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期●特稿●

一名新四军老战士的心声

作者:周毅平


  
  看了中篇小说《沙家浜》后,激起我满腔愤怒!作者胡编乱造,颠倒是非,把代表我新四军光辉形象的指挥员郭建光丑化成“唯唯诺诺,十分懦弱的男人”,他在胡司令面前是个“只懂摇头摆尾的哈巴狗、软弱无能的窝囊废”;在作者笔下,本来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我党地下工作者阿庆嫂却被污蔑为胡司令的“姘头”、“风流成性的女人”;更令人气愤的是,他竟然颠倒历史,把一个反动的、勾结日寇的“忠救"军胡司令吹捧为抗日英雄。可见,这不是一般的小问题,而是歪曲和否定苏南东路新四军和人民英勇抗战的一段历史,也就是否定我新四军36个伤病员紧紧依靠常熟人民,艰苦奋斗,重新组织“新江抗"的斗争历史。作为新四军一名老战士的我,理应责无旁贷地站出来,指出小说《沙家浜》的谬误,绝不能听任它毒害下一代。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就如何把握先进的文化方向,曾指出:“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此衡量小说《沙家浜》,请问这位作者,你写的小说内容有哪一点是坚持科学理论的?正确的與论导向在哪里?从哪里见到高尚的精神?你的作品鼓舞了谁?恰恰相反,你的小说通篇是“三角”、调情吃醋的情节,灰色带黄色的基调。虽说你也点了一下沙家浜有个当初被日本鬼子杀害群众的百人坑,可惜你不去从中揭露敌人的罪恶,从而激发人民的民族觉悟,也不愿描写新四军威震江南的抗日故事。你为何不以高尚的民族精神去塑造新四军坚决抗日的形象。以教育年轻人,反而煞费心机地公然歪曲、贬低、侮唇、丑化原京剧《沙家浜》中的英雄人物,不知你是何用心!奉劝你认真地了解一下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沪剧《芦荡火种》作者是怎样深入生活,采访真人真事,而概括集中塑造出来的英雄人物!其中郭建光的主要原型之一就是刘飞将军,他是36个伤病员之一,时任“江抗”政治部主任,而且他的伤势最重,是到上海才治疗好的,但胸腔被敌人打进的弹头未取出。1984年10月24日,刘飞同志去世后,嵌在他胸腔里45年的弹头才被取出来,现已陈列在苏州革命历史博物馆。他的骨灰也埋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苏州郊区。请问小说作者,你侮辱了郭建光从而也侮辱了他背后的原型——那些为抗日出生入死以至牺牲生命的革命老前辈,你作为一名中国人不感到心中有愧吗?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小说《沙家浜》竟然把一个遗臭万年 、人民恨之入骨的汉奸、土匪、“忠救”军胡司令,美化为抗日英雄。我不禁要问小说作者:你到底是站在什么人的立场上写这篇小说的?你这支笔是为谁服务的?我们主张文艺服从于政治,文艺是为千千万万人民服务的;文艺作品更要重视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你歌颂了敌人,丑化了人民和人民军队,丢掉了爱人民和爱国主义精神,岂不是严肃的政治立场上的错误吗?
  小说《沙家浜》的作者把京剧《沙家浜》简单而粗俗地看成是“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关系”。
  还说:“我这次创作是三路真实,是那个环境下的人性化创作的实验文本。”据说《江南》杂志的主编也同意作者这一观点。就按你们说的所谓“改变人性关系的新创作”来分析,你们那种脱离革命历史实际的虚构,颠倒是非、敌我不分的人性关系——即一女与三男的性关系,难道不是对我们中国人民和抗日战士人格的最大侮辱吗?当然创作是有自由的,但你的“创作自由"总不该变成粉饰、美化汉奸、土匪、“忠救”军头子的自由,丑化、诬蔑抗日部队新四军的自由吧!你也尽可以搞“创作的实验文本”,但总不能以实验为名,剽窃、篡改、歪曲他人已有定评的作品吧!
  最近,有一位人大代表指出:“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出版社纷纷推出各种号称反映新人类生活的文学作品,‘美女作家’、‘鲜明的叛逆性和前沿性’等字眼让人眼花缭乱,吊起了不少读者的胃口。特点是作品的人物或整天奔走在三角式的情感纠葛中不能自拔……小说《沙家浜》不也就是这种描写“三角”情感的人性关系的纠葛,步那种庸俗和所谓“叛逆”行为的后尘吗?人民代表还批评道:“一些作家常常一直以制造时尚为乐趣,他们用很大精力描绘一种看似很有‘文化’很有品位的时尚,而实际上却是一种肤浅的庸俗的写作倾向。是产生过分利润背景下的一种自我降低的扭曲心态,实在看不出它的积极意义。在这样媚俗化的文化里,人的精神素质是会滑坡的。”小说《沙家浜》就是此类庸俗的劣等品,我们不能忽视这种文艺垃圾污染社会的危害性。我们必须抵制和改变落后的文艺创作,欢迎和鼓励作家们多写反映我们这个新时代的先进人物和振兴中华、推动人们奋进的好作品来。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
  经中央文化部批准,“沙家浜纪念馆”已作为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这是常熟人民的光荣,也是新四军的光荣。小说《沙家浜》的作者公然剽窃了《沙家浜》的名称,不仅对京剧《沙家浜》中的正面典型人物进行歪曲、诬蔑,并对反面人物大唱赞歌,这就严重地破坏了新四军和沙家浜的名誉。我们认为,京剧《沙家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与人民血肉相联的鱼水情,和在八年抗日战争的艰难困苦中,流血牺牲,英勇战胜敌人的爱国壮举,它谱写了一曲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正气歌,决不允许任何人践踏!
  (作者为苏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