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期●专稿●
爱心托起65个希望
——新四军老战士盛今林资助失学儿童上学纪事
作者:宋忠伟 和蓉
江西于都,一片美丽而富有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上其意义仅次于“红都”——瑞金。解放后,虽然经过艰苦创业,但在山区仍有许多乡亲们还生活在贫穷和困苦的日子里。
贫瘠的土地孕育了一个个渴望知识却因家庭贫困而无力上学的孩子。是一颗颗赤诚的爱心托起了山区的希望,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中,有一位老人的名字被于都的65个山里娃深深铭记在心里。
他,就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干休所副军职离休干部、原空军政治学院(该分院前身)训练部部长盛今林教授。
盛今林出生在战火纷飞、社会动乱的旧社会。年少时失学的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1942年,刚满15岁的盛今林,便参加了新四军。他利用打仗、工作以外的时间努力学习,从一个失学少年一步步成长为解放军院校的教授。
1989年,盛今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更加关注老区孩子的教育。每当看到媒体报道的老区儿童因贫困失学的消息,他心灵深处的伤便隐隐作痛。1995年年初,盛今林参加了学院“向希望工程献爱心”事迹报告会,聆听了一名炊事兵资助一群山区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上学的感人事迹。盛今林流着热泪听完了报告会,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会后,他对战友说:“一个小战士为失学儿童做了那么多,我们这些受党培养多年的老干部更得帮帮这些可怜的孩子,圆了他们的求学梦。”盛今林回到家中,将自己决定资助两个山区孩子上学的打算告诉了老伴。老伴吴秀兰也是一名离休干部,听完他的话后说:“你的想法很好,我非常赞成,赶快联系吧,我们‘要'两个山里娃。”
通过联系,江西省于都县希望工程办公室给他推荐了刘春华、何丽华两名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资助对象。小春华原是于都县禾丰镇黄葭小学二年级的一名好学生,但因父亲去世欠下了一大笔债务,小春华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助干活。就在小春华对继续读书绝望的时候,盛今林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学校先是收到了盛今林替刘春华交来的100元学费,随后刘春华收到了盛爷爷写给她的第一封来信:“小春华,只要你好好学习,爷爷愿意资助你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一直把你培养成才……”这封信,让刘春华看到了希望,她高兴地给同学们传看了这封“上海爷爷”的来信,同学们羡慕地说,刘春华真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好爷爷。
就在盛今林资助两个孩子上学的第二个年头,有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和他一起参加“希望工程”救助的两名老干部退出了“希望工程”。眼看又有两名孩子将面临失学的窘境,盛今林心灵深处的伤又一次痛了起来。他找到干休所领导,要求把这两名孩子也“认养”下来。领导语重心长地劝他:“盛老,算了吧,你已经在资助两名失学儿童,何况你家里原本就有特殊情况,再资助两名孩子,你的生活负担会很重的!盛今林坚决地答道:“我虽然不富裕,但我省一点,就能帮助一个孩子上学,能为工作过、战斗过的老区人民做点事,我心里高兴啊!”
在干休所,大家都知道盛今林的家庭情况。他有五个孩子,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二儿子因“文化大革命”的冲击造成了终生残疾,每当看到二儿子犯病时痛苦的样子,夫妇俩心里就揪心地痛。二儿子成了他们最大的心事,不仅要照料他的生活起居,还要四处奔波给他治病。多年来,钱花了不知多少,可儿子的病始终没有起色。
原本就靠离休工资养老的两位老人,除了负担儿子之外,现在还要资助失学儿童上学,生活越发清苦。笔者在盛教授家采访时看到,客厅里的地板,已经磨得掉了色;颜色不一的沙发是凑的。卧室里几件旧家具,至今还充当着生活所需的主角。若非亲眼所见,我们很难相信,这就是一位副军职离休干部的家。
2000年11月,盛今林因高血压引发心肌缺血性心脏病住进医院。他人躺在医院里,心却时刻惦念着山区的孩子们,牵挂着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他让女儿给他念孩子们的来信,他不能亲笔回信,便叫身边的子女代笔。
盛今林从孩子们的信中得知,他们身边还有一些同学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在家。于是,老人心里做出了新的决定。他通过学院政治部的同志打听到了于都县希望办公室的联系电话。拨通电话, 对方是一位名叫邱华的负责同志,盛今林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后,问她于都县还有多少失学在家的孩子。当邱华告诉他于都还有61名失学的孩子需要救助时,盛今林坚定地说:“这61名孩子,我全要了。我今年75岁,身体还硬朗,如果我能活到90岁,那么我就将资助到底。”邱华握着电话,感动得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在盛今林夫妇的资助教育下,65名受助学生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特别是于都县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段丽华,学校几次考试都名列年级前3名,连续两年获“段绍汉先生奖学金”。她在给盛爷爷的信中说:“我的理想是考上大学,毕业后回家乡于都当一名教师。帮助乡亲们掌握科学致富的金钥匙,建设美好的家园。报答您对我的厚爱。”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盛今林与这65个山里娃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盛今林说,一个娃就是一个希望。他现在每天都在为这65个希望而忙碌着,每年光寄给65个孩子的学费就要6100元。一张张汇款收据上的数字,清清楚楚地记下了这一切,也记下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