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追忆巾帼英雄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参观记

作者:陈伟华 陈慧

百年党史,是全体中华儿女谱写的壮丽史诗。在这段波澜壮阔的血泪史中,无数巾帼英雄勇立潮头。她们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浴血抗争、坚实的民族团结,激荡起舍生取义的浪潮,奋勇奔向民族独立的胜利彼岸。

进步青年,成就永恒芳华

一走进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二楼展厅,你就可以看到一幅年轻女孩的照片。照片里的女孩清秀美丽、温婉大方。她叫柳流,原名刘冠芳。
  1918年,柳流出生于上海吴淞镇。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年19岁的柳流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上海沦陷后,她进入由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上海社会科学讲习所学习,很快成长为学生会的领导骨干,并于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讲习所日常事务繁重,柳流在里面干过很多重要工作。讲习所创办 《学习》 半月刊,她又任发行人和会计。由于办刊经费困难,她四处奔走募资,保证了按期出刊。1939年冬,讲习所利用演出话剧筹集办学基金,柳流在多个剧目中积极参演各种角色。她在 《母亲》 中形象生动地扮演了一位不甘受沙皇、资本家剥削而奋力抗争的母亲。演出后,她在 《学习》 上发表体会,写道:“真正的妇女解放,只有在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里才能实现……”
  随着抗战局势不断变化,柳流等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也受到了上海租界等有关方面的打压甚至威胁。1940年春,她服从组织决定,毅然来到茅山,参加了新四军,被分配到战地服务团,从事抗日宣传和组织群众对敌抗争等工作。柳流所在的句容蔡门一带,既靠近敌伪据点,又有国民党顽固派频繁制造事端,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工作开展十分艰难。但她坚毅果敢,不害怕更不退缩。1940年9月27日,柳流和句容县委组织部的同志在转移途中,不幸遭国民党顽固派逮捕。为了诱使她变节,敌人先是大摆筵席,对其进行拉拢,见她毫不动心,又将她捆绑在地主家厅堂的柱子上,威胁引诱。柳流毫无惧色,还痛斥反动派的罪恶行径。敌人又枪杀、活埋其他同志,想以此恐吓她屈从,但柳流气节如山、宁死不屈。敌人花招耍尽,阴谋落空,残忍地将她杀害于茅山冷水涧附近的金鸡垄。牺牲时,柳流年仅22岁。
  1983年,句容县人民政府为柳流烈士重建墓碑,墓碑所在的山岗就位于茅山三茅峰的西侧。人们为了表达对她的思念与崇敬,亲切地称该山为柳流山。

伟大母亲,书写厚重人生

沂蒙有红嫂,苏皖有红妈。在茅山抗日根据地,“小红妈”王吉娣拥戴、掩护、救助新四军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王吉娣原籍苏北,幼时丧父,尚未成年就早早承担起家庭重任。在嫁给老实本分的农民徐明富后,小两口定居在江苏金坛建昌天荒湖畔。因她唯一的儿子叫小红,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小红妈”。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对日寇又恨又怕。1937年12月,“小红妈”在路过上河村时,目睹了日寇将6名手无寸铁的无辜村民活活刺死,更加激起了她对日寇无比强烈的仇恨。
  对同志有多爱,对敌人就有多恨。1938年春夏之际,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吴彪带着邱东平等人来到这里,委托“小红妈”照顾。“小红妈”对他们热忱关照。战士们外出,她早早准备好饭菜;天气变冷,她用早已晒干准备好的稻草给战士们把铺垫得厚实温暖。她撑船技术很高,能做到船过无声。只要战士们喊:“小红妈,摆渡呵!”她就会警觉地四处观察,在确认没有危险后撑船接送。
  1939年春,建昌圩兵工厂一名女同志被手榴弹炸伤,伤势严重,被送来请“小红妈”照料。“小红妈”任劳任怨,每天替伤员清洗伤口、换药、喂药。为了增加伤员的营养,她一方面想办法每天弄一只鸡蛋给伤员吃,另一方面下湖捉鱼摸虾,烧汤给伤员喝。经过“小红妈”两个多月的精心护理,伤员及时伤愈归队。
  “小红妈”的茅屋虽然简陋,却接待过谭震林、陈丕显、曾山、吴仲超、江渭清等多位新四军领导同志。1940年冬天,“小红妈”的家里突然被送来一个只有四岁的男孩。原来他是新四军苏浙军区负责人江渭清的儿子江小林,经地下党组织联系后,由上海送到她家来寄养。那时,小林生了一身脓疱疮,“小红妈”不怕脏,不怕传染,配制土方,天天为小林敷擦,直到将小林的脓疱疮治好。粮食短缺,“小红妈”狠心让自己的娃饿肚子,也要保证小林有饭吃。后来江渭清夫妇带领部队进驻建昌时,“小红妈”带着面色红润、活泼健康的小林去见他们,让江渭清夫妇感动不已。
  不仅能悉心照顾伤病人员,“小红妈”还机智勇敢,多次成功为新四军保管、隐藏物资。1939年夏天,她用挖坑、埋缸、分散藏匿的方式保管48箱钞票两个多月。当新四军部队来取走钞票时,一张也没有少。1941年,她用码土块、堆封土、结草顶的方法建成大土堆,将新四军委托保管的21箱弹药等物资藏匿在内,成功躲过敌人的多次清查。
  1942年农历正月,附近庄上出了个叛徒,领着一个排的伪军包围了她家。敌人把他们夫妻抓进据点,逼他们交代出茅山地委的联络点和交通站的接头人,对他们用尽飞蛾吊、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但是他们仍严守秘密。后来在党组织的全力救援下,他们才脱离虎口。“小红妈”的丈夫由于受伤严重,于1944年离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给了“小红妈”很多荣誉。她以身作则、勤俭持家、热情待人,还告诫后人踏实劳动、本分做人。“小红妈”王吉娣以始终如一的忠诚、正义、善良、朴素,书写了伟大母亲的厚重人生。

