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期●缅怀篇●

茅珵皖南寻找新四军

作者:陶建明

茅珵是通海(今江苏南通南部的旧称)的抗日名将。1938年,在革命的十字路口,茅珵千里迢迢前往皖南,寻找新四军,寻求党的领导。回来后,他组建崇明民众抗日自卫总队,后发展为崇启海常备旅、苏四区第三旅,成为苏中抗日的主力部队,为保卫南通、保卫苏中立下不朽功勋。

寻找新四军军部
  1938年8月,在通崇海启抗敌指挥部(简称“通指”)任政训处主任的茅珵,因积极宣传抗日、搞抗日统一战线,受到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的“通缉”,被迫离开“通指”;而瞿犊领导的独立大队受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严重威胁,难以生存,迫切需要得到党的指引。在这种情况下,茅珵同龚乐天肩负着瞿犊独立大队的重托,千里迢迢去皖南新四军军部,寻求党的领导。
  茅珵,江苏通海人,1926年冬赴广东参加北伐军。大革命失败后,他秘密回家乡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他打入通崇海启抗敌指挥部,当政训处主任。龚乐天是瞿犊的初中同学,崇明人,曾在瞿犊任校长的正德中学做教师;1937年9月与沈鼎法等3人一起到延安学习,之后到浙江金华参加敌后游击区工作,并加入了共产党;1938年秋到瞿犊部队。由于新四军办事处在浙江丽水,因此茅珵和龚乐天前往浙江。
  但当他们到达新四军办事处所在地丽水县城高井巷19号时,丽水新四军办事处刚刚撤销。原来当年10月10日,国民党当局大批军警突然查封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并逮捕正在通讯处的多名中共浙江省委领导。为避免更大损失,根据浙江省委指示,新四军丽水办事处关闭。新四军温州通讯处至丽水、安徽云岭的兵站线就此中断。无奈,茅珵和龚乐天只好沿着原兵站路线,经缙云、永康到兰溪后,乘月色夜行,前往金华。
  一路上,秋景连绵,茅珵带病兼行,百感交集:军部在哪里?能否找到?何时到达?众里寻她,纵然信心满怀,毕竟前途未卜,不免心情悬吊。他触景生情、借诗抒怀,写下 《偕龚乐天行浙赣线上》 :“浪迹天涯带病身,瘦腰频减怯风尘;江山一片深秋景,枫叶飘红愁旅人!”
  龚乐天曾在金华工作过。1938年春,他与这里的国民党左派学者、原浙江省政府秘书长严世溟有过交往。通过严世溟与金华的地下党联系上后,金华地下党为他们出具了去皖南泾县的介绍信。两人继续往西,过寿县后沿浙皖边界向西北寻找。
  由金华去皖南泾县,因交通不便,他们足足走了五六天才到达安徽省太平县,受到新四军军部夏秘书接待,其后一起坐竹筏到泾县云岭新四军总部。茅珵心情大好,赋诗 《偕四军军部夏秘书坐竹筏到泾县途中》 记下一路景象:“溪流一线万山开,片筏随波天半来。疑是扁舟巫峡下,千峰错落猿啼哀。”

