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华从事敌工工作纪事
盛华的父亲盛延祺(白沙)是辛亥革命先烈,海军中将。盛华少年时代就继承父亲遗志,立志振兴中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满腔热情投身爱国救亡活动,于1938年2月在南昌参加新四军。抗战时期,他利用自己懂日语的优势,活跃在抗战前线,直接开展对敌宣传攻势,进行敌工斗争,经受了各种考验,从一个文弱书生锻炼成长为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先锋战士。
盛华早先在新四军军部担任军部服务团社会调查组副组长,负责了解社情民意,收集情报,侦察敌情。1938年5月,新四军移防皖南后,他被派到第三支队,先在五团任敌工股长,后又担任支队敌工科长。1940年,新四军奉命渡江北上开辟华中抗日根据地,盛华多次请求到战斗一线经受锻炼和考验,军政治部领导考虑到他是江苏仪征人,便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到陶勇领导的苏皖支队任敌工科长。盛华随新四军苏皖支队进入仪征、六合、天长等地区后,利用其熟悉的地理环境,了解乡土人情的有利条件,及时侦察敌情、收集情报,开展瓦解敌伪军工作。他深入到战斗一线,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英勇顽强,先后参加了月塘战斗、郭村保卫战、黄桥战役等。黄桥战役后,1940年10月,盛华调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任政治部敌工科长,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管理被俘的国民党顽军官兵,做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新四军为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反击国民党顽固派进攻,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每次都俘虏许多国民党顽军,从数百人到数千人不等。盛华和敌工科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反复讲解新四军的俘虏政策,用行动感化他们,动员他们弃暗投明参加抗日队伍。对愿留者,欢迎留下参加抗日;对要求返乡者,一律发给路费和通行证;对伤病者,及时给予医治。这些政策的落实,在顽军部队官兵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根据地军事、政治斗争。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一纵队在海安营溪自卫战斗中俘虏顽军300多人,由于战斗部队任务繁重,就让盛华率领敌工科十几名同志负责管理押送,行走了几十里路,没有发生任何意外,顺利地押送到了新四军苏北抗日指挥部。在黄桥战役中,俘虏了国民党顽军数千人,敌工部门快速编组管理,加强团结抗日教育,宣传我党我军政策,尊重俘虏人格,保证一定水平的生活待遇,争取了大量顽军俘虏参加新四军,迅速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
1941~1942年,日寇加紧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诱降,对我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斗争形势异常严峻,也是苏中抗日斗争最为艰苦、最为紧张时期。为粉碎日伪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蚕食”,新四军及时调整,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将所属部队分散到苏中各地,将部队和地方的力量整合起来,灵活机动地抗击日伪军,使抗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盛华被下派到一师一旅任敌工科长,也是苏中三分区敌工部长,在叶飞司令员领导下开展对日伪军的策反和瓦解工作。
