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期●村官之路●

十年村官情 带出富裕村

——记大学生村官朱立华

作者:石方志

1999年10月,朱立华从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作为江苏省江都市(现扬州市江都区)第一批大学生村官来到小纪镇工作。走上太平村会计服务站岗位时,虽然生长在农村的他思想上已有了准备,但眼前的现实还是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
  朱立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不熟悉农村工作,甚至听不懂当地方言。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难以入手,他很困惑,一度很消沉,甚至想打退堂鼓。但生性好强的他,在经过短暂的调整后,把工作定位在“做官先做事、谋人先谋事”上,重新调整好心态:不懂就学,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从大学生到村会计服务站站长、村民主任,再到村党总支的“当家人”,朱立华感慨万千:“这十多年,非同一般。”
  2004年9月,朱立华转任村支书。第二年,在对本村资源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带头创办了鱼虾饲料销售门市部,并承包了1.3公顷水面,搞起了罗氏沼虾养殖,年收入超过1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先后有30位村民承包40公顷水面搞起了养殖。朱立华不仅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技术、以成本价为他们提供饲料,还积极帮助他们向外销售。
  太平村有两条总长10公里的河流,两岸长满了芦竹,不仅无效益,还有碍村容。2006年,朱立华决定挖掉芦竹栽意杨(意大利杨树),创建“绿色银行”。如今,新栽的1.5万棵意杨都已郁郁葱葱,成为全村的“聚宝盆”,每年可为村民和集体增收十多万元。
  朱立华当村官的理念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只有带领村民创业,使大家过上富裕日子,老百姓才会信任你。”在他的领导下,现在的太平村,已由一个负债48.7万元的贫困村,变成了村集体年创收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00元的小康村。近几年,村累计投放248万元,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农民健身广场,实现了全村72%的农户改厕达标,86%的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视,98%的农户喝上了自来水,所有村民都参加了合作医疗,村组道路基本实现了硬质化。
  漫漫10年村官路,广袤田野写华章。村民对他的称呼从“小朱站长”、“小朱主任”、“小朱书记”变成了直呼其乳名“小立子”。朱立华欣慰地说,这一变化,是他用成绩换来的,这也是大学生村官的一份崇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