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期●读者*作者*编者●

“红色”商标火沂蒙蒋百庆谭培同管寿康

作者: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这意切情深,委婉动听的歌儿,是在述说红嫂精心护养子弟兵的故事。“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这是陈毅元帅气势磅礴的诗句,描写了当年孟良崮战役的悲壮场面和我军英勇无敌的英雄气概。“沂蒙六姐妹”拥军支前的事迹,电影《南征北战》所描述的艰苦卓著的战斗故事,都使沂蒙山名扬天下。红嫂、六姐妹孟良崮、沂蒙山,这些都是沂蒙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引为自豪的闪光点。
  当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涌来的时候,当众多商家、厂家纷纷打出“福”、“寿”、“发”等牌名时,沂蒙人难以割舍那段红色情缘和传家宝,他们注册了“孟良崮”、“沂蒙山”、“红嫂”和“六姐妹”等红色商标。今天.这些带着战争年代色彩的红色商标给沂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解不开的孟良崮情结
  山东东蒙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运堂是位生长在孟良崮山脚下的沂蒙汉子。他从儿时起就听长辈讲述孟良崮战斗的故事。长大后,每逢“八一”建军节,他都看到部队一队队、一排排的官兵前来孟良崮参观学习。有些革命老前辈也经常携妻带子络绎不绝地来到孟良崮烈士陵园凭吊。有些远道来参观的人还特意到附近农户家买些煎饼带走。赵运堂从中发现了商机,便组织农民做小米煎饼到集市上卖。小米煎饼黄如蜡,薄如纸,香脆可口,深受外地消费者青睐,一上市就销售一空。于是,许多农民纷纷烙起了煎饼。
  为让自己的产品与别人的产品有所区别,创出自己的品牌,赵运堂一直苦苦思索着给煎饼注册一个有特色的商标。199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召开了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50周年大会。这为老赵带来了灵感:解放军吃小米煎饼打败了七十四师,打赢了孟良崮战役。孟良崮名扬中外,我何不注册“孟良崮”?于是他跑工商,去济南,到北京,终于拿到了“孟良崮”商标注册证书。有了这一“红色"商标,老赵的劲头更足了,他一鼓作气开发了20多个品种的煎饼。小煎饼闯出了大市场,年利税高达50万元。这个“红色”品牌煎饼,已漂洋过海,销往日本、韩国、德国、加拿大。
  扯不断的红嫂缘
  “红嫂”商标的注册人刘文生虽是“红嫂"商标的所有人,但却不是红嫂故里人。这里面有一段感人的故事。红嫂出自沂蒙山。作家刘知侠根据明德英机智勇救八路军庄新民的故事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嫂》。1964年8月12日,毛主席在北戴河观看京剧《红嫂》后,曾高度评价红嫂的奉献精神,从此红嫂在全国家喻户晓。
  1985年8月,家住济南市的刘文生慕名前往沂南县横河村看望明德英老人。当看到这位全国闻名的红嫂,穿着竟如此褴褛,生活竟如此艰辛,他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由此他想到帮助老区人民脱离贫困已是刻不容缓的事!回到济南后,他经过反复思考,毅然决然地向组织提出申请,到沂蒙山去,到红嫂家乡去!16年来,他先后走访了现代红嫂戚桂芳等上百名红嫂。拍了上千幅红嫂的照片,整理了上百篇红嫂的事迹。他时常翻动照片和资料,那几代红嫂的形象便一个个浮现在他的眼前。在发展老区经济时,他果断地决定,注册“红嫂”商标,让“红嫂”为沂蒙山区人民再作贡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在1999年批准了他的注册申请。于是,沂南县生产的“红嫂”牌粉皮、粉条、杂粮煎饼走向市场,俏销齐鲁。
  “红嫂"商标推动了沂南经济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品牌。北京一位老板专程到沂南找刘文生商谈,想以40万元人民币购买“红嫂"商标所有权。刘文生听后,连想都没想就从嘴里蹦出两个字:“不行!”刘文生不是不需要钱。这些年他走访众红嫂,整理文字资料,拍摄照片,孩子上学……花销不算小,可是他不能让“红嫂”这块沂蒙山区人民的“金招牌”到别处落户。
