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期●征战纪事●

王维办墙报宣传抗日

作者:张爱东



王维同志曾任 《解放日报》 总编辑、上海市记协主席、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听从党的召唤,投身革命。在“浙江省政府直属战时政治工作队”,他结识了许多进步人士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初参加新四军。
  1941年秋天,新四军领导命6师18旅开辟江都、宝应、高邮地区,旅长江渭清与政委温玉成迅速抽调了一批精干人员组成了战地服务团,团长是刘烈人。1941年11月下旬,刘烈人带领新四军6师18旅战地服务团,组成开辟临北工作队(临北即临泽镇北部区域),其成员共有18个同志。刘烈人根据每个成员的能力和专长,安排杨琪华担任工作队的党支部书记,王维担任交通站的站长,派他们一起进入临北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王维与杨琪华后来结为夫妇。
  当时,他们这个工作队的活动范围是从宝应郭氏桥到夏集这一带。王维后来回忆说:“我们所以能做点工作,而且做得有些成绩,全是靠党的领导,靠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军事斗争这三大法宝,具体地说,是靠刘烈人同志的帮助和培养。刚到临北的时候,可以说他是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做工作。他差不多每星期要召集我们全体同志开一次会,先由我们各人汇报工作,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出来,然后他引导我们讨论,当大家回答不了的时候,他再讲他的意见,常常是经他一指点,我们就豁然开朗,有了办法。这样每集合一次,汇报一次,总结一次,我们就提高一步。”
  随着工作局面的打开,民运工作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胆子越来越大,办法也越来越多。王维他们在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中,除了开会和个别访问,进行打鬼子、保家乡的宣传教育外,还办了张“大家看”的墙报。这张墙报和现在的报纸一样大,报头叫“大家看”,由王维和苏逸敏两人负责编写,报头是用红绿黄颜色水,在硬纸板上挖空心字涂的,贴在墙上很醒目,内容是从 《前哨报》 上摘编的,也有自己编的本地新闻,中心是宣传打鬼子、保家乡,文章短小通俗。墙报出版前一天晚上,王维和苏逸敏碰头研究这一期的内容,分头编写,各抄一份。第二天早饭后,组里的另外四位同志到这里来,简单交换一下工作上的问题,接着每人照样抄一份,午饭后大家分散,当天下午,大家在各自活动的地方把新的“大家看”贴上墙。这个每周出版、一期六份的墙报,共办了十多期,每期新墙报上墙,吸引了不少人去观看,对宣传和教育群众起了一定作用。
  他们还通过家庭访问,去做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工作。郭氏桥有一个名叫陈士裕的中年人,是从上海回乡的工人,见过世面,胆子比较大。王维先和他交上朋友,帮助他提高觉悟,然后通过他去争取刀会群众,收效比较快,不久发展他入党,由他把刀会中年轻力壮又有抗日要求的青年拉出来,成立抗日自卫队,成为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
  他们还积极争取地方上层人士支持抗战,主要争取了郭桥乡伪乡长徐震之。徐原是地主,大学毕业生、国民党区分部委员,又是伪乡长。工作队通过不断争取,慢慢地使这个伪乡长变为“两面派”的乡长,表面上是日伪的乡长,实际上却是抗日的乡长。到1942年6月,宝应正式成立湖东工委和行署时,徐震之就成了临泽区所属的郭桥乡抗日政权的乡长。这既说明工作队的争取是成功的,也证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正确的。
  争取农村知识分子参加抗日,也是他们的一项重点工作。雍有美是临北小塘河的一个小学教师,工作队进入临北不久就和他交上了朋友,彼此谈得比较投机,经了解,当地群众对他的印象也比较好。工作队除了经常和他接触谈话,拉近关系以外,还借进步书籍给他阅读,向他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日主张。因为他是教师,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他讲的话,很容易为群众所接受,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在1942年清明节前吸收他入党。
  到了1942年夏季,上级党组织根据宝应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决定成立宝应湖东工委和湖东行署,由刘烈人任书记、郑少仪任副书记,下设临北和范水两个区,杨琪华担任范水区委书记,王维继续在部队负责宣传工作。1943年,杨琪华又被派往宝应东荡的射阳湖开辟新的根据地,担任射阳区委书记。1945年8月,宝应解放后,县委派杨琪华等接收伪 《宝应报》,创办新 《宝应报》。
  全面内战爆发后,王维、杨琪华又辗转南北。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他们夫妇来到上海,王维同志进入解放日报社工作。虽然他们的地位变了,但他们对宝应的感情没有变,20世纪80年代他们重返宝应,看望宝应的父老乡亲,回忆在宝应的难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