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泽东主席观看京剧 《奇袭白虎团》,由于这部戏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毛主席刚看完就迫不及待询问剧中“严伟才”的原型是谁。经过一番调查得知,严伟才的原型,正是在朝鲜战场上凭借机智勇敢奇袭白虎团的志愿军68军203师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
一
杨育才出生乱世,家境贫困。家里靠租种地主家土地为生,母亲更是早早离开了人世,他与父亲二人相依为命。为了吃顿饱饭,杨育才自小便给地主家放羊放牛。由于追赶牛羊常年在山间奔走,杨育才练出了利落的腿脚功夫。13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他在回家奔丧途中,不料遇到阎锡山的部队,被强行拉去充军。
善于奔跑的杨育才,很快被阎锡山部队中的一个军官看中,做了一名传令兵。1949年,山西全面解放,杨育才也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通过耳濡目染和我党政策的感召,杨育才对这支为人民做事的军队产生了深深的认同感,他积极配合改造并坚决要求加入了人民解放军,从此开启了新的人生。
二
渡江战役打响后,杨育才跟随部队奔赴前线英勇战斗,多次立下战功。杨育才在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5月,党组织根据杨育才的现实表现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同意了他的入党申请。从此,杨育才训练更加刻苦,表现更加突出。
1951年6月,杨育才跟随部队入朝参战。其实,一开始杨育才并不在参战队伍的名单里,因为他入伍时间短,但在他屡次请求之下,组织最终破例通过了其赴朝申请。杨育才所在的203师609团在抵达朝鲜战场后,由于对战地环境不够熟悉,决定成立侦察队,负责侦察地形、刺探敌情。作为侦察员,最重要的就是要速度快、反应灵敏。在连长的举荐下,有着“飞毛腿”之称的杨育才被选入了侦察队中。进入侦察队后,杨育才和战友们历经艰险,顺利完成了侦察地形、探路开道和收集情报的任务。表现突出、屡立战功的杨育才,被提拔为侦察连的副排长。
1953年3月的一个清晨,杨育才踏着齐腰深的积雪执行任务。他的手脚很快被冻僵,再加上一天没吃东西,当艰难地走到一个小村庄附近时,终因体力不支晕倒在雪地里。一位朝鲜阿妈妮看他身着志愿军军服,便用尽全身力气把他背回家。此时,杨育才的双脚被冻得像生铁一样僵硬,不能用热水洗,更不能用火烤。阿妈妮毅然解开外衣,把杨育才的双脚裹起来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慢慢暖化他的双脚。杨育才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暖烘烘的房子里,一位朝鲜阿妈妮正在为他烘烤衣服。杨育才感激地望着朝鲜阿妈妮慈母般的面容,眼泪抑制不住地夺眶而出。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战场上英勇作战、拼命杀敌,以实际行动来报答朝鲜阿妈妮的救命之恩。
三
1953年7月13日,金城战役打响。上级交给杨育才一项艰巨任务:突袭“白虎团”。“白虎团”是南朝鲜精锐部队“首都师”中的王牌,武器装备精良,士兵训练有素,战斗力非常强悍,总统李承晚曾亲自授予该团“虎头旗”。
杨育才挑选了10名精锐战士和2名负责翻译的朝鲜人民军,组成奇袭小分队。经过商讨,13人决定以“联合国军”美军顾问和警卫的身份悄悄混进敌营。杨育才身材魁梧、鼻子高挺,正适合装扮成美军顾问,其余12人则化装成他的随从人员。就这样,按照事先计划好的路线,一行人偷偷潜入到了第一道防线308高地前。此高地围绕着厚厚一层铁丝网,通过时有几名战士的手脚都被割破了。跨过铁丝网后,他们便遇到了敌人苦心设置的雷区。
尽管大家非常小心,但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战友还是踩到了地雷。杨育才听到队友发出的求救信号后,急忙小心翼翼上前查看。经过辨认,原来是颗美式反坦克地雷,这种地雷没有达到90公斤以上压力是不会爆炸的。为安全起见,他还是疏散开其他队友,帮踩雷队友成功脱离了危险。
跨过雷区后,杨育才发现队伍中多出了一个人,这个人身着南朝鲜军装,默默地跟在奇袭小队身后。为了不打草惊蛇,杨育才让翻译韩淡年靠上去摸清情况。原来这是个南朝鲜军队的传令兵,他本来是和其侦察部队一起行动的,可中途掉了队。正当不知所措时,看到了杨育才一行人,以为是自己人,就悄悄跟了上来。几人一听便乐了,这不是送上门来的情报嘛!在小队的审问下,南朝鲜士兵如实说出了“白虎团”团部的具体位置和口令。
继续前进过程中,迎面过来两个巡逻的南朝鲜士兵,杨育才决定试探下口令是否正确。他再次让韩淡年迎上前去,并示意其他队友作好战斗准备。韩淡年大声问道:“口令?”两个巡逻兵看到为首的杨育才,以为是美国顾问,忙答道:“古伦姆!”韩淡年紧接着回复:“欧巴!”。看到两人没有任何反应,一行人可以确定口令准确无误。靠着这个口令,杨育才带着小分队顺利通过几道关卡,来到“白虎团”驻地。
进入“白虎团”团部驻地时,小分队被停在公路上的南朝鲜军“首都师”机甲团第2营车队阻隔。杨育才经过短暂思考,将小分队分成3个战斗小组展开突袭行动。他们先向敌营扔出几颗手榴弹,在敌人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的情况下,炸掉了敌军的储油库和弹药库。趁敌人慌乱之际,杨育才指挥小分队冲过公路,直扑“白虎团”团部二青洞,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仅用十几分钟时间就结束了战斗。此次突袭,小分队共毙、伤敌机甲团团长及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5部电台、31辆汽车和大批美式装备,同时缴获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杨育才这支突袭小队以零伤亡的代价,为金城反击战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
1953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育才记特等功,1954年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授予杨育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整个抗美援朝,朝鲜共给12位志愿军指战员颁发过一级国旗勋章,他们其中有9位在战场上牺牲了,凯旋回国的只有3人,杨育才便是其中之一。
朝鲜战争结束后,杨育才跟随部队回归祖国,此后在原济南军区部队担任副连职务,这一干就是11年。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经验能力,还是军功资历,杨育才都有足够晋升的资格。但由于曾经在阎锡山部队的经历,让他的晋升之路十分艰难。对此,杨育才从没有任何抱怨,面对一些人的不解,他只是平平淡淡地说了句:“我打仗是为了国家,不能计较个人得失,在哪里都能为国家做事。”直到11年后,《奇袭白虎团》 这部戏剧风靡全国后,主角原型杨育才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通过这部戏,毛主席也了解到杨育才这位英雄。毛主席对于杨育才的思想觉悟和朴素的精神十分赞赏,当即接见了这位战斗英雄,并作出指示:他以前也是被逼无奈,现在他是对人民有功的,英雄不能就此埋没。在毛主席的关心下,杨育才的职务升迁问题得到了解决,直到退休时,他已经成为副师长级别的领导了。
杨育才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不论在何种岗位上,他都始终坚持着“在哪里都能为国家做事”的原则,兢兢业业、无私奉献。1981年离休后,他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国家尽自己最后的一份力。1999年,杨育才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3岁。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