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鹏烈士广场”,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沈伦镇薛鹏村。近年来,“薛鹏村史馆”和“薛鹏烈士塑像”相继在此落成,这里成为当地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时代赋予关工委的使命。沈伦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倪学书说,为筹建“薛鹏纪念馆”,镇关工委走访了薛鹏烈士的故里常熟碧溪,听取了烈士亲属的建议,获得了烈士生平的珍贵资料,实地考察了“华中二分区纪念碑基地”。薛鹏村老支书、村关工委副主任朱永生,讲起了收集、整理的薛鹏烈士参加夜袭穆家堡的战斗经过:
“1947年,时任溱潼县穆家堡镇镇长季岑楼和其他同志不幸被捕,被关在穆家堡圩子里。当地土顽恐吓老百姓说要在2月28日,将季岑楼等人枭首示众。薛鹏所在的苏中二分区4团奉命前来营救。2月27日晚9时许,4团抵达穆家堡圩子,按照团部的部署,1营主攻,2营打援。枪声划破寒夜的长空。敌人龟缩在据点里,用火力封锁桥面,疯狂地垂死挣扎。团长叶克守果断下令突击队作正面强攻,火力布置就绪后,1营副营长薛鹏一马当先,率领突击队发起了总攻,队员们紧随其后,勇往直前。正当部队攻克敌据点、追歼残敌之际,一颗子弹从正面飞来,击中了吊桥头的薛鹏。他一个踉跄,倒在战友、副连长孙和怀里。”
“这一仗,救出了季岑楼等同志,打击了敌人的气焰,威胁了敌人的交通线,创造了我军在溱潼的有利局面,部分边缘地区恢复了人民政府。苏中二分区4团和各界干部群众在成其蒲隆重举行了薛鹏同志追悼大会,人民政府为纪念他,特将穆家堡改名为薛鹏镇。”
季岑楼遗孀、年近百岁的孙红英接过话茬:“我丈夫季岑楼和其他同志被新四军从国民党还乡团手中营救出后,随新四军南下,在部队干到连长。1958年,他从上海警备司令部转业至宜兴市供电公司工作,一直干到离休。老季因病去世前,曾反复叮嘱我们:‘薛鹏是我家的大恩人,你们不能忘了祭祀薛鹏烈士。’每年清明节,我家总是举行‘家祭’,老季总是讲‘不是薛鹏他们营救我,我咋会活到今天’!”
薛鹏的墓地在哪儿?寻找薛鹏的籍贯,成了老季生前的心病。偶然间,他们发现在1996年第6期《大江南北》杂志上,刊发过一篇《苏中有个以常熟人命名的镇子》的文章,作者之一吴炜良先生是薛鹏的侄儿,就与吴炜良取得联系。
吴炜良说:“为了收集整理叔叔的生平事迹,在抗战胜利50周年前夕,我先后走访了原福州军区、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首长和薛鹏烈士生前战友,走访了薛鹏的营长周志福(原上海市兵役局局长),借到了《薛鹏烈士传略》与《南京军区守备12师46团军事志》。薛鹏的团长叶克守是老红军、‘沙家浜’36个伤病员之一,建国后担任过福建军区副司令员,沙家浜纪念馆有他的照片与简介。”他说:“在全国新四军丛书江苏卷里,薛鹏烈士被列为江苏18旅45位著名烈士之一。我在《大江南北》杂志发表文章的合作者黄忠(建国后在公安系统工作,离休前在党史工委工作)告诉我,我姑妈(薛鹏姐姐)的烈属证发放前,就是他去苏北核对的。文章发表前,我请周志福、孙和审阅,读给姑妈听过,进行了10多次核改,所写史实得以确认。”
据《大江南北》文章介绍,薛鹏,1939年5月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副排长等职,随新四军“江抗”主力西进北撤,转战大江南北。18旅向江(都)、高(邮)、宝(应)挺进后,他多次受命带兵粉碎过日伪的抢粮行动。1943年高邮马棚战斗中,他左脚中弹仍坚持行军作战。1944年,他调任江都独立团8连连长,又去抗大九分校参加整风学习,励兵图治、顽强战斗,坚持敌后游击战期间,把几十人的队伍逐步壮大为一个主力连,成为麻村地区出名的“老八连”。同年12月郭北战斗和1946年10月江都丁沟战斗中,薛鹏右臂先后五次中弹,都不下火线,顽强战斗。邵伯保卫战后,薛鹏被提升为苏中二分区4团1营副营长。他所在的华野苏中二分区4团(后改编为原南京军区守备12师46团),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后,曾受到华野司令员粟裕的表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该团参加战役战斗数百次,仅《江苏省志·军事志》记载的重要战役战斗就有18次,包括穆家堡攻击战。在全团牺牲官兵560人的名录中,薛鹏位列第四。
穆家堡攻击战是薛鹏战斗生涯的一个瞬间,薛鹏烈士为理想而英勇奋斗的风范将永载史册!
2021年,吴炜良夫妇、孙红英及其五个子女等人来到薛鹏烈士广场,瞻仰了烈士塑像并敬献花篮、合影留念。孙红英还向村关工委捐赠一万元表达感谢。
“让苏中英烈薛鹏精神世代传承”,每逢清明节,当地村民、青少年总是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英烈蕴藏的精神财富,必将化作激励下一代成长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