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条件十分艰苦,开展策反和瓦解敌伪军工作很不容易。为做好被俘的日伪军工作,盛华根据领导的意图和要求,结合对敌斗争实际,精心谋划,开展宣传战、攻心战。日俘虽然数量不多,但争取教育工作做得十分细致。1940年上半年,挺进纵队俘虏了一名叫崛本的日本兵,开始他很害怕,干部战士严格执行优待俘虏政策,盛华经常用日语和他交流,对他进行反对日本军阀侵略的思想教育,使他很快提高了觉悟,被安排在敌工科,为新四军做了不少对日军的宣传工作。在敌工科里还有一个被俘的日本兵,叫香河正南,和盛华一起开展对日军的宣传工作,经过盛华的启发教育,他思想进步较快,工作认真负责,除书写对日军的宣传传单外,还把毛主席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翻译成日文,向日军传播。后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新四军,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了反对日本侵略者斗争和瓦解日军的工作。
策反和瓦解伪军工作是敌工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抗战时期苏中伪军有3.5万余人,居华中首位,其中在三分区有1.3万余人,又属苏中首位。陈毅军长多次指示,要在军事上制服伪军,在政治上控制伪军,以粉碎日军“以华制华”的阴谋。苏中三分区司令员叶飞也要求对伪军实行“又打又拉”的策略。盛华根据新四军领导的部署和要求,开动脑筋,想方设法,积极主动地开展策反和瓦解伪军工作。为加强对伪军的政治攻势,盛华让敌工科办了一张油印报纸,主要向伪军、伪政权人员传播抗日斗争的胜利消息,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日政策,动员他们支持抗日,不做坏事。报纸大都通过邮局寄送给伪军、伪警察局、伪政府的负责人,在这些人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盛华还带领敌工人员采取散发传单、阵地喊话、亲友劝降、打入敌营等多种手段,开展瓦解敌军工作。1941年2月,苏鲁皖边区游击副总指挥李长江率部投降日伪,其中不少人是在日军威胁、汪伪政权利诱下,为了保住官位和部队不被消灭,跟着李长江投敌的,他们中较多的官兵并不甘心为日军效劳,部队内部思想混乱,情绪低落。同时,他们整日提心吊胆,害怕被新四军歼灭。在讨李战役中,新四军部队向泰州方向进击,途中包围了李军李化南部的一个团,盛华和战友们通过火线喊话和谈判,未放一枪,使这个团很快就缴械投降,绝大部分士兵和所有枪支弹药补入了新四军部队。
盘踞在泰兴黄桥的伪37师丁聚堂部队,是盛华和敌工人员联络争取的重要对象。1942年,苏中三分区敌工委员会主任朱克靖通过黄桥镇著名爱国人士朱履先的关系,同丁聚堂建立了联系。朱履先是日本军官学校培训过的军官,国民革命军第二团团长。孙中山就任大总统时,他是阅兵式总指挥。九一八事变后回到了黄桥。新四军东进,陈毅、粟裕、叶飞、管文蔚等新四军领导对他很尊重,多次登门请教。朱履先见新四军纪律严明,矢志抗日,十分敬佩,积极和新四军合作,曾担任我民主政府的议长,坚决拒绝汪伪的任命,日伪侵犯黄桥后,他就转移到上海。伪军丁聚堂驻扎黄桥后,朱履先又回到了黄桥,因为丁聚堂原是他朋友的勤务兵,朱早就熟悉他。丁聚堂请他当参议,朱履先征求三分区叶飞司令员的意见,叶飞认为,这是直接接触伪军的好机会,可以利用参议这个职位,了解情况,收集情报,这对我们有利。从那以后,盛华和朱履先保持紧密联系,经常在一起交流情况,商讨问题,研究对策。
1943年夏天,盛华将自己打扮成绅士模样,来到敌伪统治的黄桥镇,做丁聚堂的争取工作。他来到朱履先家里,朱见他穿着一条杭州丝绸的裤子,上身没有穿长衫,觉得这身穿着不适合,就把他儿子的丝绸长衫拿给盛华穿上,朱履先看后说:“这才像个绅士样子。”太阳落山后,参加谈判的丁聚堂部军法处长来到朱履先家,他们一起坐在院子里,围着一张桌子,边吃西瓜边交谈。经过盛华的多次谈判交涉,丁聚堂接受新四军的条件,不做危害解放区的事。盛华根据谈判的内容,起草了几条要求他们遵守的条文,丁聚堂表示同意,但因害怕走漏风声不敢签名。尽管丁聚堂没有签字,但还是兑现了不危害解放区的承诺。上层关系打通后,盛华又让敌工人员继续做好丁聚堂的下属工作。黄桥西北边有个伪军据点严徐庄,是丁聚堂的一个副团长负责驻守的,经过做工作,他对新四军很友善,一直保持较好的联络关系,经常向我方通报情况,并给我方来往人员开通行路条。黄桥东面水洞口伪军据点有一个营把守,营长是丁聚堂的侄子,我方提出让丁聚堂撤掉这个据点,丁反复说这是日军指定设的,撤掉有困难,但保证不对根据地有破坏,敌工人员同那个营长也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从他那里了解一些日伪的情况。有一次,敌人“扫荡”如西地区,新四军有一个医疗组带了一部分伤病员就住在紧靠水洞口旁边的村子里,我方敌工人员要求丁聚堂的侄子保护,敌人来“扫荡”时,他没有把日本鬼子带进这个村子,直到“扫荡”结束,敌人离开后,才把我方伤病员安全转移到后方医院。
