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期●随感录●

居家养老好范式

作者:瞿光唐

时下,农村老人养老,形式各异:有人居家养老,子女们轮流服侍;有人被子女轮流接去;经济条件好一点的,雇保姆;去养老院的也有,但为数不多。
  有的老年人体弱多病,子女们轮流接送,往返折腾,多有不便。因子女之间关系不太融洽,衔接出现问题的也时有所闻,让老年人徒生许多烦恼。
  农村老年人,一般都有故土情结,喜欢生活在熟悉的环境里。若条件许可,居家养老、子女照料,理当是最佳选择。邻居姜老太太103岁高龄,晚年丧偶,独居乡下。并不是她性格孤僻、与晚辈们相处不和谐,也不是子女们不孝顺,而是城里“住不习惯啊”?!子女们都顺着她,克服各自小家庭困难,轮流回老家服侍左右。姜老太太成为乡邻心中居家养老的典范,被坊间传为美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已成重大社会问题。我国老年人大多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和社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养老。因此近年来,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
  应该说,居家养老服务解决了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困难,将大龄下岗女工和生活缺乏照顾、需要看护的孤老这两个困难群体的需要相结合,调动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建立家庭养老院,成为老人、护理人员、政府等多方受益的良好模式。
  然而,居家养老服务面广量大,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更非易事。即便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大包大揽。比如上世纪90年代,瑞典就把注意力从“包办全民全部福利”,向“集中精力照顾好需求最急迫的一部分人”转移,鼓励家庭和子女重新承担起一部分照料老人的任务。

这方面,姜老太太的子女们给邻里带了个好头。无论多子女还是独生子女家庭,在赡养老年人,特别是情感和心理慰藉方面,子女具有护理人员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把老年人完全交给护理人员或寄养养老院,一“寄”了之,似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