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期●散文●

叶挺留给云岭的

作者:沈立仁

   
  将军叶挺合上了英雄的史卷,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战斗并放声高唱的安徽泾县云岭,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朝夕相处的云岭人。不,将军没有离开我们。他铁骨铮铮的高大形象,已由马鞍山市工人再塑,并由马鞍山市人民政府立于他热爱的云岭。将军身着军装,威武刚毅,一手持杖,手拿着望远镜,那一往直前,锐不可挡的形象再现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是将军中流砥柱,衔命率一支铁流进驻云岭,在敌顽重重包围中,为江南争得一片净土。
  虽然,将军在云岭的三年短暂而又匆促,但他留给云岭的艰苦奋斗精神和高尚情操,人们没有忘记,每每谈及,仍然是那样动情,那样亲切……
  “种墨园”那座千余平方米的旧式庄园,当年作为新四军军部委实太小。参谋处两张偌大的军用地图,就挤占了室内两面板墙。将军的办公室兼寝室,只有十几平方米,一桌一椅一床一橱,简朴极了。可就在这方寸之地,将军运筹帷幄,造就了繁昌大捷,击败了日寇的“扫荡”。将军也在这方寸之地,总结了对日作战的经验,写下了《现代战争的性质特点与指挥》等专著,从理论上武装了新四军。
  与将军寝室一墙之隔的军部厨房和餐室,光线暗淡,地面潮湿。这里便是当年将军的“迎宾阁”。就在这里,将军曾经接待过当时的党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也款待过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等国际友人。
  将军留在云岭的照片多多。他在处理繁忙的军务之际,总把相机当作武器,宣传群众奋起抗日。今日云岭展出的将军摄影作品多达158幅。这些具有史诗性和永恒性的遗作,再现了艰苦的岁月,凸现出鲜明的史学价值。在那众多的镜头中,有不少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其中有一幅展现的画面是被日机狂轰滥炸留下的半壁残墙上留着一行十分醒目的大字:誓死不做亡国奴!另一幅画面是一个衣着褴褛孤苦伶仃的孩子,欲哭无泪地遥望着远方。这些记录着中华民族难忘岁月的镜头,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它告诉人们要铭记历史,奋发向前!
  将军热爱皖南这片土地,并留下了“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的诗篇(《云岭抒情》)。1939年4月,他亲手设计并组织施工的那座横跨叶子河上的木桥,在山峦和田畈之间辟出了一条崭新之路,使世世代代隔绝了的山村和田间紧紧相连,山乡人从此不再涉水进山下田了。当年桥成之日,将军欣然挥毫题词:
  “军民合作抗战到底”。这座便民爱民的桥,人称“叶挺桥”,如今已被列为保护文物。泾县宣纸工人们至今忘不了,1940年秋,将军在抗击日寇“扫荡”胜利回途中,高兴地绕道小岭村看望造纸工人。将军戎马倥偬,未忘国宝宣纸生产,对工人鼓励有加。贫困的山乡没有礼花,只有造纸用的水碓的咚咚声,热烈欢迎将军的来临。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将军留给云岭的太多太多,云岭老区的人民,忘不了将军。而今,他们正踏着先烈的足迹,奋发有为,着力建设一个秀美的山乡,以告慰将军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