富家小姐,绽放一生精彩

句容市烈士陵园内,郭纲琳烈士的半身铜像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恰似她精彩的一生。
  郭纲琳于1909年出生于江苏省金陵道句容县(今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其祖父郭培中善于经营,积累了丰厚家业。郭纲琳在同辈姐妹中排行第四,大家称呼她为“郭四小姐”。“郭四小姐”幼时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丰裕的物质生活,不仅没让她变得骄纵叛逆,反而养成了她大气豪爽的性格。她嫉恶如仇、同情贫弱,经常将崭新的衣物等悄悄送给穷人。她不畏世俗偏见,在句容商界、学界慰问北伐军时,女扮男装将 《孔雀东南飞》 的男主角焦仲卿演得有模有样。
  1931年,郭纲琳进入中国公学大学部读书。她勤学苦思,常将所学与所见所闻印证思考。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广大学生中掀起了抗日热潮。作为学生会学生活动部部长,郭纲琳不仅执笔起草成立中国公学抗日救国会的报告,还登台演讲,号召大家坚决抗日,并带头参加了3次上海学生赴南京请愿示威活动。因在抗日救亡活动中表现十分突出,1931年10月至年底,郭纲琳先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坚定了她的革命信念。但是她的家人却深感担忧。面对父亲的诘责,她用红水笔(表示绝交)给父亲写信表明心志,因此失去了家庭的经济支持。1932年4月,郭纲琳服从组织安排,中断学业,彻底投身革命事业。为了开展好工作,她化名入职美亚织绸厂,筹办夜校、编歌词、教唱歌,多次参与组织罢工。她常以烧饼充饥,省下的钱或支援工友,或用于宣传。
  1934年1月12日,因叛徒出卖,郭纲琳不幸被捕入狱。被捕次日,敌人就迫不及待地对她开庭审讯。面对强权,她毫无畏惧,从容自若。当日 《大美晚报》 这样报道:“态度之从容,为从来犯人中所罕见,面容冷酷,语更冷淡,站立被告席中无半点忧色”。1月20日,面对再次审讯,郭纲琳义正词严地回击法庭强加给她的所谓“危害民国”、“破坏睦邻”等罪名,并怒斥:“谁丢了东北三千万同胞,谁丧失了东北三省土地,谁便是危害了民国。你们说,这是我,还是你们国民党?谁侵犯了邻国的土地,谁抢劫了邻国的财产,谁奸淫了邻国的妇女,谁便是破坏了睦邻。你们说是我,还是日本帝国主义?”郭纲琳一身正气,据理激辩,与反动派针锋相对。
  郭纲琳的坚贞不屈让敌人束手无策,便把她押至南京的看守所。在狱中,她依然乐观坚定,将两枚铜板磨成了心形,并分别在上面刻出“健美”、“永是勇士”字样。她还不断安慰、鼓舞狱友同志,并和何宝珍、钱瑛等女政治犯并肩战斗,开展了支持营救太平洋赤色职工国际书记牛兰夫妇的行动等一系列斗争。狱外,郭纲琳的家人轮流劝她,并请托国民党有关人员以放弃政治主张为前提为其保释,都被她拒绝了。
  在经历了敌人的严刑拷打、疯狂迫害后,1937年7月的一天,郭纲琳被押到了雨花台。一声枪响,这位本可享受丰裕物质生活的富家小姐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