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期●学习与思考●

体力劳动是防止社会病毒的消毒剂

作者:丁水木

  
  
  
  劳动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体力劳动体力消耗大,多属简单劳动。相比而言,脑力劳动是复杂劳动。历来的统治阶级都是抬高脑力劳动,轻视、歧视、鄙视体力劳动。中国儒家长期信奉的教条之一,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人民受到了全社会的尊敬,劳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但社会对劳动的看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尊重劳动的社会风气是非常好的,但对劳动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往往把劳动仅仅理解为是体力劳动,而把脑力劳动排除在外,脑力劳动者被视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文革”期间,在极左思潮的支配下,更把知识分子当作“臭老九”,看成与“地富反坏右”相并列的另类,极大地挫伤了广大知识分子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文革”结束后,为纠正这种片面性,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知识分子正确地定位为工人阶级的部分,在劳动报酬上逐步扭转了体脑倒挂状况。
  但是,一种倾向纠正了,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在倡导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时候,却出现和滋长了轻视和鄙视体力劳动的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针对这种状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说:“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全面论述,为树立尊重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内的一切劳动的社会风气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我出生于上海的城市贫民家庭,在旧社会,父母省吃俭用,东借西贷,让我勉强读到了高中。就在上海解放的那一年, 因父亲生病,我勉为其难地挑起了抚养家庭的重担,进了一家工厂参加生产劳动。当时,在工人队伍中,高中生是很少的。我自视清高,认为工人的体力劳动单调乏味、徒耗青春,自己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做些体力劳动的活是屈才了,内心十分苦闷。我把自己的思想如实向青年团组织汇报后,组织上非常重视,帮助我提高认识,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有两种劳动观:剥削阶级的劳动观和劳动人民的劳动观。剥削阶级轻视和鄙视劳动,把体力劳动看作是下等的、卑贱的;劳动人民把劳动看作是立身之本,劳动创造世界,没有劳动就没有一切。在我们新中国劳动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看不起劳动和劳动人民,与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格格不入,说明了自己的头脑里还存在着严重的剥削阶级劳动观。马克思的伟大著作《资本论》,就是从分析商品的两重性,从揭示劳动创造价值的真理开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一切,从一定意义上说,劳动也创造了人类本身。懂得了这些道理以后,我的思想感情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与工人师傅的关系也明显地改变了,能够同他们一起高高兴兴地放声歌唱 《我们工人有力量》了。200多年前的欧文就说过:“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我们要做这样的新人。
  其实,任何一种劳动都有体力和脑力的因素,劳动本身就是体力与脑力的结合。铁匠打铁,举起大锤,对准烧红了的铁块,什么时候打,该用多大的力气打,需要凭经验和技术,需要大脑的指挥。现代社会电脑普及,操作电脑也需要手指的敲打,虽然这种体力的支出微乎其微。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的发展,不能没有脑力劳动,也不能没有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相互结合,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高尔基原本是个体力劳动者,但他凭着自己的艰苦奋斗,把自己造就成了世界著名的伟大作家。他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即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当前,崇尚脑力劳动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轻视体力劳动的现象还有待进一步纠正,在重温许多思想家关于体力劳动的论述的同时,特别有必要领会和学习马克思在1866年1月写给弗朗斯瓦·拉法格的信中的一段话。
  马克思在讲到法国的拿破仑政体“以普遍的腐化堕落为代价换取某种物质上的进步”后说:“幸好工人群众是不可能被腐蚀的。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这是马克思对体力劳动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功能的高度颂扬。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