盛华和敌工科同志对盘踞在姜堰、曲塘一线的伪26师陈才福部队也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双方在曲塘南面的一个庙里设立了联络点,由驻曲塘的一个伪军副团长负责同我方接洽,及时向我方提供情报。有一次日伪军准备对泰州地区进行“扫荡”,那个副团长立即告之。敌工人员随即将这一情报转给三分区陈玉生司令员,让他做好准备。等到敌人出来“扫荡”时,我方已隐藏在安全地带,使根据地没有遭受损失。
为做好对伪据点和伪军的策反工作,盛华和敌工科人员专门举办了敌军工作人员训练班,结业后以各种身份派到敌伪据点,潜伏到敌人内部,直接了解情况,秘密开展工作。施亚夫于1930年由中国工农红军转入南通特委,从事兵运工作,1933年曾任中共南通中心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后被捕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直到1937年秋,日军空袭南京,牢房在轰炸中引发大火,施亚夫才有幸逃了出来。1938年3月,日军在南通登陆,施亚夫组建中国工农守卫团并任团长,与中共组织接上了关系。1940年2月,经中共组织派遣担任南通宪兵队和特务队队长。1941年6月,这支队伍更名为“绥靖军第七师”,一周后汪精卫委任施亚夫为伪7师师长。盛华一直保持和施亚夫的秘密联系。1941年9月的一个夜晚,施亚夫穿上便装,单身出城,秘密找到盛华,向盛华详细汇报了打入伪军的经过。盛华紧紧握住他的手说:“首长对你这一段工作很满意,他们再三要我嘱咐你,这是特殊战场,演戏要逼真,办事要灵活,不能暴露身份。”从此,施亚夫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源源不断地向新四军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使日伪军的作战计划屡屡破产。如西县委书记李友白,根据苏中三地委的决定,带领部分干部,利用施亚夫的社会关系,在如西敌伪据点建立了一个营的部队,李友白任营长,带去的几个干部分别在连里任职,大部分军官和所有士兵是敌伪据点里的人员,驻扎在交通要道的搬经、加力一线。李友白在据点里声称是施亚夫的亲戚,以此从事秘密斗争,施亚夫全力支持和掩护李友白开展工作。这支由我方控制的部队,对于掩护和保卫根据地不被敌人侵占和破坏起到了重要作用。1944年初,日伪军头目开始怀疑施亚夫等人,准备派伪34师对该营实施包围缴械。施亚夫、李友白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组织全营官兵举行起义,苏中三分区主力部队及时给予火力掩护,使这支部队安全到达根据地。紧接着,盛华又派人策动泰兴和如西各一个伪军大队官兵反正,随即成立了“苏中人民抗日自卫军通如纵队”,施亚夫任司令员,李友白任参谋长。
盛华在开展策反敌伪斗争中,一方面努力工作,尽力而为;另一方面坚持原则,是非分明。为做好联系驻扎在加力、搬经、陆家庄的伪135团三个营的工作,盛华还派遣石坚、李友白等人前往开展策反工作;让敌工科联络干事恽宏烈到泰兴寻机对蔡兴元(伪19师)、顾凤山(伪75团)、陈西才(伪74团)做策反工作,争取他们起义,投入抗日队伍;后来又将恽宏烈从泰兴调往黄桥,对接收丁聚堂防务的伪孔瑞武做联络工作。孔瑞武为防止被我新四军袭击和消灭,便釆取两面派的手法,派他的心腹陈友昆到苏中三分区联系,以取得我方认可。他为我方做了两件事,一是主动送给根据地两门六〇小炮,这是因为没有炮弹而做的顺水人情;二是孔瑞武接受南京伪政府整编后,余下的一个连因在据点里无法安置,表示要送给三分区,便把该连带出黄桥北关,由三分区和泰县独立团接收。孔瑞武虽然对根据地做过些好事,但完全是迫于我新四军的军事压力,等到日寇投降时,他贼心不死,拒不向我投降,妄图投靠国民党反动派,继续与人民为敌,经过我方多次劝说,仍然坚持反动立场,最终被我军歼灭。
盛华在新四军从事敌工工作的经历表明,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勇敢和胆量,更需要智慧和谋略,盛华正是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新四军革命战士,充分体现出了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为抗日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今天奔赴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途中,我们仍然需要传承和发扬盛华同志这种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