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期●文化战士天地●
血洒的文艺战士
——追忆伍伦烈士
作者:张蕙
1950年秋,我所在的二十三军文工团,受命到苏州南部吴江一带,为正在那里接受改编的原蒋军起义部队进行慰问演出,以配合政治教育。我们演出的主要是歌剧《赤叶河》,这是与解放区名剧《白毛女》、《血泪仇》等齐名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启发觉悟、鼓舞斗争意志的好戏。伍伦同志扮演剧中的恶霸地主吕承书。他原是演话剧的,为演好这部歌剧,他刻苦练唱,常常征求我的意见,问“我唱得怎么样”?以求弥补自己的不足。他在表演上除了认真学习别人的长处,还努力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我见他在排演期间,总是摇着一把白纸折扇,旁若无人地端着“地主”架子,时时揣摸和改进着自己的角色,以各种神态表情,使扮演的反面人物显得更加真实。在演出中他从不松懈,每次都像一个等待出征的战士,随时准备接受战斗任务。演出通常是在晚饭以后,白天他就和大家一起,到起义官兵和家属中,找人谈心,了解情况,做这些人的思想工作。
那年中秋节前几天,我们到江苏吴江县震泽的八坼演出。早在开演以前,伍伦就化好妆,穿上演出服装。当时我是剧务,他就让我为他检查。在临时搭起的土台子后面,顶着初升的月光,我见他身穿一件淡青色绸长衫,按照当年的着装打扮,他还将里面的白色衣袖翻在外面,一面摇着纸扇,一面向我踱步走来,脸上却是一副虚伪阴沉的神色,活脱脱一个老地主形象。我满意地向他点头微笑,表示了认可与赞许。他马上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高兴地向我一笑,这时又成了大家熟悉的伍伦。他接着又凑近我,轻轻地说:“今天是在这里的最后一场演出,我一定要演好!”演出紧张有序地进行着。随着剧情的发展,台下观众的反应也越来越强烈,不是被感动得一片抽泣之声,就是有人忍不住怒呼“打倒万恶地主”等口号,有的观众气愤和哭得晕倒过去。剧情进人高潮:剧中人物青年农民王禾子被地主吕承书逼出家门,又见那家伙将他媳妇喜燕儿拉进草屋企图强奸,他愤怒地搬起一块大石头,砸进了草屋窗中。地主吕承书气急败坏地跳出门来,拔出随身的手枪,对王禾子举枪就打。几乎就在音响效果枪响的同时,台下忽然也响起一声枪响,接着就见台上扮演地主的伍伦,随着枪声倒了下来!
台上台下的人都一片惊愕,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还以为是音响效果出了问题,正要去检查,只听尤明团长大喊道:“停演,停演,快下大幕!"我们跟他奔到台上,扑向了倒在地上的伍伦同志,只见鲜血从他肩头溢出,迅速染红了他的身体。团里的卫生员小黄急忙抢救,却怎么包扎也止不住血。尤团长命令:“快送医院!”大家七手八脚把他抬到公路边上,立即拦了一辆卡车,由团长等护送他去野战医院救治。
与此同时,演出现场也查明了情况。原来是由老部队来的一位年轻通信员,他也和剧中人物王禾子有近似的苦难身世,戏里王禾子的惨痛遭遇,激起他对地主的无比仇恨,一时竟忘了是在看戏,当看到台上的地主拔枪要打自己的阶级兄弟,他连忙端起手里的卡宾枪,射出了仇恨的子弹。他这一枪打得很准,把正欲行凶的“地主”一下击中!随着全场一片喧哗,他猛然醒悟自己打错了,但是已经晚了,他这一枪打中的不是真正的敌人,而是在戏中扮演地主的文工团同志。他惊觉过来,悔恨地悲呼一声,人就昏倒在地……
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伍伦缓缓地醒来,人们急问他怎么样,他却挣扎着说了一句:“不要处分那个打枪的同志!”接着又用最后一丝气力,用手示意自己身上穿的“地主”服装断续地说:“这衣服,是向老百姓,借的,这下,怎么还呢?”当同志们痛心地安慰他时,他却因为伤势太重又流血过多,静静地停止了呼吸,默默地告别了人世!他最后的遗言,竟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伍伦同志不幸牺牲之后,部队立即下令,以后看演出不得携带武器与实弹。文工团回到军里,军部追认伍伦为烈士,井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场中心挂着美术组赶画出来的烈士画像,挽联上写着:“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伍伦同志水垂不朽!”又把他没演完的《赤叶河》选曲,作文追悼会的哀乐反复奏响。他的事迹和精神。尤其是他最后的遗言,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一个高大而美好的形象。《赤叶河》剧作者阮章竞同志闻讯,立即给二十三军文工团亲笔来信。对伍伦同志表示沉痛哀悼,说伍伦同志的牺牲也震动和教育了他,他要求文工团给他寄一张伍伦的照片。以作纪念。
伍伦同志是广东人,早年曾参加抗日戏剧活动,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于新中国成立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11月从原七兵团兼浙江军区文工团,调到二十三军文工团,成为戏剧队演员,牺牲时年约30岁。他平时工作一向积极认真,为人谦和稳重,是一位好同志。我一直记得他那高高的个子方方的脸庞,成天总是笑眯眯的,浑厚的嗓音,话语不多。至今虽已过去50多年,他当年的音容笑貌,依然是那么清晰和亲切,总觉得他还在我们中间。
近年我们文工团老战友,相约聚会苏州。我们看到伍伦烈士当年洒下鲜血的地方,早已旧貌换新颜,这一带的同里、周庄和南浔等处,成了中外知名的旅游胜地。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分外怀念伍伦烈士。同志们提议,应该在他当年的牺牲地点,刻石立碑纪念他。更希望认识和知道伍伦的同志,特别是他的亲人故交,为我们提供更多情况,以便在将来的碑文中更确切具体地记述他的一生,使其事迹和精神永留于世。
(编辑郑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