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期●征战纪事●

扬州西北乡的抗日烽火

作者:谈茜 孙静



抗日战争时期,在苏皖两省的交界处,有一块特殊的地域,就是扬州西北山区。它位于长江以北,古运河以西,西接安徽天长,北抵高邮湖,俗称“扬州西北乡”。该地区为丘陵地带,最高处甘泉山也不过百米。
  民国时期,这里土地贫瘠、灾荒连年,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当地有个民谣:“甘泉山,甘泉山,十年倒有九年干,多少人家卖儿女,多少人家去逃荒。”日本侵略者占领扬州后,广大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扬州西北乡的抗日烽火不断延绵,涌现出一个个抗日英雄豪杰,奏响了一曲曲英勇抗日的赞歌。

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就通过各种渠道,向这里的青年学生、爱国志士和广大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1928年初,中共江苏省委指派郭成昌、施道泉,到地处偏僻、古称“七里半庙子”、现今的方巷镇利民村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8月,裔家集、甘泉山、杨寿坝、十五里塘等地6个党支部先后成立,发展党员54人,活动范围为南北13个集的19个庄,方圆90里。这也是扬州农村第一批党组织。从此,西北乡人民有了主心骨。西北区特别委员会成立后,郭成昌任区委书记,先后隶属扬州特委和扬州临时县委领导。10月,中共扬州特委对西北乡区委进行调整,西北乡区委直属扬州特委领导。
  1932年秋,国民党江都县政府以所谓“扫除钱粮积弊”、“清理整顿田赋”为名,强制推行丈量田亩,意欲加重农民负担;各级清查人员和贪官污吏又乘机敲诈勒索,搜刮民脂民膏,更激起广大农民的不满和反抗。9月18日下午,县田赋清查员在扬州城东强行对农民索阅契串,激起瓜洲、扬子桥一带农民聚众反抗。他们至清查田赋办事处,焚毁文卷、器具,打伤测量员、警卫等5人。县长杨卓茂下乡威吓百姓,反遭农民围攻,狼狈逃回城里。10月27日,吉家酒店、方家巷、黄珏桥、三里庵、西来庵等地爆发了大规模农民“反清赋”斗争,先后有13000多人参加。他们焚毁乡镇长、地主豪绅的房屋10余所,收缴地主的枪支,提出“烧大户、不完粮、不丈田”的口号,贴出“铲除36乡镇、打倒国民党”的标语,迫使国民党政府于当年11月撤换了县长。
  1937年底,扬州沦陷,日本鬼子在西北乡无恶不作,驻守在扬州城的2名日本兵奸淫妇女,引起当地群众义愤,用铁锹、锄头将其砍死。事后,日伪在扬州伪警察局长的带领下,到龙尾村报复性“扫荡”,抓走百姓90多人,并动用400多日伪军,在杨庙、杨寿、公道制造多起血腥惨案。日军惨无人性的“三光”政策,激起了西北山区人民的奋力反抗,在扬州西北党组织的领导下,抗日的烽火像干柴烈火一样熊熊燃烧。

