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期●缅怀篇●

上甘岭战役中的炮兵指挥员——颜伏

作者:颜宁


年是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胜利70周年。上甘岭战役发生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我英雄的志愿军指战员浴血奋战43天,坚守阵地,寸土不让,歼敌25000余人,胜利地完成了作战任务。

1953年6月16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时称赞道:“纵观古今中外战史,不论是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德国的诺曼底防线,还是蒋介石的长江防线,这些号称‘固若金汤’的防线都不堪一击,一一被攻破了。历史上没有攻不破的防线,但‘上甘岭’防线没有被攻破,这是个奇迹。”
  这个奇迹,是我志愿军以步兵依托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顽强坚守、奋勇拼杀的指战员,以及炮兵以准确、猛烈的大量炮火支持,共同创造的。我父亲颜伏当时任志愿军炮兵第7师师长,参加了战役全过程,并在战役第三阶段担任战役炮兵司令员,统一指挥参战炮兵,参与了最后的战役反攻,为夺取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在上甘岭这块仅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97.9高地、537.7高地的两座山头上驻守着志愿军两个连。美军著名“山地战专家”、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预计以200人伤亡的代价,用5天时间突破上甘岭防线,进而突破志愿军的五圣山中部防线。他调集了美军2个师、韩军3个师共6万余人,动用105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炮320多门、坦克170余辆、飞机3000多架次,倾泻了190余万发炮弹、5000余枚炸弹,耗时43天,伤亡25000余人,将两个高地的山头削低了2米,但是,志愿军的钢铁防线岿然不动。


