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期●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

记忆深处的永恒雷锋

作者:余玮


在雷锋有限的生命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曾是雷锋的战友、同事、工友或雷锋辅导过的学生。今天忆及与雷锋接触的点滴,他们依旧激动不已。打开记忆的闸门,眼里全是泪。在他们眼里,雷锋是个有血有肉的青年,很普通,很平凡,谁都可以学。

五味杂陈的过往

乔安山,雷锋生前工友、战友。因为生前最亲密的战友雷锋牺牲,背负着压力的他退伍后曾长时间过着“隐居”生活,对外不再提及与雷锋间的关系。电影 《离开雷锋的日子》 的公映,让作为主人公原型的乔安山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
  衣着简朴,言谈随和,目光慈祥而真诚。被采访那天,乔安山一如往常胸前佩戴着一枚雷锋像章。乔安山视雷锋为楷模。他说:“几分钟、几秒钟可以成就一个英雄,而楷模却需要时间的打磨。雷锋就是一辈子做好事的楷模,雷锋的一辈子仅有22年。他做的好事也没有一件是惊天伟业,都是你我他能学能做的平凡事。所以雷锋的伟大而平凡,是可以效仿的。”
  言及雷锋,乔安山心里五味杂陈。60年过去,乔安山的记忆力也不如从前了,很多事情都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可是那一天的情景却在脑海里清晰如昨。
  1962年,沈阳军区工程兵第十团运输连四班在辽宁铁岭下石碑村的工地施工。8月15日一大早,因为雷锋接到通知要赶回抚顺营区,于是与乔安山连早饭都没吃就上路了。乔安山记得,最初是雷锋开车,到半路,雷锋让他来开,说多实践,提高驾驶技术。于是,乔安山就把雷锋换下来,一直把车开到营区。“到了营区之后,雷锋对我说,他去连长那报告一声,顺便请示一下保养车的事。过了一会儿,雷锋回来了,说先去把车冲洗一下。于是,他指挥我驾驶转弯,我也看不到他,车撞上了一根晒衣服的木杆,木杆连着铁丝弹回来正好砸到雷锋的太阳穴上。当我意识到情况不对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最好的战友牺牲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乔安山很难接受。经过多次审查,有关部门认定此为一项意外事故,让乔安山参加了雷锋的治丧委员会。次年1月,国防部批复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听到这个消息,班里战士别提有多高兴了,然而当年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乔安山感觉这荣誉反而加重了自己的负罪感。
  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乔安山下过岗、捡过破烂、跑过私人运输,但无论日子如何清贫,他都将自己视作雷锋生命的延续。他与家人虽然生活节俭,但做社会公益、扶贫解困、捐资助学从不吝啬,常年坚持宣讲雷锋。如今,在乔安山的家里,能够感受到这是一个“雷锋的家”——到处充斥着雷锋的影子:铜像、照片、纪念品……好像雷锋才是这个家的主人。他们一家三代八口人,被誉为家庭版的“雷锋班”,并被全国妇联推选为“最美家庭”。

5个花圈与12条红领巾

孙桂琴,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曾为沈阳军区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在她印象中,雷锋叔叔个头不高,十分平易近人,就像一个“大朋友”一样。
  1962年8月15日,是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开学的日子。学校派了孙桂琴等3个少先队干部去请雷锋参加开学典礼。走在路上,孙桂琴与同学就听群众说运输连出事了,雷锋牺牲了。“我们谁都不敢相信。当我们跑到连队才确信再也见不到雷锋叔叔了,我们都失声痛哭起来。全校1000多名师生都无心上课,老师拿起书本,眼泪却先流了出来,同学们为失去亲爱的雷锋叔叔而哭成一片。”
  雷锋牺牲后,孙桂琴全家5人扎了5个花圈,以哀悼雷锋。尽管孙桂琴当时只有9岁,但是她坚持为雷锋守灵。8月17日,孙桂琴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雷锋追悼大会。“当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护送雷锋叔叔的遗体走出礼堂时,只见路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圈,大街上挤满了人,就连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和没上学的小朋友,都来悼念雷锋这个普普通通的战士。”
  当时,雷锋埋葬在抚顺市戈布街附近,离孙桂琴家很远,有近20里路。雷锋牺牲20多天后,孙桂琴想念他,便与一个同学连坐车带步行来到雷锋坟墓前,悼念这位可亲的好叔叔。在那里,孙桂琴看到有其他10个小朋友也在悼念,于是提议每个人取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将12条红领巾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圈,绕在雷锋的坟墓上。孙桂琴说,从那时起,她就觉得自己长大了,要向雷锋叔叔那样,怀着美好的理想、追求,坚定爱祖国、爱人民的信念,坚持不懈为大家做好事,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这些年来,孙桂琴以自己的方式纪念雷锋。“每年清明节前后或8月15号前后,我就回去看看他,悄悄与他说几句话。”

