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期●读者*作者*编者●

调研家乡革命历史深化学习《大江南北》

作者:江苏省通州市唐洪小学校长 陈乃康

  
  
  编者按:我们发行《大江南北》杂志,目的在于学用,在于以史育人,在于以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近年来,一些地方的联络站在当地党政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在这方面以多种方式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这样做,实际也是把本刊放到广大读者当中去检验。通州市姜灶中学校长助理张剑峰说:“现在的学生课外读物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学生爱看,老师不让看;一种是学生不爱看老师要他们看;还有一种是学生爱看,老师放心让他们看、鼓励看。《大江南北》属于第三种。我当班主任时,班长发书刊,学生争着看的就是《大江南北》。”这对我们是鼓舞,更是激励和鞭策。我们深知,时代的脚步永不停留,要让生在新社会的人跨越时代去了解过去,熟悉过去,不是一件易事。我们将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永不满足,永不松懈,努力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同时,衷心期望各地联络站同志和广大读者继续给我们以支持和帮助。现将几位同志学用本刊的体会和心得介绍如下。
  我们的家乡唐洪是革命老区。当年粟裕、陶勇、梁灵光等革命先辈,曾在这块热土上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战斗过、生活过。家乡人民为抗击日寇和祖国的解放,英勇抗敌,不屈不挠,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创办的《大江南北》宣传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以史为鉴,以史育人,我们感到特别亲切。我们订阅和学用《大江南北》,并同指导学生调研家乡革命史紧密结合,深化了《大江南北》的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营造研究的氛围,学习《大江南北》
  《大江南北》宣传的是有关革命战争的史实,远离学生的生活。我们的小学生年龄很小、文化基础很浅,正在进行中国革命史的启蒙教育。为了让学生看懂《大江南北》,要让学生对中国革命史感兴趣,学校作了周密的组织工作。我校从订阅《大江南北》的第一天起就建立了三个组织: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阅读指导组,制订学习研究《大江南北》的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大江南北》阅读研究组,研究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研究中国革命的史实,搜集相关的辅助资料,为课本中的相关课文提供背景资料:三是成立《大江南北》学习报告组,通过升旗仪式晨会、班队活动、校会、校电视台等多种形式播报《大江南北》的重要文章及学习的心得体会。这一系列活动在学校形成了浓烈的学习研究《大江南北》的氛围。同学们以研究的心态学习《大江南北》。一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看到一篇文章不是急于去阅读,而是尽可能了解一些当时的历史背景,帮助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二是在阅读中继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读一篇文章至少提出数十个问题这是正常的,阅读中问题越多,说明学生的读书认真思考深刻。三是讨论研究解决问题。学生可以互相讨论,请教师长,或通过找资料,做课题等途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调研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大江南北》宣传的革命史为大背景,研究家乡的革命史
  学生通过读《大江南北》杂志对中国革命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学生自然会想到:我们的家乡当时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家乡当时是怎样革命的?不少学生讨论时提到:我们这里有过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吗?他们是怎么打仗的?我们这里有过日本鬼子、国民党军队吗?他们做了哪些坏事?
  我们组织学生研究家乡的历史是从了解家史开始。学生家庭的祖辈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蕴藏着丰富感性的历史材料。我们学校设计了调查表,让学生回去了解:抗战、解放战争时期祖辈的姓名、当时的年龄、职业?祖辈们受过日本鬼子、国民党反动派的哪些灾难?抗击过日本鬼子吗?流传着祖辈的哪些革命故事?有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留下的遗物吗?调查后学校召开了家史交流会,参观了战争时期留下的遗物:被日本鬼子枪击留下弹孔的木头,缴获的日本鬼子的望远镜等。通过交流,学生们对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接着,我们学校组织学生把学习家乡革命史料与凭吊烈士墓、古战场和慰问军烈属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凭吊、慰问,学生们感到英雄就在我们身边,革命就在昨天。我们曾邀请8位老干部、老前辈、老军人来校接受集体采访,同学们的问题不少,老同志们解答非常耐心。老同志乐道过去,孩子们好奇地关心着过去,两者的有机结合,迸发出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如果说集中采访是个点的话,分散采访就是面的推广。学生三五人一组采访学校、家庭周围的一些老人,进一步了解战争时期家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人,组织的名称,地方武装领导人,部队的数量、装备情况,参加的主要战斗,家乡烈士的事迹等,学生们学习革命史的热情倍增。
  今年清明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我校一改过去由老师讲烈士事迹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育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自己讲采访获得的烈士事迹,教育效果进一步增强。
  多渠道宣传家乡的历史,弘扬革命传统
  学生们通过大量阅读和调查采访活动,喜获家乡的历史知识,学校因势利导,广开渠道,放开宣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家乡历史的认识,进而激发他们为建设家乡而发奋学习的热情。
  层层召开英烈事迹故事会,让英烈风范代代相传。学生在家庭召开家庭会,把英烈故事讲给家人听:在班级、在学校召开故事会,把英烈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学校把学生编写的革命英烈故事结集成册,作为学校的乡土教材和家乡的革命史料。
  为英雄烈士立碑、塑像,建立学校德育基地。李杨、邢法、袁世幌是我们当地知名的革命烈士。
  他们的事迹教育着一代代的青少年。为了更好地发挥英烈事迹教育后人的作用,我们学校全体师生积极倡导并捐款,建了“李杨亭”、邢法、袁世幌的雕像,这些已成为唐洪乃至通州市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