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期●特稿●

革命历史不容歪曲英雄形象不许丑化

——新四军老战士、专家学者评析小说《沙家浜》

作者:周文

  
 
  (本刊讯)“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江泽民的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文化建设提出的要求与期望。当人们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发展先进文化之际,浙江大型文学期刊《江南》2003年第一期刊出的小说《沙家浜》,竟把为人们所崇敬的英雄形象阿庆嫂描绘成潘金莲式的风流女,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则被丑化成是向国民党顽固派摇尾乞怜的哈巴狗。这篇被一些人自封为“感觉很好”、“完全是从生活中人的真实感情出发”的小说发表后,立即受到了舆论界的严肃批评,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的反响。鉴于此,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与本刊联合于3月5日约请部分新四军老战士与专家学者在本刊编辑部召开了“小说《沙家浜》评析座谈会”。
  与会同志满怀义愤,摆事实,讲道理,从各个角度对这篇小说作了评析。一致认为,这篇小说是与先进文化背道而驰的,它对社会政治、历史、道德、文艺领域产生的负面影响绝不可低估。
  评析座谈会由本刊主编唐功儒主持。本社社长陈扬在会议结束前表示,本刊是以宣传新四军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为己任的。我们将从第四期起辟专栏对这篇小说展开评析。希望广大读者,尤其新四军老战士、史学界、文艺界的同志积极参与。出现这一严重事件,确实不是偶然的。它既说明文艺界在创作思想活跃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混乱,需要加以澄清;同时也说明一些人对历史的无知。今年是新四军东进65周年,这是新四军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大事。京剧《沙家浜》、沪剧《芦荡火种》正是艺术地再现了新四军这段非凡历史的辉煌一页,成功地塑造了郭建光、阿庆嫂等英雄形象,才赢得亿万观众的喜爱,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优秀戏剧。这一事件再次警示人们:加强包括新四军历史在内的整个中国革命史的宣传教育该是多么的必要和重要。这方面的工作确实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参加座谈会的有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阮武昌,新四军老战士丁公量、王维、蓝瑛、姚鹏、钱江,沙家浜部队老战士刘石安,常熟市党史工作者沈缙,著名学者蒋星煜、蒋冰海等二十余人。本社副社长周挺南与本刊副主编郑秀章也参加了这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