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期●青少年绿洲●
身残,志不残!
——读《无臂青年刘涛考取大学》后
作者:上海市华育中学初二(6)班徐肖天
身残志不残,这是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残疾人的共同点。
前不久,我在《大江南北》杂志上读到《无臂青年刘涛考取大学》这篇文章,颇有感触。文中的主人公刘涛,自幼便失去双臂,生活难以自理,但在自身的努力与父母的鼓励下,终于学会了用脚写字,并能以脚代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进入小学后,刘涛学习刻苦,克服了重重困难,成了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也是班中最早加入少先队的学生。这些成绩,无疑是一股巨大的动力,更坚定了刘涛“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决心。他1996年成功考入天津20中后, 2002年获得高考资格,再次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天津财经大学法学本科,成就了一个“身残志不残”的又一传奇人物。
刘涛的故事使我不禁想到另一则小故事: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幼时便写得一手好字,常以此为傲。但有一天在市集上,他看到有个双臂残缺的老翁坐在路边,用脚趾夹着毛笔在写字。柳公权大吃一惊,此翁虽然用脚代手,写的字却远远胜过自己。柳公权自觉笔法拙劣,羞愧难当,回家后苦练数十载,终成一代大家。柳公权之所以羞愧,不只是因为字不如人,更是志不如人。
朱熹说,为人、为学,须当立志。同样,刘涛的成功,也正是因为他立志要战胜自己的残疾。这里的志,不仅是坚忍不拔的毅力,更重要的是他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无论是谁,只有在人生目标的照耀与引导下,才会向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去探索! 不难看出,“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是刘涛的人生目标,但这对于他,又谈何容易。左膀右臂,是人体从事各项工作的重要“工具”,失去了双臂,基本上等于失去了劳动的能力,余下的希望也就只能是脚了。可手与脚的分工、灵活性及力量上的差距都很大,以脚当手,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刘涛没有放弃,他紧握这最后一线希望,不言失败之痛,终于获得了通向胜利之门的入场券。虽然他距自己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但我相信,在不久的明天他一定会成功。这些,就是刘涛留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