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期●随感录●

“面子观”也须与时俱进

作者:瞿光唐


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建议村民办理红白事时,将传统的“流水席”式桌餐改为自助餐,有的地方响应,自助餐逐渐时兴起来;有的地方却遭到抵制,理由是怕丢面子。
  国人历来重视“面子”问题,然而很多人却是盲目讲“面子”,陷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以往一些村民办桌餐时,或是怕丢面子,或是担心客人吃不饱,往往大摆宴席;等客人散了,“流水席”剩下不少饭菜,造成浪费。此外,众人围桌用餐,往往不使用公筷,既存在疾病传播风险,也不利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改吃自助餐,这些烦恼便可减轻不少。
  同样是将“流水席”改为自助餐,同样会面临“面子”问题,为什么结果却大相径庭?据了解,在自助餐逐渐时兴起来的农村,通过村规民约、积分激励等方式,引导更多农民群众认可、愿办自助餐,进一步倡导餐饮新风尚。有的村组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德高望重村民等为成员的红白理事会,助推乡村移风易俗。违反“村规民约”的人,不仅失去参评“文明家庭”的机会、丢了“面子”,还会因违反积分激励条例,经济上受到损失,输了“里子”。
  有人说,围桌聚餐是国人的传统。其实,宋代以前,中国人实行分餐制度,主人宴请位居上席,被宴请的客人按长幼尊卑分开落座,食物也是分开食用。宋代以后,随着社会阶级和时代的变化,才改为合餐制度。近三年来,受疫情防控影响,分餐制又渐成时尚。时代在变化,“面子”也在变化。
  “面子”是自尊与尊严的体现,根植于文化的社会心理建构,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与表现,具有情境性和可变性。“面子观”必须与时俱进。当然,其转变也得有个过程。例如农村推行办红白事用自助餐,还得做好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更多农民群众认可自助餐,促成餐饮新风尚,才能让广大村民更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