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领导在拒收礼品时,常说“东西我不要,心意我领了”,似乎既照顾了送礼者的面子,也保持了自己的廉洁。其实,领了“心意”,思想上就被打开了“缺口”。
送“礼”,为“利”也。送礼是手段,表白“心意”是目的。领导如果把这“心意”领了,岂不正中送礼者的下怀?当然,有的领导会说,这只不过是“托词”,照顾对方的面子罢了。其实,很多行贿者是不顾面子的,也是不会放松“进攻”的,往往是变着花样也要攻下“堡垒”:有的从送不显眼的小礼开始,有的以节日往来为由,有的探准领导家有婚丧嫁娶而登门“帮忙”,有的不直接送“真金白银”而送领导喜爱的字画、文玩等。有的领导渐渐也就进了这些“心意”的“圈套”,甚至到事发还辩解:“逢年过节,有人前来表示一下心意,都是礼尚往来,怎能认定是受贿呢?”自己掉进了行贿者的陷阱,还不醒悟。
送礼者的“心意”,就是拉拢、腐蚀有权力的领导干部,通过权钱交易,捞取不义之财,办成不义之事。领导干部拒收礼品,固然可佳,但领了“心意”,等于受了思想“贿赂”,就易招“苍蝇”。战国时,鲁相公孙仪嗜鱼不受,坚持“恃人不如自恃”;北宋时,包公不讲情面,将送来的端砚投入江中,还追究送礼者的责任。老一辈革命家里,刘少奇爱吸烟、喝茶,但无论到哪里考察、开会,都是自己带烟、带茶叶;陈云给自己定下许多“规矩”,“不收礼”是重要一条。他说:“送礼是有求于我,我收下后,决定事情必有偏差。”因此,陈云对送礼人“来者必拒”,哪怕礼物再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党员干部“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净”、“清白”,关键在思想。廉政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廉洁不仅是不贪不占、不吃不拿,更是灵魂干净、思想纯洁、心无贪欲。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在行为上坚决遵守党纪国法,一丝不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更要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线,严格自律不松懈。对送礼者,要敢于较真、不讲情面,坚决做到“送礼不要,请吃不到,心意不领”,还要纠正、打击这种不正之风,对送“心意”的人严肃批评教育,警示后来者,不断净化社会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