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期●文化战士天地●

质朴可亲风范长存

——忆新四军二师文工团团长洛辛

作者:陈书豪


  
  每当我们二师文工团老团员相聚时,都要唱洛辛作曲的、在淮南广泛流传的《淮南,我们的家乡》这首歌,大家会情不自禁想起我们尊敬的老团长、好领导、好老师洛辛同志。
  2002年12月19日,84岁的老团长,在说话不流畅的困难情况下,还给我们这些在上海的原新四军二师文工团员祝贺新年,万万没有想到,他却在12月25日14时在北京长逝了。老团长走得那么突然。噩耗传来,我们悲痛万分!
  洛辛是浙江丽水人,1938年10月参加党,1939年1月转为正式党员。1940年在重庆国立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并参加了新音乐活动。1942年受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派遣,他和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张锐同志等,一起从重庆出发,历尽艰险到达淮南、苏中抗日根据地。1943年10月任新四军二师文工团音乐指导员,不久任文工团团长。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二师文工团跟随部队撤出淮南根据地,向苏北开进。9月初我们来到了阜宁县东沟镇附近进行整编。
  在听完粟裕副司令员的报告后,宣布文工团一分为二。我们在洛辛团长的主持下,全团排成一字横队,一二、一二地报数,报“一”的同志往前走一步,他们就被分配到一师(即华野四纵)文工团;报“二”的团员分配到六师(即华野六纵)文工团。我们在洛团长指挥下,高唱起“淮南是我们生长的家乡,流血流汗敌人手里来解放“,作为临别纪念,好战友就在一二、一二报数和歌声中含着热泪,与老团长握手告别了。当时军情紧急,军令如山,大家立即行动,各自奔赴新的解放战场。
  后来,洛辛同志调任华东野战军文工团任副团长、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副团长。全国解放后,他任华东艺术剧院音乐部主任,1955年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副团长。这时正好我由二十三军文工团调南京军事学院文工团工作,我经常去前线歌舞团看他,并向他请教音乐理论和作曲方面的知识,他都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对我在小提琴、二胡演奏方面的指法、弓法的不规范处都一一指正,使我在音乐、器乐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六十年代,他调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后又担任总政文工团副政委、总政歌舞团政委。此后,我们几十年未见面。但他对我们这些曾在二师文工团工作、当时年龄比较小的同志都是一直关怀备至。每年元旦、春节都给我们寄贺卡,有时还写信给我们,嘘寒问暖,他对部下有着深沉而真挚的爱,我们都十分爱戴他、怀念他。
  洛辛同志是我军老一辈德高望重的作曲家、音乐家。他经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考验和锻炼,无论在枪林弹雨战争年代,还是在“文革”时期受迫害的逆境中,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为人正派,严于律己,工作勤恳,任劳任怨。他学识渊博,在音乐理论方面造诣很深,创作颇丰。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创作了大量反映我军精神风貌的优秀歌曲共300多首。其中有:小型歌剧《回春曲》:清唱剧《周家岗上》、《向生产战斗英雄们歌唱》;合唱曲《向着自由幸福新中国前进》、《唱支山歌一条心》、《东海凯歌》、《我为什么不歌唱》等。由胡士平作词、洛辛作曲的《运动战》等连队歌曲,在华东野战军四纵(即二十三军)、六纵(即二十四军)等部队广为传唱,为鼓舞部队,打击敌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缅怀故人,追思往事,老团长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上一篇:夏天的记忆下一篇:《论语体认》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