运动,1947年2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了《再论立功运动》的社论,号召解放区全体军民:“为着保卫自己的土地与争取全民族的独立解放,更高度地发扬新英雄主义,建立更多与更大的功劳”,强调立功运动除了在军事部门应该普及与加强以外,还“应该在军民生产中间与土地改革中间,按着工作的性质与需要创立起规模来,并把历来的劳模运动以更合乎当前实际的方式提高到更高的阶段”,强调立功运动必须紧紧围绕“军事、土地改革与生产”三大中心工作,必须与戒骄戒躁相结合。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和广播电台发出号召后,各部队和解放区纷纷响应,很快掀起轰轰烈烈的“立功运动”热潮。
  1947年6月,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又颁发了《部队立功运动概则》,就“立功运动”的要义、方法方式、组织与制度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与措施。1947年9月30日,华东军区政治部《军政杂志》发表《连队工作的三把钥匙》社论,指出:“连队政治工作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新的创造,特别是立功创模运动、团结互助运动与新式整军运动三种群众性运动,是打通连队工作之门的三把重要钥匙。”
  同年10月华野政治部印发《华东野战军一年来立功运动的总结》,对“立功运动”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至此,立功运动成了解放战争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和推动战争胜利的有力武器。通过开展立功运动,战士的思想觉悟和部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立功运动是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一个重要的创造和发展。事实证明,立功运动是建设人民军队、争取战争胜利的有力思想政治武器。凡是真正落实了立功运动的地方,其面貌立刻为之一新,不仅为广大群众所欢迎,而且有效地启发和鼓励了广大群众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团结进步、努力工作、英勇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