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新四军在日、伪、顽交错盘踞的夹缝中不断发展壮大、克敌制胜的生命线。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新四军领导人和广大指战员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确保了华中敌后各项抗战任务的完成。
真诚相待?团结争取爱国民主人士
韩国钧,字紫石,清末举人,江苏海安人,民国时期曾先后出任江苏民政长、安徽巡按使、江苏省长,一度兼任江苏督军,在苏中地区很有威望。1940年春,陈毅与80多岁高龄的韩国钧开始书信往来,宣讲新四军抗日主张。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韩国钧对共产党的政策逐步了解,对陈毅的儒将风度和才学赞许有加,逢人便说:“陈将军有管仲、乐毅之才,共产党如有十个八个陈将军,何愁不得天下!”他为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扩大地方武装、发动群众抗日做了大量工作。
1940年7月中旬,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控制苏北大部分地区,不断制造摩擦、阻击新四军。韩德勤的行径激起苏北各界的愤慨。1940年9月,韩国钧、朱履先等发出 《苏北绅商学各界致重庆诸公电》,呼吁国民党当局团结抗日,揭露韩德勤“惟排斥异己,殃及池鱼。虐待民众,视同刍狗。敌至则放弃一切,逃溃劫掠;敌去则搜劫行旅,抢掠村舍。不遂所欲,诬以汉奸……”的罪行。
1941年1月底,新四军军部在盐城刚一重建,为了团结广大抗日爱国人士,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刘少奇、陈毅等领导人即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决定在盐城召开一次盐阜区文化名人和著名士绅座谈会。苏中著名爱国开明士绅、时任苏北临时参议会议长的朱履先,清末举人、盐阜地区著名人士、曾任中华民国民政部官员的庞友兰,以及曾在北洋政府与军队中任职的杨芷江,均接到陈毅、刘少奇言辞恳切的邀请书。
座谈会上,刘少奇、陈毅等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宣讲,令开明士绅们赞不绝口。庞友兰连连说道:“过去国民党报纸上宣传共产党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全是骗人的鬼话。我此次真是不虚此行,大开眼界。真是如酒解醒、如梦初醒、如坐春风、如沾雨露。”
新四军以真诚相待团结了一大批开明绅士、知名人士,使他们能理解、同情和支持新四军的抗战。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事变后,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一些知识分子、爱国人士以及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不得不离开重庆等地前往香港与上海。陈毅得知情况后,亲自给他们写信并派曾经在大后方工作的张狄刚专程前往联络。在陈毅的召集下,盐阜大地上一时各方名流云集,如邹韬奋、薛暮桥、范长江、阿英、贺绿汀、骆耕漠、冯定等。陈毅经常与他们谈心、对弈,参加他们举办的活动。为充分发挥文化抗战的作用,陈毅亲自考察,选定邻近盐城新四军军部的一个村子,作为这些文化精英的活动点,这就是后来被传为文坛佳话的“新四军文化村”。知识分子有了更多发光发热的地方,他们的革命激情喷薄而出,新四军的思想文化工作空前活跃。
著名的新闻工作者、爱国民主人士邹韬奋,于1942年12月至1943年3月来到盐阜地区,对苏中、苏北等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考察。1944年2月24日,邹韬奋在答记者问中谈了对苏北根据地的印象:“我有两个最深刻的印象。第一是共产党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忠实,充分而周到地照顾各阶层的利益,使全根据地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坚持了敌后抗战。第二是民主政治的实现,三三制的贯彻执行,使民主政治真正成为人民大众自己的政治。”
邹韬奋还写道:“今天我真正了解了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决不是只有形式的寒暄请客,而是和各阶层人民结成了生死之交。”他说:“新四军与士绅朋友密切配合,能于生死之际互相信托,于敌伪高压之下毫无背离,此乃中共统一战线政策之伟大成功。”
化敌为友?建立党的“外围军”
新四军坚持对国民党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坚持灵活运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及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为发展与巩固华中抗日统一战线,进行了大量的、开创性的工作。
