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期●缅怀篇●

张爱萍将军与《扬州日报》

作者:姜林口述 房利萍整理




我从事新闻工作60多年,闲暇之余喜欢翻阅报刊,特别是过去的报纸。每当这些泛黄的纸张在我手中沙沙作响时,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绪在心头涌动,那些刊登在报纸上的人和事好像在这一刻突然鲜活起来,仿佛就发生在昨日一般。
  《扬州日报》,这份诞生在新中国激情岁月的报刊,经历了筚路蓝缕,最终玉汝于成。这份党报与时代同行,穿越历史风云,从创刊伊始的八开二版小报到对开大报,成为了江苏省十强报纸,跻身于江苏报业第一方阵。作为老报人,我感到无比激动、无尚欣慰。更令我难忘的是,当年,“扬州日报”这四个字还是由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上将亲笔题写的呢。这背后发生的故事,还得从1965年说起……
  《扬州日报》,先名《扬州市报》,是扬州市委机关报。当年记者、编辑只有十人,都是来自党政部门的骨干,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社址设在永胜街40号,借用市图书馆仓库的五间房屋办公。夏天没有电扇,冬天没有火炉。我们每天收录新华社电讯稿,靠收音机记录新闻,后来使用老式模写机收录电讯稿。早上记者们出去采访,晚上编辑部灯火通明,看稿、编稿、写稿、画版样,无一人叫累,个个朝气蓬勃,虽苦犹荣。当时,报社没有专职校对,都是记者、编辑兼职校对。有时新华社有重要新闻,到凌晨才能截稿。同志们风趣地写了一首打油诗:“黄昏去校对,黎明迎日归。为了办好报,无怨又无悔。”

1965年9月2日至1966年4月27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上将,蹲点在扬州地区邗江县方巷公社方巷大队,开展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向农民宣传毛泽东思想。得知这一消息后,报社派我常驻方巷采访报道。当时我是报社记者组长、编委,同时来方巷蹲点的还有新华社记者郑震孙。那天,大队支书侯玉兰领我和郑震孙见张爱萍上将时,张将军伸出双手握住我们两人的手,连说:“欢迎,欢迎!欢迎二位记者来采访报道,用你们手上的笔和相机,多写农民,多拍农民,多宣传农民,民以食为天啊!”
  我们和张将军同住在大队,同吃一锅饭,同做力所能及的农活。张将军平易近人,没有架子,日子一长,我们也就不拘束了。我们称张将军为首长,称他的夫人李又兰为李大姐。张将军和李大姐称我俩为“小姜”、“小孙”,我们都感到非常亲切。一次,张将军和我们闲聊,谈到对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讲到1933年,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调动100万军队向各地红军进攻。他说:“这时,博古把军事指挥权交给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他们不了解中国实际情况,搬用了正规的阵地战经验,指挥失误,使红军多次受挫,日益陷于被动。红军被迫离开苏区进行长征,从出发时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多人。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从此革命节节胜利。”
  张将军讲到二万五千里长征时,豪气油然而生。他说:“英勇的红军将士和敌人进行600余次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座高山险峰。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创造了气吞河山的人间奇迹。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上海,我站在黄浦江边,感慨万千啊,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搞反革命政变,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大屠杀的惨状浮现在眼前。今天,上海回到了人民怀抱,可歌可泣,我不禁仰天高呼:‘中国共产党伟大啊!’”他讲得深入浅出,活灵活现,生动感人,就像给我们上了一堂特殊党课。我当时脱口而出说道:“听君一席话,胜上十堂课!首长,如果报社的全体编辑记者能听到您的精彩讲话,大家将会有多么的自豪啊!相信一定会提高思想觉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闻战线上发光发热!”张将军立即说:“好啊!你安排时间,我到报社讲讲。”随后,我便向报社领导汇报了这一喜讯。
  那天由我带路,张将军携夫人李又兰,加上新华社记者郑震孙,从甘泉路邗江人武部驻地步行到当时位于广陵路86号的扬州日报社。张将军身着褪色的军便服,头戴旧军帽,脚穿解放鞋,李又兰大姐衣着也很朴素。两人一路上边走边看街景,偶尔问我这条街名、那家商号的来龙去脉,既无警察开路,又无地方党政领导陪同,就像平常人逛街,一路走到报社来。
  张将军在报社做报告时,除编辑部全体人员参加外,时任扬州地委第一书记的胡宏和扬州市市长钱承芳也到场聆听。张将军在报告中讲了方巷农民如何学习毛主席著作,并结合自己追求真理、投笔从戎参加革命的亲身经历,谈共产主义人生观,谈革命理想,讲得生动形象、亲切幽默。在报告中,他希望《扬州日报》办得既要有指导性,又要有战斗性,既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要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呼声反映出来;要向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人们敞开真诚的胸怀,倾注炽热的情感为他们鼓与呼,做党和人民之间的连心桥。张将军就像一名教师对学生讲课那样既严肃又活泼,和我们这些年轻的记者、编辑交流,谆谆教导我们要努力成为又红又专的党的新闻工作者。他没有讲稿,娓娓道来,言浅意深,催人奋进,讲了两个多小时,会场上的掌声笑声此起彼伏。
  报告结束后,时任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主持报社工作的副总编辑郑正请张将军题词,他欣然在四尺宣纸上挥毫,写下“扬州日报”四个大字。1966年2月11日,《扬州日报》的报头换上张体,在《扬州日报》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一篇:“一门忠烈”下一篇:尘封不灭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