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期●序跋集锦●

劳碌的蜜蜂——《劳碌斋随笔》序

作者:阿章

  
  
  庄月江命名自己的书斋为劳碌斋,并将近三年来的作品选编成《劳碌斋随笔》,付梓之前嘱我写篇小序,令我诚惶诚恐。
  月江与我结为文字之交已逾二十载。记得初次在故乡柯城会面,彼此以诚相见,便有相见恨晚之感。他知我恋乡情浓,颇为风趣地说:“我从海宁支援到衢州,你却从衢州支援到上海去了。”
  此话也许他信口道来,早已忘却,但却深得吾心,不禁使我想起老杜的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他与我同为报人,却不能同在一起办报,岂非憾事?他这富有诗意的话语,引起了我的思想共鸣,彼此的心贴近了许多。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我是通过交往,通过阅读月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杂文、随笔,逐步加深了对他的了解;对他的目光犀利、思维敏捷、笔如匕首,常常击节赞赏。难能可贵的是,月江既非科班出身,更无任何背景,全凭自己奋力拼搏,自学成才,从一个普通工人脱颗而出,成为创办我故乡唯一大报《衢州日报》的“三驾马车”中之一“马”,并一直担任副总编辑,分管副刊,终审清样,签发付印,堪称责任重大;而他却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对于新闻工作,诚如他所言,是“全身心投人”,以致沉醉其间,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作为诗人的他,竟把自己心爱的诗歌创作“牺牲”掉了,诗人改行成了报人。其间得失,唯有他“寸心知”了。
  偏重于灵感、浪漫的诗人,因重轭在肩,成了以真实为第一生命的报人、杂家,忙于采访,忙于写作,忙于组稿,忙于版面,的确是劳劳碌碌,犹如采百花酿甜蜜之工蜂。直至退休后,月江还在发挥余热,继续在为繁荣浙西的文学艺术而“劳碌”。因此,我以为他用“劳碌斋”命名为书斋,是他的自谦,恰恰证明他写作的刻苦、勤奋、执着和勇于进取。这本集子正是他“劳碌”的成果之一。
  在肯定他的勤奋时,不能忽视他的天赋。常言道,“天才出于勤奋”、“唯勤奋者方能发挥天才”,体现在月江身上,可谓是两者“水乳交融”。他的报人生涯,加上他的诗人才气,练就了他犹如快枪般的一支快笔,堪称“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不论是描写钱君匋、评价阿衡,或者是寻幽探胜,他总是日访夜写,一气呵成,常常不知东方之既白。同样,他写杂文、随笔,心有所感,思如泉涌,揶揄诙谐,入木三分,点击弊端,一针见血,以小见大,引人深思,妙语如珠,令人拍案叫绝。
  报人常自谦自己的文字如同日报的“寿命”只有一天,因而是“速朽”的。我却不敢苟同。我以为月江这本集子,如雪泥鸿爪,从某一个侧面留下了祖国、浙江,特别是我的故乡衢州在前进中的足印,当前和后世的读者都可从中领略、了解这一新时代发展的轨迹。就此而言,《劳碌斋随笔》将是不朽的。2002年8月1日于上海(编辑郑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