1939年,陈毅从江南茅山抗日根据地过江来到吴家桥,当时苏北的军事力量除了少数八路军和新四军外,主要有三股势力:一是占领南通、徐州、连云港等水陆交通线上重要城镇的日伪军;二是控制苏北大部分地区的韩德勤部;三是驻扎在泰州、姜堰的国民党鲁苏皖边游击军正副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部。韩德勤一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陈毅分析苏北形势后认为,韩德勤是苏北抗战的主要障碍,要削弱其军事力量,最重要的是争取李明扬、李长江的中立,确定了“击敌、联李、孤韩”的方针,并不顾个人安危,先后三次进入政治情况复杂、日伪顽特务活动猖獗的泰州城,亲自做李明扬的工作,宣传新四军的抗日主张,使“二李”确立了中立立场。
1940年6月,在韩德勤蛊惑挑拨下,李长江指挥13个团以10倍于新四军的兵力进攻新四军挺进纵队驻地郭村,新四军被迫奋力反击,最终歼灭李长江部3个团的兵力,李部全线溃退。在泰州城唾手可得的情况下,陈毅、粟裕命令部队停止进攻,指出:战役和战术上的胜利,不等于战略上的胜利。我们要打开苏北局面,非把韩德勤打败不可;要打败韩德勤就必须争取“二李”,不使他们投奔韩德勤。陈毅、粟裕主动与“二李”议和,释放俘虏并退出所占“二李”防区。新四军灵活运用“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对“二李”的统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最广泛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而创造了黄桥战役以7000余人的兵力打败了韩德勤部3万之众的奇迹。
1940年10月28日,陈毅以他和粟裕、钟期光三人的名义给党中央发去了 《关于苏北统战工作的经过与主要经验》 的长篇报告。同年11月4日,毛泽东在致新四军各战略区领导人的电文中指出:“陈毅对两李及陈泰运等之统战工作有丰富宝贵之经验,望大家加以详细研究,加以发扬,广泛运用,以期各部分均能得到争取友军工作之最大成绩。”11月18日,毛泽东等又将陈毅关于苏北统战工作报告批转中央驻各地办事处和各战略区负责人,指出:“中央及军委完全同意陈毅同志的统战方针及统战工作。为使各部队团以上干部深切研究统战策略,破除其狭隘而不开展,顾小利而忘大利,逞英雄而少办法的观点,特将陈毅报告转告你们,作具体教育材料。”批语高度肯定和赞扬了陈毅这一时期对统一战线思想的原则性坚持和灵活性运用。
用心用情?建立在华国际友人统一战线
新四军领导人把做好在华国际友人的工作,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懈努力,在新四军中树立起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旗帜。
奥地利的医学博士罗生特参加新四军时,正值皖南事变后不久,新四军新军部刚组建起来,医护人员十分紧缺,特别是像罗生特这样受过专门训练、医术高超的医生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他的到来,受到新四军官兵的热烈欢迎。新四军军部在盐城泰山庙为罗生特举行了欢迎大会,陈毅、刘少奇亲切接见罗生特。会见时,陈毅高兴地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本军将士热烈欢迎罗生特先生!为抗击日寇、搞好本军医务工作,深望罗生特先生贡献才华。”
陈毅不仅在政治上热情帮助罗生特,而且在生活上对他关怀备至。两人时常同唱 《国际歌》 、共吟 《马赛曲》,促膝谈心、结伴游泳。罗生特很快适应了战斗环境,用精湛的医术在前线、后方悉心救护伤员;他经常给医务人员上课,传授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工作之余,他写下了 《中国的大时代——罗生特在华手记》,成为新四军的珍贵史料。1942年春,经陈毅和钱俊瑞介绍,罗生特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特别党员。
新四军还积极组建“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等组织。“反战同盟”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新四军开展对日军的政治瓦解和教育日俘等。他们编印日文传单和精美的日文报 《赤旗报》 《士兵之友》 等,散发到日军据点或军营附近。作战时,他们对日军进行火线喊话,呼吁日军士兵不要盲目充当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牺牲品。“反战同盟”在协助新四军开展对敌政治斗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