  难割舍的沂蒙情
  沂蒙山区是指从沂山到蒙山之间的地城。该地区是全国的老根据地之一。抗战8年,沂蒙军民协同作战4万多次,毙、伤、俘日伪顽军25万多人。解放战争中,沂蒙儿女先后有120万人参军作战,3万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沂蒙山是沂蒙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奋斗与奉献,铸造与拼搏创出的红色品牌。
  始建于1975年的沂山卷烟厂,20年间未创出名牌。1996年该厂改进配料和工艺,并广泛征求商标名称。大量的反馈信息建议使用“沂蒙山”商标。“沂蒙山”商标注册后,又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赢得了沂蒙山区人民的喜爱。
  河东区相公镇是个饲料生产基地,仅东朱团村就有几十家饲料厂。其中有个名叫朱孔勤的厂长,从1993年开始生产饲料。他生产的饲料货真价实,分量足,深受养殖户的喜爱。他于1997年注册了“沂蒙山”商标。全新包装一上市,产品很快销往东北三省、安徽、河南、海南、珠江等地,月产量由每月100吨急骤上升为1000吨,而且供不应求。问其原因时,朱孔勤说,一是我沾了沂蒙山名气大的光,二是我以产品质量求发展,三是我以诚信对待客户。品牌、质量、诚信,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唱不完的姐妹曲
  “沂蒙六姐妹”是临沂市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人。在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和莱芜战役中,她们组织全村乡亲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筹集军马草料3万斤,洗军衣8500件,为战役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从此,张玉梅、杨桂英、伊淑英、伊廷珍、冀贞兰、公方莲“六姐妹”的名字传遍了齐鲁大地。
  “六姐妹”无私奉献、爱党爱军的高尚情操,深深地激励和感染了蒙阴县的吴楠同志。她曾是县供销社的职工,下岗后与丈夫吕永春办起了煎饼加工厂。由于夫妻俩精心研究发酵工艺,配料独特,做出的煎饼不仅薄甜香脆,而且久放不霉,久食不腻,常常供不应求。但是吴楠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于是她想起了“六姐妹”当年烙煎饼支前,又因支前而出名,何不就叫“六姐妹煎饼”?小两口一合计,决定请教健在的老前辈。他们一说明来意,六姐妹都说好。小两口聘“六姐妹”为名誉厂长,并到工商部门办理了商标注册手续。吴楠还在互联网上详细介绍“沂蒙六姐妹”的事迹和“六姐妹煎饼”的独特风味等相关情况。这样来,各地要求做“六姐妹煎饼”总经销的电函络绎不绝。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把小煎饼做成大产业,吴楠与县妇联一起在全县建立多家加工点,由厂里出技术、配原料,产品统回收包装、出售。现在厂里近400名妇女加工煎饼,日产2吨,人均创收逾万元。
  利用名人注册商标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六姐妹”的牌子响了起来,红了起来。济南有位老板专程找到吴楠,想用180万元人民币购买“六姐妹”商标的所有权。吴楠说:“六姐妹”出在蒙阴,响遍全国,是我们沂蒙山区人的骄傲和光荣,这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还要用这块金牌发展经济,让父老乡亲们尽快全都富起来。
  是啊,沂蒙山、孟良崮是英雄的山;红嫂、六姐妹是模范的人。昔日的英名、声誉如今已经转换为经济优势。可以相信,这一优势必将给沂蒙热土以丰厚的回报。
  1996年,临沂市(三个区九个县)1000多万沂蒙山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一举甩掉贫困帽子。现在,他们正迈开大步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