1938年2月,扬州爱国青年毕荫堂、毕岚岚、陆勤等人成立县民众抗日同盟,总部设于方家巷(现裔家村所在地),分部设于瓜洲、汉河等地。他们印发《告民众书》 《民抗行动纲领》等,宣传抗日思想。而后,瓜洲分部以周尚武为首,多人投奔茅山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1938年3月下旬,杨庙以高梯为骨干,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队。驻扬日军一部向天长方向侵犯,杨庙、甘泉山两地抗日游击队40多人在大官桥狙击日军,打伤敌人10人,打死1人。之后,杨庙游击队又在葫芦山伏击日军,打死打伤多人。当年春,杨庙游击队员孔庆圣、赵唐尧用手枪打死一个下乡找“花姑娘”的日军。抗日烽火在西北山区燎原。
  爱国志士陈文,安徽省郎溪人,1928年参加当地农民暴动失败后,于1937年底在公道桥柏树建立“抗日义勇团”。次年3月开始,陈文义勇团与伪军在瓦窑铺、凤凰桥、盘古山、扬邵公路以及昭关坝等地多次战斗,不断打击敌人,战果辉煌,使日伪闻风胆寒。到1939年春,陈文部队发展到3000多人,开辟了扬州、江都(今扬州西北乡)、天长、高邮、金湖等地方圆500余里的抗日游击区。根据陈文的提议,中共苏北工委派吕振中等人去陈文部队办训练班,整顿军队、提高素质。经陈文同意,中共苏北工委在陈部发展党员,秘密建立党支部,开展党的活动,使抗日义勇军战斗力显著提高。
  在两年时间内,陈文义勇团开展大小战斗百余次,消灭日军近百人、伪军数百人,有力打击了日伪军。特别是公道桥头伏击战,打死日军20多人、打伤30多人;江都韶关和扬天公路阻击战,使高邮、宝应和安徽天长等地的沦陷推迟了两个多月;夜袭扬州西郊机场,消灭日军一个守卫班,烧毁一个油库,炸毁敌机4架,让扬州西郊成为抗日史上第二个“阳明堡”,受到新四军领导的高度夸奖。
  1939年9月,陈文义勇团在蒋坝遭国民党韩德勤89军突袭,部队被打散,陈文壮烈牺牲,时年37岁。1940年7月初,陈毅从江南登船北上,在郭村召开的新四军千人干部大会上,动情地说,“陈文是皖南郎溪人,曾在家乡闹过农暴,很有爱国心,拉起抗日队伍来,居然敢同日本鬼子面对面干了多次大仗,比韩德勤的部队勇敢多了。他在高邮湖西建立起一块根据地,还请新四军派人去教导队,这不是很有利于抗战的好事吗?可是,去年秋天,韩德勤突然派89军将陈文部包围,打了三天三夜。那时新四军主力还没有过江,无法增援。陈文部子弹打光了,他挺身而出,高喊要抓抓我、要杀杀我,与弟兄们无关。这位英雄就这样被杀害了。可惜,可惜啊!”原中共苏北工委书记、建国后首任江苏省省长惠浴宇为《邗江革命史料》专辑撰文时写道:“陈文是一员猛将。他打仗很勇敢、抗日很坚决,在扬州西北乡打了很多胜仗,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陈文为抗日、为人民而牺牲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陈文将永远活在邗江人民、苏皖人民的心中。