  我父亲颜伏1911年出生在四川省梁山县(现重庆市梁平区)的一个富裕家庭。青少年时期,他在进步老师教育下,产生了强烈的正义感,痛恨不公平的世道。1926年发生在万县的“9.5”惨案,英国军舰在深入中国内地的长江里炮轰靠近重庆市的万县县城,导致604位平民死亡,398位民众受伤,毁坏房屋近千间。此事件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激起了他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1929年他考入成都民立大学政治系,积极参加反帝宣传活动。1931年在北平民国大学读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在斗争中得到我党团组织的培养,于193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5月,中共北方局选派他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从此,这个青年学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员。年底,在抗大二期学习结业后,他被分配到新四军司令部参谋处担任作战参谋。抗战时期,他在新四军军部作战科、6师作战科、苏浙军区作战科等部门工作,又在主力部队18旅52团、16旅48团战斗生活。他在苏浙军区作战科当科长时,通过三次天目山反顽战役,在粟裕等首长身边工作,学习体会了组织大规模战役的经验。解放战争时期,他在著名的“老虎团”——第6师16旅48团任参谋长、团长,培养了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积累了较丰富的作战经验,率领部队打泰兴、攻莱芜、战淮海,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屡建战功。
  1950年1月,父亲肺病初愈,体质很差,暂时不能回老部队24军工作,又不想继续养病,要求组织分配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因为他文化程度较高,被调到位于南京汤山的特种兵纵队特科学校担任副校长,主持日常教育训练工作。
  1950年12月,父亲调任在南京刚组建、即将赴朝参战的炮兵第7师师长。炮7师的师、团机关和部队是由步兵转换来的,指战员普遍有步兵的作战经验,但大口径火炮的射击指挥技术是一张白纸。此时部队接装了苏式122毫米榴弹炮,全师指战员要尽快掌握这一新式重型武器。在入朝前的战备训练中,他特别注重提高官兵的技战术水平,两次向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请求,从特科学校要来40多名青年学员,补充到率先入朝的炮兵第20团,担任计算员、观察员和无线报话员,为该团后来成为“上甘岭战役的炮兵功臣团”奠定了扎实的政治和技术基础。1951年4月,他带领炮7师先遣组率先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前,美军在上甘岭附近做了许多假动作,迷惑我军,致使我军一开始没有弄清敌人的企图和主攻方向。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美军集中40架飞机、320多门105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炮、27辆坦克,以罕见的火力密度,把弹药倾泻在五圣山前沿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两个连防守的阵地上,进攻前的火力准备时间长达2个小时。美军第一天就倾泻炮弹30万发,山上的土全部都打松了,表面工事几乎全部被摧毁。美军、韩军7个营分六路进攻两座高地。志愿军部队顽强抵抗,伤亡很大,只好退守坑道。
  从10月15日起,美军又先后投入两个团又四个营的兵力,在大量炮火支援下,对597.9高地和537.7高地两个阵地轮番进攻,表面阵地几度易手。
  从10月14日至10月20日,短短7天时间,美军投入9个营,韩军投入8个营,只暂时占领了两个山头的表面阵地。开始我军军参战炮兵数量较少,我父亲集中所有参战的炮兵,集中对被美军占领的597.9高地进行炮火压制,一举摧毁了敌表面阵地工事,歼灭了敌人大部有生力量,支援步兵恢复了597.9高地全部阵地。在以后的争夺战中,炮兵先后支援步兵进行了7次反击,歼敌7000多人。以上是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即反复争夺阶段。
  在第二阶段坚守坑道、准备反攻的作战中,我父亲一方面指挥纵深炮兵杀伤占领表面阵地的敌人,打击敌纵深炮兵,另一方面确定每个坑道口都要有2门以上火炮负责掩护,事先精确标定坑道口坐标,进行试射,确保能以及时准确的炮火支援步兵,保护坑道。炮兵第7师第20团4连还开设了对坑道的专门观察所,8连派出前进观察组进入坑道,战斗中以准确、猛烈的炮火,击退了敌军对我坑道口的封锁和破坏,保障了步兵的安全。
  父亲鼓励炮兵部队向步兵学习,英勇顽强作战。他在炮兵作战会议上,号召炮兵指战员向黄继光等烈士学习,英勇顽强战斗。他表扬了炮20团9连,敢以3门火炮对敌50门火炮作战,打到只剩1门炮,炮手张瑞臣仍坚持作战,击毁敌炮11门的勇敢作战精神,表扬炮11团4连3炮在火炮受损严重,自行设法修复继续作战的顽强战斗作风。炮20团9连电话员金耳世右腿炸断,拖着断腿爬行20多米接好3个电话断线头,牺牲在战场。这些都对鼓励炮兵部队英勇顽强战斗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甘岭战役时,敌人参战的大口径火炮有324门,我军开始只有66门,大反击时才有133门。敌军火炮数量多、口径大、射程远、制式新,清一色的美国造。我军火炮数量少、口径小、射程近、式样老,许多山炮、野炮是缴获日军、蒋军的装备。敌人炮兵对我坚守坑道步兵威胁很大,我炮兵打破常规,冒险将火炮阵地前推到前沿1000米处,打敌纵深炮兵,逼迫敌炮后撤,减少敌炮火的威胁。父亲在会议上多次表扬敢于担当、主动支援步兵的干部,要求炮兵营连指挥员,在火力运用上一定要积极主动,在步兵需要时,配合射击,可以对已集结准备冲锋的敌人突袭射击。他还允许炮兵营连指挥员对观察到威胁我坑道敌人可以不必逐级请示,主动实施射击。这些做法受到步兵的欢迎。
  战斗激烈,炮弹需求量非常大,夜晚车辆运输难以保证需求。父亲主动找李德生总指挥商量,请步兵在运输沿途多设一些防空哨,要求后勤部门在确保安全时,昼夜不停组织车辆运输弹药,保证炮弹需求。
  父亲安排炮11团高射机枪连,保护德山岘战役前线指挥所和附近的炮阵地。该连对空作战19天,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击落敌机12架,击伤15架,毙敌驾驶员11人,胜利完成了保卫战役前线指挥所的任务。他亲自到阵地慰问指战员。称赞他们:“作战勇敢、作风顽强,打出了威风,你们一来敌人飞机就不敢低飞了,取得了很好的战绩。步兵首长要我代表他们问你们好,我们要为你们请功。”不久,经志愿军总部批准,炮11团高机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步兵依托坑道主动出击,炮兵灵活机动运用火力掩护,是上甘岭战役取胜的重要法宝。美军构筑工事的能力很强,占领表面阵地后很快修筑了地堡、钢壳堡等工事。我军用76毫米野炮直瞄射击,因炮弹威力小,射击效果不好。15军炮兵指挥部靳钟主任提出,改用打间瞄射击的122毫米榴弹炮打直瞄射击。我父亲采纳了这一建议,命令炮20团1个连执行这一任务,将火炮前推到离前沿600米处直瞄射击,炮弹威力巨大,射击效果很好,为步兵扫清障碍。敌威力巨大的203榴弹炮对我威胁很大,我炮20团9连把阵地前移到前沿1~2公里处,摧毁了敌纵深炮阵地、弹药所,逼敌炮阵地后撤,减少敌炮火威胁。



