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期●缅怀篇●

跟随老将军 重访井冈山

——纪念赖毅将军诞辰120周年

作者:金宗荣



713日,是曾任新四军第411旅政治委员的赖毅将军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我不由想起40多年前跟随老将军重上井冈山的一段经历。

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二年,祖国大地万物复苏、百废待兴。春夏之交的6月,我接到通知去南京,时任军区宣传部新闻科科长聂勋材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聂科长是军区“老新闻”,抗美援朝时曾随12军入朝参战,我们都十分敬重他。聂科长告诉我: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暨中国共产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0周年,根据总政治部的统一安排,邀请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开国中将赖毅同志为福州军区军政干校学员上一堂革命传统课,新闻科委派我陪同。末了,聂科长对我说:“赖政委是你岳父,相信你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既是工作人员又是随行家人,如何演好这双重角色,我心里真没底:一方面,老将军对家人要求十分严格,平时连配备的公车也不允许随意乘坐,说是只供他工作时使用;另一方面,陪同这么高职位的首长,执行这么重大的政治任务,我还是第一次。

在南昌稍事休息,我们先来到福州近郊的福州军区军政干校,在那里了解了具体任务:讲课内容是“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地点是井冈山三湾村枫树坪,拍摄任务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纪录片室担任。

因雨季,拍摄工作数度后延,我们便走访井冈山革命圣地各处。在八角楼、黄洋界,抚今追昔,老将军感慨万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请老将军题词,他沉思片刻深情地说:“对于井冈山的斗争,没有再比毛主席的论述更精辟、更深刻的了。”随后欣然提笔抄录下毛主席语录:“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井冈山的斗争》。

建国以后,尤其是离职以来,老将军十分乐意为年轻人讲述毛主席在连队建党的创举。因是亲身经历,他讲这些时信手拈来,从不用讲稿。三湾枫树坪前,雨过天晴,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将军仿佛又回到了50年前。那时秋收起义失利,大批战友牺牲,革命队伍失散,在那腥风血雨的井冈山之路,这支新生的人民军队不仅面临生死抉择,而且对每个人也是严峻的考验。不少人改变了初心,甚至连秋收起义主要指挥员之一的师长余洒度和3团团长苏先俊也脱离了革命队伍。是毛主席挽救了这支年轻的人民军队,其法宝就是“政治建军”、“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三湾改编”彻底改变了这支军队的命运,赋予了她强大的生命力。从此,军队有了主心骨,党也有了坚强的基础,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其实,老将军此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前往湖南省酃县(今为炎陵县),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毛泽东同志在连队建党旧址陈列馆”开设。酃县位于井冈山西南麓,相传是炎帝的安寝之地,也是毛泽东与朱德首次会晤之处。1927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奔向井冈山途中,在水口镇的叶家祠堂亲自主持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确立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革命实践。水口叶家祠堂在1947年被毁,又于1969年重建,酃县“革委会”根据老将军在 《星火燎原》 一书中的记述,建了“毛泽东在连队建党旧址”陈列馆。但阁楼内的陈设和物品摆放是否准确,酃县人民热切希望老将军前来审核与验证。

来到馆前,老将军从一件趣事说起,向随同人员讲述当年情形。那时,失败气氛笼罩着起义队伍,军委前委书记毛泽东跑前忙后做士兵的思想工作。有个战士要拉他去挑担子,毛泽东笑着说我已经挑了几天担子,今天你们连长让我歇一会。认识毛泽东的人赶紧说,他是党中央派来的毛委员呀,怎么可以让他挑担子呢。而此时的毛泽东正在思考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就是怎样挽救失败局势,保存岌岌可危的革命火种。当时,南昌起义部队无法联络,秋收起义部队各级虽有党代表,却无党的组织机构,共产党员依然处于秘密状态。起义部队成分复杂,内部组织松散,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后,4000多人的队伍死的死逃的逃,剩下不足千人。毛泽东与留下来的官兵交谈,问他们为什么不走?当问到赖毅时,他坚定地说要翻身,要革命,要打倒土豪劣绅。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要挽救这支队伍,党必须全面掌控部队,紧紧依靠这些坚定的革命分子,切实把工农骨干纳入党内,在连队建立党组织。为了给部队作出示范,毛泽东决定在水口举行一次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他精心安排室内陈设,拟就入党誓词,并亲自领誓。

50年过去了,老将军故地重访激动不已,不顾75岁的高龄登上阁楼,见到室内熟悉的环境,连声道:“就是这里,就是这个样子!”在叶家祠堂昏暗的阁楼上,老将军抚摸着摆放油灯、入党誓词、中国共产党英文缩写字样红纸的小方桌,毛主席带领新党员宣誓的场景再一次浮现在他的眼前:那天晚上,任1121班班长的他跟随连党代表何成匈,秘密来到阁楼,与其他5名同志一起,在毛委员的带领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牺牲个人,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从此,老将军决心跟定共产党,把一生交给党,交给人民。

“严格要求自己”,毛主席的嘱托成为老将军60多年军旅生涯的终身遵循和真实写照。他早年参加过国民革命军,经历了两种军队的对比,毅然选择了人民军队,并改名为赖毅,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他曾经在长征过草地前与中央军委失散,被张国焘胁持留川任职,但听从朱德和徐向前同志的指挥,不动声色沉着应对,努力避免党和红军的分裂。抗战艰难时期,他主动向党中央申请到敌人后方去,从军委副官处长位子上来到新四军4师,在淮北坚持抗战直至胜利。建国后,他担任华东军区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实行军衔制时,他率先让同为老红军的夫人何芾脱下军装复员。此后,他从没为子女的升迁、调动开过口。20世纪60年代初期,老将军因病手术,切除了五分之四的胃。之后,他主动辞去大军区副政委职务。临终,他把一生不多的积蓄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嘱咐家人将自己连同夫人的骨灰一道洒向滔滔长江。他用一生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牺牲个人,努力革命”的初心,写就了辉煌的革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