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期●故事会●

“欠条”变“借条”背后的故事

作者:陈以和

宝应县西安丰镇南首红枫园内的“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展柜前,时常人头攒动,参观者倾身细看一张新四军52团的“欠条”。这张不平凡的“欠条”,虽已发黄并稍有破损,但“欠条”上的字却清晰可见。如今,“欠条”又变成了“借条”,这其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1943年春,新四军52团一部驻扎在安丰区宥城乡境内,这里靠近泾口、车桥据点,环境险恶,我方力量薄弱。当时的52团政治处干事程特青奉命到这儿开展工作,他一到宥城就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召开各种座谈会,了解各方人士对新四军的看法。因新四军到这儿不久,很多人不甚了解。程特青是以“党代表”的身份出现在老百姓中的。他深深地懂得:他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他的一举一动代表着新四军的形象。他还特别教育每一位新四军战士,绝不能做有损党和新四军形象的事。

这年春天的一天,快到午饭的时候了,管理员跑来向程特青汇报,他们驻地的饭没有烧“透”,还缺一点点烧草。程特青带着管理员找到了时任乡长的高尚志,并向他说明了来意,高乡长说:“小事一桩,随便到哪家拿一捆草就行了。”可是程特青很认真地说:“这可不行,新四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是把草称一下好!”于是,高乡长带着管理员到了马维驹家,向马维驹老人称了5斤烧草,管理员身上当时没有带钱,高乡长和马维驹异口同声地说:“这点烧草还算钱呢,真是笑话。”管理员认认真真地以乡长的名义写了一张欠条,并请高乡长在后面作个证明。高乡长识字不多,顺手从口袋里拿出私章盖了一下,管理员也盖了个章。下午,管理员找到马维驹家,将5斤火草折价准备赎回欠条,可是耿直的马维驹说什么都不肯,管理员执意要给钱,马维驹被新四军这种精神所感动,他说:“这张欠条留给我作个纪念好不好?”管理员只好将这张欠条留给马维驹家,并将此事向程特青作了汇报,程特青沉思了一番之后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留给马家作个纪念吧。”马维驹一家从那以后对新四军更加热爱,各样事情都走在前面,交爱国粮他第一个送去。在淮海战役中,马维驹老人又把儿子马春萱送去参加运输队,担任挑夫,如今他家还保存着新四军52团管理员的一张欠条和每次交公粮的收据和一本淮海战役的挑夫证。

这欠条一留就是56年。时间到了1999年的冬天,当领导把征集纪念馆文物、资料的工作交给我时,我来到了原属安丰区宥城乡的马维驹家。我直奔主题,征集新四军在我们这儿留下的文物和资料,马老一拍额头说:“欠条真的有一张!”他抽出一本书,小心翼翼地将欠条拿出来。我看到这张“欠条”,内心非常激动,我说:“马老,这是一份重要文物呀!”马老说:“老陈,你认为好就拿走吧,把它放在纪念馆里,让更多的人知道新四军铁的纪律。”

我激动的手都发抖了,拿出笔记本,将欠条夹在中间,又向马老要了一张报纸,将笔记本包起来,放进背包里。我握着马老的手说:“我们太感谢你了,明天我就将收藏证书送来给你!”当时天都黑了,马老将手电筒借给我路上用。第二天一早,我又多带两本收藏证书,将填写好的收藏证书和手电筒交给马老,他又将自己为新四军抄粮册的砚台和儿子马春萱的淮海战役挑夫证都给我。我现场填好证书,再次感谢马老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后来纪念馆布展好了,我请马老来参观,并邀请他到我家作客。

 “欠条”又怎么变成“借条”的呢?2018年,这张“欠条”被借到省会南京去参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新四军为什么叫“铁军”的道理。2020年,中共中央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时,由中宣部出面,又将此“欠条”借去,并约定展览后及时归还。但因展览时间延长,在原约定归期将至之前,由“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专程发来“关于延长文物实物借展期限的函”。

从“欠条”变成“借条”,不仅让我们知道了“欠条”的弥足珍贵,更让我们知道了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光荣传统的珍惜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