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是苏中著名的革命老区,曾被誉为“小延安”。在江安镇黄建村,有一对兄弟,他们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
包云清,1911年2月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原江安区严黄乡副指导员兼北黄家圩村村长;包余清,1908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原江安区严黄乡北黄家圩村农委主任。兄弟二人正是在老区红色革命浪潮的感染下,积极投身革命,加入党组织后,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参加乡村革命和坚持对敌斗争。
1945年抗战胜利后,江安区严黄乡接连几天召开群众大会,庆祝抗战胜利。包云清、包余清兄弟俩组织村民,帮助共产党和军队征粮、征税、征兵,搜集情报,做了大量工作。
1946年夏,背信弃义的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中共如西县委决定北撤,包云清、包余清兄弟俩主动要求留了下来坚持斗争。在已成为敌占区的家乡,兄弟俩往来奔走,暗地里发动组织群众,坚持敌后斗争。
随着新四军北撤,原来的伪军及汉奸走狗、地富分子与国民党相互勾结,组成还乡团,疯狂地向人民群众进行反攻倒算。曾在抗战期间当过伪军的包文福(绰号包阿狗),因抗战胜利后被当地群众惩办,心怀怨恨,流亡上海后伙同江安匪首周际虞组织反革命还乡活动。后来他担任西柴镇镇长,常带领还乡团与国民党102旅部队窜至泰兴县珊瑚区、如西县江安区等地疯狂报复,残杀干部,摧毁民主政权。据史料记载,此阶段仅被包文福亲手杀害的江安、珊瑚两地的党员干部就达13人之多。因此,当地百姓都称他是个杀人成瘾的恶魔。
1947年1月24日晚,包云清被包阿狗抓到据点严刑拷打,但包云清咬紧牙关,宁死不屈。后被齐家圩村村民陆元祥(系包云清妻兄)用13担元麦、3担大米,以及包云清家的牛、猪等才保释回家。回来后,兄弟俩决定北上寻找党组织,但花了好多天,从周庄头找到卢庄,都没能如愿,于是返回家中,暗中坚持对敌斗争。还乡团得知风声,又把包云清兄弟俩抓去,并于1947年3月12日晚,在北黄家圩村东头的大场上,残酷地将他俩乱刀砍死,其中包云清就被砍13刀。他们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为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包云清兄弟俩被敌人杀害时,分别为36岁和39岁。彼时,包云清妻包陆氏刚30出头,儿子7岁,女儿刚3岁。丈夫死后,家中生活异常艰辛,但包陆氏这位坚强的女性,抚养一双遗孤长大成人,并在儿女长大懂事之后,告诫他们,自立自强,绝不许因为自家的事情找共产党的麻烦!一句铿锵有力的“绝不许找共产党麻烦”的家训,让包云清、包余清这对亲兄弟的英雄事迹整整隐遁了70余年。
然而,英雄不会埋没,精神永留人间。在烈士所在村、镇、市各级党委、政府关怀下,经过各级民政部门和相关同志的共同努力,包氏兄弟烈士的事迹被挖掘整理,同时得到相关史料证实和健在村民的回忆证明。2017年4月1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追认包云清、包余清为革命烈士;同年5月24日,国家民政部向烈士后人颁发烈士证明书。
隐遁70余年的一对兄弟烈士事迹终于昭告于世。虽然烈士的配偶早已逝去,烈士的子女均已成为耄耋老人,但在有生之年,父辈为党和革命事业奋斗的英雄事迹,得到肯定和认定,作为后人内心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倘若包氏兄弟烈士地下有灵,也当含笑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