  第三阶段我军实施决定性反击,战斗进入白热化。随着战役规模扩大,参战部队越来越多。要保证战役胜利,必须要实行统一指挥。为此成立了战役前线指挥部,12军副军长李德生任总指挥,统一指挥参战部队。同时成立了战役炮兵司令部,我父亲任司令员。父亲在作战会议上强调:炮兵部队的行动,一切以战役胜利、步兵胜利为最高原则,要服从命令听指挥,炮兵要不计伤亡代价,克服一切困难,保证步兵需要。
  10月29日,我军先对敌占597.9高地反击。10月30日,父亲又集中所有参战133门大口径火炮进行火力急袭,24门火箭炮进行一次齐射,为我军收复597.9高地创造了有利条件。步兵经5小时激战,全歼守敌1个营。又经过长达7天的反复争夺,炮兵用猛、准、狠的火力打击敌人,支援步兵巩固了597.9高地阵地。11月11日,反击537.7高地的战斗打响了,他决定炮兵第2师支援步兵巩固597.9阵地,炮兵第7师全部转移火力保障反击537.7阵地。16时,70门榴弹炮、40门迫击炮和24门喀秋莎火箭炮,对约1平方公里的阵地火力急袭25分钟,敌表面阵地及有生力量被全部摧毁,并多安排了一次火力假转移和一次火力急袭,让火箭炮团破例在同一阵地上再打一次齐射,让敌人摸不清我军炮火运用的规律,确保消灭敌人残余力量。我步兵仅用15分钟就夺取了537.7高地阵地,歼敌1个营。炮兵灵活运用兵力、火力,取得很好的作战效果。
  战役中,敌人有百余架飞机向我阵地轮番轰炸,父亲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果断地命令高炮第610团阵地前推,开展对高空敌机战斗,重点打击敌炮兵校射飞机和轰炸机。85高炮连续打落4架敌炮兵校射飞机,这种敌机再不敢到上甘岭上空,敌远射程火炮变成瞎子,只能无目标乱打。赶跑敌轰炸机,大大减轻对我纵深炮兵的威胁,在一段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夺取了制空权。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炮兵支援步兵实施反冲击43次,阻击敌人39次,袭击敌集结的有生力量11次,与敌炮战16次,击毁敌大口径炮61门、坦克40辆,击落击伤敌机300余架,摧毁地堡279个,80%被敌占领的坑道是依靠强大的炮火夺回的,毙伤敌人达13000多人,是歼敌总数的58%,打得美军不得不承认“战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大炮发挥了惊人的作用”。这样辉煌战果的取得,与炮兵司令员颜伏正确果敢地指挥战斗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主席在1952年分析朝鲜战局时指出:“今年秋季作战,我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致胜的要素。”秦基伟军长则回忆说:“形成炮火优势,发挥炮火威力,是取胜的关键。”
  上甘岭战役是我父亲军事生涯的点睛之笔,浩然正气融入了他生命的全过程。为确保每一次重要战斗的胜利,他经常不在炮兵指挥所而是下到团里,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观察敌情和勘察地形,准确处置情况,灵活实施指挥,同兵力及装备大大优于我军的敌人进行殊死较量,为伟大的上甘岭战役取得最后胜利建立了功勋,创造了我军炮兵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被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