1939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命陶勇、梅嘉生先后率苏皖支队至高邮湖西(即扬州西北山区),与五支队会合,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1940年5月,在扬州西北山区建立我党领导的湖西办事处,管辖范围为江都县的八、九两个区,以陈集(仪征县)为依托,过扬天公路,直达公道、菱塘(高邮县)、秦楠(天长县),属县级建制。该办事处成立不久,在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下被迫西撤。同年夏,湖西办事处并入仪征县。
  1942年春,中共津浦路东区党委为了重新开辟湖西抗日根据地,派敌工部长余纪一以督导员的名义来湖西开展工作。余纪一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运用“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在湖西地区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同时,路东区党委决定成立中共湖西工委,余纪一为书记。他通过统战工作,联络地方实力派,改造帮会,发展进步力量,组织近千人的队伍,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打开了湖西抗日新局面,为粟裕著名的“东进序曲”和西部半塔保卫战作出了贡献。
  1942年中,湖西工委两次派员到盱眙旧铺新四军二师师部汇报工作,受到师长张云逸、淮南行署负责人方毅、汪道涵的热情接待。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淮南行署领导要求他们发动群众减租减息,重视统战工作,扩大地方武装,运用游击战,狠狠打击日伪军。
  当年秋,甘泉地区伪九乡自卫团团长郭永泉投靠日军,参加反共活动。工委领导的湖西便衣队在方家巷张庄西抓获了郭永泉,将他的部队全部缴了械,扩大了湖西地方武装。湖西便衣队发挥游击战的特点,机动灵活,四处出击,重点突破,夜袭蒋王庙的自卫团团部,并在庙山活捉小股下乡的日军,铲除庙山、杨寿坝等地的小股土匪,让湖西地区真正成为抗日根据地,有力打击了日伪军,更成为新四军东进西征的桥梁。
  1943年2月,华中局决定撤销路东、路西两区党委,统一成立中共淮南苏皖边区委员会,下辖路东、路西两个地委。淮南区党委决定将湖西办事处和水南办事处合并,建立甘泉县。当月,甘泉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司徒庙下巫庄成立,同时组建甘泉支队,由胡炜担任县委书记,兼任甘泉支队司令员、政委。至年底,甘泉县下辖陈集、古井、大仪等9个区。
  1942年底,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奉命从苏北盐阜地区转移到淮南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1月抵达驻地黄花塘。同时,江苏省委机关也陆续从上海转移至盱眙地区。为了掌握扬州、镇江等地日伪情报,新四军军部派二科参谋许秀石带电台到杨家庙设立情报站,同时设立从上海经六合、仪征、瓜洲的三条交通线,瓜洲一时成为“三通(通联、通汇、通邮)”重要的联络点,这条秘密联络线也成为路程最短、最安全、传递情报最多的路线,许多新四军重要领导人都是从这儿经过。
  甘泉县建立后,极大地提振了广大群众的抗日士气,共产党、新四军的影响也深入人心。群众要求扩大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大批爱国青年、教育工作者、进步学生要求参加新四军,出现“妻子送郎、父母送儿”参军的新高潮。仅半年多时间,当地就有1200多名青年参军,600多人输送到新四军二师四旅,其余扩充到地方部队。甘泉支队有6个正规连,每个连有100人以上的建制;各区队也达到40~50人,县支队共有1500余人,抗日武装力量得到很大加强。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日寇已经预感到末日不远了,把很多据点的日伪军撤回到扬州。县委得到情报后,决定派一个主力连及民兵武装,在甘泉山南边的青纱帐设伏,打一场伏击战。第二天下午三点多钟,侦察员报告日伪军100多人正向甘泉山开来。过了甘泉山龙王庙,已隐约可见日伪军队伍稀稀拉拉地慢行,埋伏在玉米地、高粱地的甘泉支队和民兵突然枪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不到一小时,100多日伪军除被打死10多人外,其余全部缴枪投降。这就是甘泉山南伏击战。
  1945年8月初,汪伪政权面临垮台之际,其专机中校飞行教官周致和、黄哲夫等6人,在粟裕司令员的亲自指挥、甘泉县委书记程明的具体安排下,于20日驾驶汪伪“建国号”专机从扬州西郊机场起义,飞往延安。朱德总司令等中共领导到机场迎接,并宴请起义人员,毛主席还专门为“820”专机起义拟了两封电文,给予高度赞扬。后来,伪空军少将白景丰等17人及家属,分两批从杨庙到达新四军军部。此举震惊了日伪政府,动摇了日伪军心,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政治意义。
  扬州西北乡,虽然区划不断调整,原湖西办事处和甘泉县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民主政权已不复存在,但当地人民继续为全民族的解放,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决心没有停息。扬州西北乡人民百折不挠、反抗侵略、甘于奉献的精神永载史册,这些英雄永远值得后人怀念敬佩。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西北乡大部分地域在邗江区(县)境内。区(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这份遗产的收集、整理工作,先后出版了《中国共产党邗江地方史》 《邗江革命史料》 《邗江县志》 《新四军在方巷》 《传奇将军》等10多部历史著作。许多革命故事、英雄人物成为党团员受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地方文艺工作者的说唱素材,还有作为党风党纪教育的生动教材,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教育。
  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邗江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挖掘、抢救了一大批红色资源,建成一批党史馆、纪念馆、文化馆。公道镇在镇上建成了抗日义勇军团长“陈文广场”,在英雄县长许言希牺牲地、公道镇西边修复了“许言希墓园”;在创建西北乡第一党支部所在地方巷镇利民村建成了“北山党史馆”、“北山革命文化馆”;在方巷镇老街建成“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去年还进行了扩建和提升;在黄珏裔家古街为抗击敌伪、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好区长修整了“房叔庭故居”;在方巷镇沿湖村建成了“扬州渔文化博览园”;在古镇瓜州建成“邗江青少年教育基地”……
  邗江在润扬长江大桥旁建成“润扬湿地公园”后,又在公道、扬寿、方巷三镇联结的一片古已有之的湿地——北湖,以先贤焦循、阮元的业绩,打造了“北湖湿地公园”,去年已通过国家级验收,今年4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今后设想结合传奇将军陈文等烈士的英雄事迹,建“扬州北山红色文化园”、“新四军廉政教育馆”;在邵伯湖西岸沿湖村粟裕将军当年渡船上岸的码头,修建“邵伯湖渡口纪念碑”,还对粟裕将军当年经过的“粟裕桥”进行修复;在瓜州镇准备筹建“瓜州三通纪念馆”等,以示教育后人。

邗江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红色资源的利用,这些纪念馆、纪念园已成为党史党纪教育的好基地,每年清明节和其他节假日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瞻仰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红色文化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使邗江人民赓续红色血脉,更好地谱写邗江新篇章。现在全区工农业生产飞跃发展,社会事业突飞猛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邗江也多次被评为全国百强(县)区,去年还被评为全国百强区进位24位。今后的邗江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