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云岭”学术交流座谈会在泾县举行
本刊讯 1938年8月2日,新四军军长叶挺率军部机关进驻泾县云岭地区,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同时进驻云岭。从那时起至1941年1月撤离,军部在云岭驻扎了2年5个月时间,为新四军军部进驻一地时间最久之处。在云岭,新四军开创了非凡的历史征程,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年8月2日,“高高的云岭——纪念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85周年学术交流座谈会”,在安徽泾县新落成的宣城市干部教培基地(泾县县委党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史军史研究专家学者、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纪念馆负责人等50余人出席。泾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许立勋主持会议。宣城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沈伟致欢迎词。
会上宣读了北京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原会长陈昊苏发来的题为 《纪念新四军军部入驻云岭85周年》 的贺诗:“东进铁军抗敌顽,征程起点看云霞。三年奋斗先驱血,世纪光荣革命花。宁折不弯千里赞,雄风刚健万人夸。江南一叶奇冤雪,日月红旌颂芳华。”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叶挺、项英、张云逸的家属代表,王光龙、叶莲、项玉兰、张晓龙应邀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宣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立军代表中共宣城市委,对会议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北有太行硝烟,南有云岭烽火。作为新四军驻扎时间最长的军部所在地,云岭是革命年代的红色地标,引领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抗战热潮,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史诗。今天我们在云岭集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希望借此次活动的机会,将‘高高的云岭’打造成为党史军史研究的重要平台,精心组织策划,常态化开展系列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返本’中‘开新’,积极培育‘红色基因库’,形成品牌效应,共同推进新四军历史研究和红色资源挖掘更加深入,形成更多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更好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功能。”
在学术交流环节,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原会长刘苏闽少将作了 《伟大建党精神蕴育新四军铁军精神》 的发言。他指出:“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广大指战员继承发扬了叶挺独立团、红四军和南方三年游击队的革命精神,用热血和生命锻造了新四军铁军精神,成为伟大建党精神谱系中的一种伟大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发扬光大和鲜活运用,是党和人民军队传统的革命精神与新四军抗战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他从5个方面对铁军精神作了深刻阐述,分别是:听党指挥、坚守信念的军魂意识,忠诚使命、救国为民的宗旨情怀,英勇善战、奉献牺牲的钢铁意志,团结一致、严纪守法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进取精神。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聂皖辉在发言中说:“新四军军部在云岭的三年,是新四军向华中敌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叶挺、项英领导下,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敌,创建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论述了云岭新四军军部作出的8项卓越贡献,包括新四军“向北发展、向东作战”的战略方针在云岭制定,新四军东进抗日的战略展开决策于云岭,新四军精神的着力培育和锻造始于云岭,红色经典 《新四军军歌》 在云岭诞生,叶军长捐家产购枪弹的义举发生在云岭,大量优秀知识分子投奔到云岭参加新四军,新四军的日本反战同盟工作从云岭起步,等等。
汪晓荣、王路奇、桂建平、王晓建、周振华、张燕、伍万云、蔡长雁、郭晓辉等党史军史专家或新四军纪念馆负责人也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本刊主编徐晓蔚应邀出席座谈会并发言。他说,云岭是新四军军部驻扎时间最长的地方,杂志社一直非常关注,多年来做过很多报道。2018年春,为纪念新四军东进80周年,杂志社一行5人专程到岩寺和云岭参观、学习和采访,接着还走访了茅山和黄桥,回去后分两期刊发了详细报道。他希望与会者对 《大江南北》 多加关注,及时指点,不吝赐稿。他还代表杂志社向宣城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宣城市干部教培基地赠送了红色书刊。
与会人员还前往云岭,参观了新四军军部大会堂、司令部旧址等地,并在“草棚党校”聆听了 《用生命谱写的誓言》 现场教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