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期●历史研究●

新四军进入江都的四战四捷

作者:顾仁

1938年6月,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根据中央向北发展的方针,在茅山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后,就陆续派出主力部队北渡长江,遂取得江都四战四捷的辉煌战绩。

攻克三江营
  国民党江苏省保安九旅张少华部,在抗日战争初期盘踞在扬州地区江都县的三江营、河口一带,经常制造摩擦,阻止共产党北上抗日。1938年9月,新四军挺进纵队(简称“挺纵”,直属新四军第一支队领导,下辖4个团级支队)2支队在支队长方钧率领下,从新老洲出发攻打三江营,但遭到张少华部的疯狂反扑,2支队随即撤离。为彻底扫除渡江北上的障碍,10月初,“挺纵”2支队在1支队、4支队的配合下,再次攻打三江营。经过一天激战,张少华部残兵向泰州方向溃逃。2支队攻占三江营后,进入大桥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支队部驻大桥镇河西中山纪念堂,后迁至刘厚之宅邸(人称刘家大院)。
  随后,新四军第一支队派出第2团一部,协同管文蔚领导的“挺纵”,进一步向扬中和长江北岸发展,控制了扬中和江都县所属的大桥镇一带江北沿岸阵地,使新四军获得了向苏北发展的跳板。新四军在江北首次跨上的三江营古镇,被称为“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第一站”。
  1939年1月,“挺纵”再次攻打江中岛屿扬中县以后,3支队在司令员韦永义、政治处主任惠浴宇的率领下,270多人从江南聂家滩乘7条木船渡江,经新老洲来到江都县大桥地区,设防于扬子江北岸一带的三墩桥、网子桥、桑家庄、王家井、花家荡、焦家荡等地。同时,“挺纵”4支队在支队长梅嘉生的率领下,经三江营渡江北上,进入苏北。5月,陈毅从江边宦家码头登陆,来到花家荡,视察新四军部队。
  1940年1月,由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与管文蔚领导的“挺纵”合编成新的挺进纵队,除2团留守江南外,其余均渡江北上,来到江都县大桥地区的大桥、嘶马、吴家桥一带,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建苏北抗日桥头堡。此时,进入大桥地区的新四军有2000余人,“挺纵”主力基本渡江北上。
“新春大捷”
  新四军挺进纵队进入江都县大桥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引起了日伪军的极大恐慌。他们经过一番谋划,于1940年2月初调集扬州、高邮等地的日伪军到江都大桥“扫荡”,妄图消灭立足未稳的新四军。
  “挺纵”接到情报后,经过研究,将粉碎日伪军“扫荡”的任务交给了1团。这一仗,是“挺纵”进入苏北以后的抗日第一仗,也是关系到新四军在苏北能否立足的关键一仗。团长乔信明深知这一仗的重要性,也立下了打好这一仗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周密计划,他们迅速拿出了作战方案。
  2月7日,是农历除夕。1团3营营长张宜友率领9连及营部战士冒着大雪,连夜在大桥镇北焦家荡、王松桥一带埋伏;副营长周文率领8连正面阻击;7连向曹王寺方向穿插,准备切断敌人后路。
  次日,正是大年初一。大地被积雪覆盖,400多名日伪军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伏击圈。指挥员一声令下,机枪、步枪一齐向日伪军扫射,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日伪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敌人组织了三次反扑,都被打退。下午2时,日伪军向江都县仙女庙镇(现仙女镇)方向逃窜。团长乔信明立即命令追歼逃敌,一直追至20里外的仙女庙镇附近,击毙日伪军数十人,缴获“三八式”步枪20余支、轻机枪1挺,大获全胜。这一仗,被称作“新春大捷”,大灭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大振了新四军的声威,为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官殿伏击战
  “新春大捷”后,“挺纵”很快来到吴家桥开辟了抗日根据地。日伪军为了复仇,1940年5月14日出动3000余人分三路,向吴桥地区猛扑。西路日伪军近2000人向王松桥方向运动。“挺纵”一个营奉命阻击,在王松桥西南的麦地、沟坎里设下埋伏。黄昏,敌人用小钢炮、机枪向1营埋伏的方向射击,战士们纹丝不动。敌人接近时,战士们一起开火,枪声、手榴弹声、喊杀声响成一片。敌人捉摸不定“挺纵”人数,不敢前进,用机枪疯狂扫射,而“挺纵”战士立即停止射击。如此反复,经过一夜战斗,打死日伪军16人。眼看天快亮了,因敌我众寡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挺纵”于拂晓前主动撤出了战斗。
  除了驻扎吴桥的新四军部队正面迎战以外,江都县地方武装也参加了战斗。当天,江都县民众抗日自卫队总团的1中队、2中队分别在大桥与嘶马之间的三官殿(古庙名,今在大桥镇乔梓村吉上组),以及三江营附近进行伏击。1中队由团长谢有才率领,在三官殿沙洼地伏击从嘶马方向来的日伪军运输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大部份日伪军被歼灭,并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与此同时,2中队在三江营附近也取得了伏击战的胜利,缴获了不少的战利品,其中有3匹日本军官的大洋马。
  吴桥反“扫荡”战斗,新四军共毙、伤日伪军100多人,俘虏伪军几十人,缴获各种武器近百件。而三官殿、三江营伏击战,共毙、伤日伪军40余人,俘虏伪军20余人,缴获军用物资60余车、子弹近万发,是新四军北上抗战中缴获敌人物资最多的一次战斗。
郭村保卫战
  郭村保卫战,是新四军在江都县郭村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自卫战斗。
  “挺纵”在吴家桥取得反“扫荡”胜利以后,即移师到郭村休整。郭村,是国民党鲁苏皖边区的地盘,又紧靠国民党江苏省府驻地兴化。时任国民党江苏省主席的韩德勤见新四军在苏北发展壮大,深感威胁。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对新四军进入郭村也有不满。于是,韩德勤将李明扬从泰州骗到兴化,又秘密派人前往泰州,诱使李长江出兵攻打驻郭村的新四军。
  1940年6月28日拂晓,李长江部13个支队(团)包围郭村,对新四军发动进攻。“挺纵”在司令员管文蔚、副司令员叶飞的指挥下,自卫还击,将国民党军逐出数里之外。29日,新四军苏皖支队赶来增援。战至30日,“挺纵”两个营向外围出击,占领重要据点宜陵镇,歼敌3个支队(团)部。7月1日,在中共地方组织领导下,鲁苏皖边区游击军第3纵队第8支队陈玉生部和第2纵队第2支队第5大队(营)王澄部举行战场起义。7月2日,国民党军集中所有兵力和火器向郭村攻击,新四军顽强反击,至下午3时许,国民党军对郭村的围攻宣告失败。
  此次战斗历时8天,共歼灭国民党顽军3个整团,俘700余人(含2名团长),缴获步枪600余支、轻重机枪10余挺。战后,为争取李明扬、李长江部团结抗日,我军将俘虏700余人全部释放,并归还其部分枪械。
  郭村保卫战彻底粉碎了韩德勤借“两李”之手消灭挺进苏北新四军的阴谋,是实行陈毅提出的“击敌、联李、孤韩”方针的成功实践,是新四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郭村保卫战的胜利,鼓舞了苏北人民的抗战热情,震慑了国民党顽固派,奏响了新四军东进黄桥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