10件“传家宝”的背后

冷宽,中将,雷锋生前战友,是雷锋团走出来的职务最高的首长。“我和雷锋有两年零八个月时间在一个团队里。雷锋影响了我们半个多世纪,并且会一直影响下去。”
  雷锋牺牲后,雷锋所在团党委决定正式报请命名“雷锋班”。“我随团里的首长一起到雷锋生前所在运输连蹲点,为组建‘雷锋班’做准备,后来由我代笔为雷锋生前所在的四班起草了一份申请书。”
  在确定“雷锋班”成员时,党委成员在是否保留乔安山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大多数同志认为,乔安山虽然出了这么大的事故,但人老实、平时工作认真,特别是作为雷锋的助手这一特殊的位置谁也代替不了。冷宽在运输连调查时,全连官兵及四班的全体战士也都希望乔安山能留下来。后经各级党组织逐级申报,国防部于1963年1月7日批准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四班为“雷锋班”。
  在抚顺雷锋纪念馆里珍藏着一个“传家宝”,就是雷锋生前用过的10件遗物,也是雷锋精神在形成过程中的真实体现的实物。这“十件宝”就是由冷宽当年整理、归纳的。冷宽实事求是地把雷锋事迹归纳为10个方面,选用雷锋生前用过的10件东西,即:雷锋生前学习的 《毛泽东选集》 ,驾驶过的13号汽车,生前用过的冲锋枪,送大嫂时穿的雨衣,训练用过的教练手榴弹,勤俭节约的节约箱,当校外辅导员戴过的红领巾,随身携带的针线包,给战友和群众理发用的理发工具,装毛主席著作、笔记本、钢笔的挎包。这十件宝真实地体现了雷锋助人为乐、刻苦学习、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让冷宽终身难忘的是,1964年上级决定重新安葬雷锋。那天,冷宽和雷锋班6位战士抬着雷锋的棺椁从公墓送到新的安葬地。十几公里的路途两边是自发送行的群众,有的围着白毛巾,有的戴着黑纱,有的戴着白胸花,汽车在长长的人流中整整走了两个半小时。
  冷宽担任领导职务后,除了本人注重宣传雷锋外,还多次把雷锋生前的战友请到部队,为广大官兵报告雷锋事迹,对推动部队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好榜样”生前的偶像

雷锋后来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然而冯健却是雷锋生前的偶像。
  当年,冯健高小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成为“养猪能手”,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并出席共青团代表大会,两次见到了毛泽东主席。雷锋是在湖南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的介绍下结识冯健的,雷锋比冯健比小3岁,一直叫她“冯健姐姐”或“健姐”。
  在湖南省总工会大院内,笔者见到了雷锋生前敬慕的“健姐”。直到雷锋牺牲前,他们保持了6年的交往和通信。“我觉得雷锋对党、对新社会有着朴素的感情,他经常同我讲,没有党,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他的翻身解放,也没有他的今天。”
  在冯健家里,笔者见到了当年雷锋送给她的最后一张照片。照片背面写了这样两行字:“冯健姐姐,我永远向你学习。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雷锋1961年6月4日。”
  “我们写信就是谈工作,谈学习。”1962年五四青年节前后,冯健还给雷锋写过一封信,但没有接到回信。这年年底,冯健还是没见雷锋回复过一个字,“我心里觉得有些蹊跷,便向县里一些熟悉雷锋的人打听,也都一无所知。”直至1963年2月,冯健读到 《中国青年报》 刊登的陈广生采写的介绍雷锋事迹的长篇通讯 《永生的战士》 后才知道,雷锋已在1962年8月15日以身殉职……
  噩耗被证实后,冯健像失去亲人一样悲哀、痛惜。她拿出雷锋生前亲笔留言后寄赠的相片,一遍又一遍看,仿佛听到他还在热情地说笑,还在为事业、为他人忙个不停!“我心里总觉得他没有死,他还不到22岁呀!那样年轻,那样朝气蓬勃,那样可亲、可爱的人,怎么就匆匆离我们而去呢?”
  冯健说,雷锋的精神影响了她一生。雷锋牺牲后,冯健长期坚持学习雷锋,宣传雷锋,像雷锋那样工作、做人。她不顾年老多病,筹集资金,保障老干部活动开展;机关每一个生病的老干部,她都登门或去医院看望慰问;帮助家乡的孤儿上学;帮助农民寻找科技致富的门路;经常宣讲雷锋精神……退休前,她曾获“全国先进女职工干部”称号。2009年12月,冯健以全票荣获湖南省总工会“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2月,冯健荣获“湖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当年这些雷锋事迹的见证者,以后便成了雷锋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雷锋带给你什么?几乎所有与雷锋接触过的受访者,都给出相似答案:他让我思考,活着是为了什么。几乎所有接受笔者采访的人都坚信:时代需要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