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期●缅怀篇●
爱名与盗名
作者:庄月江
爱名是好事。爱惜自身的清名,不做有损于自己名誉的事,不与贪鄙者为伍,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的美德。以当今艺术大师吴冠中为例,为了爱惜自己的画名,也为了中国画在世界上的声誉。他从不把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拿出去,有一次,竟将两百余幅拓裱过的水墨画付之一炬!他还为赝品《我的一张大字报》打官司打白了头发。
其实,历朝历代,为维护自己名声而严谨地工作生活,甚至在恶势力面前宁折不弯,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仁人志士,何止千万!最典型的,是杭州西湖边的“三墓”墓主(岳飞、于谦、张苍水)丹心照日月,英名传后世。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壮志,于谦“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气,张苍水“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的视死如归,都说明了,他们之所以美名千古,靠的是生前的品行和作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王安石的“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祭欧阳文忠公文》)和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都道出了中国文人忠贞爱国、大义凛然的操守与美名。
但在大千世界里,既有英名不朽的忠士,也有欺世盗名的小人。例如井冈山毛泽东与朱德会师的史实,在“文革”中居然被篡改为毛泽东与林彪会师。这是最为典型的欺世盗名之举。此举的用心是妄图为林彪窃国制造反革命舆论。现在有一些号称教授、博导的为人师表者,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而脸不红心不跳,还有个别留学生,贼胆包天将外国学者的学术论文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著作”,败坏我国留学生的声誉:至于前几年震惊全国学术界的“王同亿大词典事件”。更是盗名贪利的典型。明人李贽早已为这样的知识分子画了像:“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贡,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焚书.又与焦弱侯》)可谓言简意赅,入木三分!
时至今日,“志在穿窬”的欺世盗名之辈仍不绝如缕而且花样翻新。例如一些劳民伤财、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一些为“数字出官”而“纯计”出来的浮夸的阿拉伯字,一些明眼人一看就能拆穿的哗众取宠的“新举措”,所有这些,主持者往往为了升官发财,不惜滥用手中权力,弄虚作假,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毛泽东曾说过,贪污与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我想,因欺世盗名而弄虚作假所造成的巨大浪费也是极大的犯罪,因此,对这些欺世盗名者的犯罪行为也应该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