聆听新四军政治部指示
  军部留守的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不巧去了上饶三战区。茅珵、龚乐天在军部住了两个星期,袁国平才回来。
  第二天,袁国平就抽出时间和茅珵他们谈话。茅珵向袁国平汇报了苏北抗日斗争形势和这次来新四军军部的目的,希望得到党的指示,取到抗日游击战争及如何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经验。袁国平由于刚回到军部,有些工作急待处理,就让茅珵他们休息一两天后,再来谈具体事情。
  这天早饭后,警卫员让茅珵他们去见袁国平。一间幽静的书斋前,袁国平等候着他们。在他身后还站着一位身穿灰布军装的同志,笑容可掬。袁国平介绍道:“这位是新四军民运部部长杨绍民,是你们江苏老乡,家住无锡,苏联留学生。”说着,他请茅珵他们进屋坐下。那股热情劲儿,让两人十分感动。
  大家坐下后,袁国平首先询问了苏北的一些情况,以及瞿犊独立大队的创建和战斗经历、成长过程,茅珵一一回答。茅珵告诉袁国平,独立大队的前身是瞿犊领导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为取得合法地位而接受国民党特务总队改编,后因不堪欺负又愤然退出,转移金沙后整编成“通指”属下独立大队。中共派王进协助瞿犊加强领导,其后取得击退日寇、收复刘桥镇等战斗的胜利。但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倒行逆施,指令逮捕茅珵、瞿犊,解散独立大队。茅珵接着汇报说:“在国民党左派秘密帮助下,独立大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瞿犊带到崇明岛抗日,一部分以‘通指’一支队第三大队的新番号暂栖一支队,避过解体危机。”
  袁国平入神地听着、记着,不知不觉上午过去了。下午再谈时,袁国平说:“必须坚定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他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和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把群众发动起来,与敌展开持久战。他以战略眼光指示说:“苏北在已开辟游击区基础上,加强游击队对长江口的控制,发展长江东南三角洲的游击战争,实施向东直到海边发展的战略任务,必要时以‘长江支队’的名称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如果苏北人民武装在顽匪控制下无法生存时,可拉到崇明岛开辟游击根据地。”
  袁国平告诉茅珵,为贯彻这个战略目标,军部决定派杨绍民同志与他们一同回苏北,加强对苏北敌后游击战争的领导。听到这个消息,茅珵和龚乐天无比激动。
  之后,项英副军长、政治部邓子恢副主任等接见了茅珵和龚乐天。项英送给茅珵两本他写的小册子: 《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经验对于当前抗战的教训》 。茅珵连声慨叹:“真是雪中送炭啊!”
  茅珵和龚乐天带着军部的决定、“长江支队”的新番号,和杨绍民一起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踏上回苏北的征途。途中杨绍民还陪茅珵、龚乐天登了黄山。茅珵身临壮丽河山,抗日信心倍增,赋诗 《偕军部杨绍民同志陡步陟黄山》 :“皖南形势胜黄山,历历江东指顾间;吴楚风云愁草木,弥天烽火接秦关。”

成立崇明民众抗日自卫总队
  1938年12月,茅珵、龚乐天和杨绍民3人回到苏北后,就立即向瞿犊等人传达新四军军部的指示,决定在已开辟的游击区的基础上,加强对长江口地区的控制,以“长江支队”名义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茅珵8月去皖南后,瞿犊回崇明创建崇明民众自卫队,并已发展到一个团规模的武装力量。茅珵得知后非常高兴,即派龚乐天去崇明通知瞿犊,率崇明半数部队渡江北上,和原独立大队会师,统率原独立大队所部,发展长江东南三角洲的游击战争,实施向东直到海边发展的战略部署。
  1939年1月6日,瞿犊、王进率三个中队200余人从崇明乘船北上,到启东二厂与王澄、姚力领导的独立大队会合。谁知1月10日,瞿犊、王进在和国民党常备五旅旅长孙信符谈判途中,被孙信符手下的国民党海门县常备支队队长张能忍诱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原来的部署。

2月间,茅珵根据党的指示来到崇明,整顿从北岸南撤的瞿犊部队,把崇明零星的抗日武装统一整合,成立“崇明民众抗日自卫总队”,并任副总队长,负责部队的全面工作。为加强党的领导,1939年5月,江苏省委派陈国权到崇明,成立由陈国权、韩念龙、茅珵三人组成的中共崇明工委。茅珵时刻牢记在皖南新四军军部时的教诲,在党的领导下,率领江海儿女,英勇杀敌,抗击日本侵略者。1940年9月,茅珵率部重回海启,建立通崇海启人民抗日自卫总队,后改编为崇启海常备旅。10月新四军东进海启后,该部又与新四军三纵五团混合改编成苏四区第三旅,茅珵任旅长,人称“茅三旅”,成为驰骋江海、威震苏中大地的一支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