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期●故事会●

谭副司令收编土匪余子才

作者:高照人 马继庆

1938年10月,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新四军3支队在副司令谭震林的率领下,奔赴皖南敌后,驻扎在南陵浦桥。3支队到达浦桥不久,就听说在南陵浦东一带有一股打家劫舍、劫富济贫的土匪武装在活动。为了摸清这股土匪的情况,谭副司令命参谋部派员到浦东实地进行秘密调查。参谋部派员经过走村串户秘密调查后,向谭震林汇报了余子才和他领导的土匪武装的情况。
  余子才祖籍安徽省潜山县,农民出身,自小读过几年私塾,家住在浦东村。余性情豪爽,好打抱不平,在浦桥一带小有名气。1931年6月发大水时,南陵连降大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浦桥地区圩破田淹,农民颗粒无收,生活极度困苦。可是,狠心的地主仍逼租勒债。许多灾民被逼得卖儿卖女,背井离乡,外出逃荒,有的甚至被逼得投河悬梁自尽,惨不忍睹。
  余子才目睹此情此景,愤愤不平。为了帮助灾民解脱困境,他串连了一些乡村里能说会道、敢作敢为的人,替灾区农民“剽债”。所谓“剽债”,就是由欠地主租债的农民,备简单水酒一席,由余子才等人出面邀请当地若干开明绅士和地主,共同面议免租免息的事宜。迫于余子才等人的压力,地主不敢不从。“剽债”取得胜利,大大地提高了余子才在当地的声望。
  “剽债”以后,余子才深受浦桥一带贫苦农民的拥护和信任,而地主老财们却对他恨之入骨。扬言“要把这个‘潜山佬’赶出浦桥!”“早晚要给这小子点颜色看看!”余子才为能在浦桥站住脚,自立“青帮”,收“学生”以壮大自己的势力。他收的“学生”良莠不一,素质不好的进来后,同余子才的弟弟余子丰狼狈为奸,干上了打家劫舍的勾当。最初,余子才对其“学生”的土匪活动,也曾批评、反对过;后来,由于受余子丰的蛊惑,心动默许。但为了不树敌过多和结怨太深,他作了四条规定:1、不准抢劫劳动农民钱粮财物;2、不准在浦桥一带抢劫;3、不准抢劫集镇商店的钱粮货物;4、只准索取地主老财户的钱粮,不准伤害其家人性命。为了提防国民党政府的缉拿,他乘抗战初期局势动乱之际,拉起了一支七八十人的武装队伍。
  谭副司令了解了上述情况后,认为这股土匪武装中多数人本质并不坏,是可以争取的。于是,命令3支队民运科长金贯一和副官处主任俞炳辉到浦东村做余子才的工作。金、俞二人临走时,谭副司令作了四点指示:第一,要阐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只有团结起来,共同抗日,中国人民才不会当亡国奴;第二,要认真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第三,要开诚布公讲清楚我军收编余子才是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第四,要规劝余子才等人改邪归正、弃暗投明。
  金贯一、俞炳辉领受任务后,即到浦东村会见了余子才。交谈中,金、俞二人除将谭副司令的四点指示作了详细的传达外,还反复阐明,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金、俞两人的坦诚,使余思想有了转变。不久,谭副司令又请余的亲朋好友王兴友、汪忠才等人上门做余的思想工作。
  余子才为了试探新四军的虚实,要求登门拜访谭副司令。谭副司令坦然表示欢迎。10月中旬的一天上午,谭副司令让后勤部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宴请余子才。10时许,余子才一行到达司令部大门口,谭震林迎了上去,同余子才亲切握手说:“欢迎大驾光临。余先生行侠仗义,为穷苦农民打抱不平、受人敬仰……”谭副司令平易近人、真诚坦荡的态度,使余子才深受感动,双方的感情一下子拉近了许多。不久,余的小儿子过周岁,谭副司令特命俞炳辉给其送上一份厚礼,以示祝贺。由于谭副司令明之以理、晓之以义、待之以诚,余子才消除了犹豫和彷徨,决心改邪归正,弃暗投明,接受收编。
  余子才部被改编以后,作为“南陵浦桥抗日游击队”,积极配合3支队搞好防务和完成有关军事任务,并主动协助搞好部队后勤工作,维护地方社会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