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7期●抗击非典英雄谱●

高扬抗非英雄们的精神

作者:本刊编辑部

  
  
  
  伟大的抗“非典”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毛泽东说过: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
  抗“非典”也是这样。在几个月来抗“非典”的非常时期里,人们从中学到了许许多多在平常时期学不到的东西。在各条战线,尤其在医务战线和医学科研战线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激发起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心,从而使抗“非典”的斗争取得了节节胜利,疫情得到了明显控制。只要继续努力,距完全制服SARS病毒的时间,相信不会很远了。
  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再次警示人们:人类社会总是在战胜各种天灾人祸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的时代,以至任何时代,都需要英雄。英雄是生活的强者,是时代的勇士。没有他们的冲锋陷阵,时代就不会前进,社会就不会进步。从这种意义上说,抗“非典”的实践实际上也是对小说《沙家浜》的有力批判,是对那种以反对“高大全”为借口,否定革命英雄主义和英雄人物的错误思潮的有力批判。
  “沧海横流方 显英雄本色”。
  在抗“非典”斗争中涌现的英雄们,为抗“非典”立了大功,也立了大德。本刊特辑录了他们中若干人的英雄事迹予以发表,以表我们向英雄学习与致敬之心意。英雄们身上体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迎接任何挑战和困难,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
  
  钟南山——站在抗非最前沿
  马年岁末,广东医疗卫生界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呼吸病专家钟南山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他主动向卫生厅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往他所在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送。他领导的呼吸病研究所成了非典型肺炎救治的技术核心与攻坚重地。面对一些医务人员的顾虑情绪,钟南山毫不犹豫地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短短几天,广医附一院便接收了21位危重病人。钟南山身先士卒,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他亲自检查每一个病人,制定治疗方案。在他的带动下,医院上下团结战斗,表现出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早期危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病情重、传染性强。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初始阶段,由于医护人员与病人“密切接触”,广医附一院有20多位医务人员感染得病,同时该院还收治了许多兄弟医院的医务人员。钟南山不管多忙、多累、多晚,他每天都要到病房走几趟,除了看病人外,还要检查每个医护人员的隔离措施是否到位。
  通过死亡病例的尸检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病理机理主要是肺组织纤维化。钟南山知难而上,成立了老中青呼吸病专家组成的攻关小组,配合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治小组夜以继日地查阅文献,严密观察病人的变化,细致记录各种可供研究的资料。终于,他们找到了突破口:当病人肺部阴影不断增多,血氧监测有下降时,及时采用无创通气,病人的氧气吸入量就会增多,能较好地改善病人症状;当病人出现高热和肺部炎症加剧时,适当给予皮质激素,从每日80毫克至500毫克不等,能有效地减轻肺泡的非特异性炎症,阻止肺部的纤维化病变;而当病人继发细菌感染时,必须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实践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且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两位双肺渗出病灶弥漫、生命垂危的非典型肺炎患者,经以上方法抢救,出现了奇迹。卫生厅马上组织专家讨论,修改完善以后,以《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下发医疗单位。
  2月11日,广东省卫生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钟南山以医学专家的渊博学识,沉稳地告诉大家,非典型肺炎可防、可治、可控,并不可怕。他通过新闻界告诫社会不要惊慌,而要共同抗击病魔的挑衅。据统计资料显示:广东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治愈出院率是世界范围内对非典型肺炎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4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在广州听取情况汇报。钟南山代表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进行了40分钟的汇报。这位中国院士的发言,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连连称道。
  
  姜素椿——特殊战场见英雄
  3月7日晚8时多,北京第一例外来“非典"患者被送到解放军302医院。一接到会诊通知,74岁高龄的该院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放下电话拔腿就走。其时,他早已了解到广东“非典"的凶险情况,知道此疫对年老体弱人群最不留情,深知自己与患者紧密接触会有怎样的危险,但他没有半点犹豫。
  考虑到姜老的身体情况,院领导安排他在急救室外坐镇指挥。可姜素椿不听劝阻,他在口罩里夹了两层纱布,毅然走进急救室。他说,作为军人,作战时岂能不上一线!80分钟的紧张抢救,终因患者病情过重未能抢救过来。
  为尽快查明病源,姜教授建议连夜讨论疫情,着手尸检准备,一直忙碌到第二天凌晨。次日,他同中国预防医学病毒所的院士一起指挥尸解。第3天,第二批病人送到,姜素椿又走进了抢救室……古稀之年的姜素椿患过鼻咽癌,虽已痊愈,但因化疗导致一侧鼻腔不通气,连续接触“非典”患者,对姜教授来说无异是拿自己的生命去拼搏。可他依然固执地坚守在一线,抢救、诊断、治疗……
  3月14日晚,姜教授突然感到发冷,意识到自己被感染了。他很平静地来到病房,检查后被确诊为“非典”。第二天,他高烧到39℃。全院上下心急如焚。大家知道,姜教授把大半生都献给了传染病防治事业。47年里,他抢救过的传染病人不计其数,现在他病倒了,医院决定竭尽全力救治他!
  多年来,姜素椿很多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在几十年军医生涯中,他多次深入疫区救治,霍乱、鼠疫、出血热、流脑、甲肝等流行疫情没有一次让他感染。而在这次非典流行时,他却被击倒了。他痛苦地对夫人说:“倒在‘非典’手上,我真的不甘心啊!”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姜素椿镇静地表示:作为医生,我不能为患者服务了;但作为病人,我愿以自己的身体作试验,为防治“非典"闯条路!高烧中,他脑子里还是琢磨着一个问题: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给 “非典"患者注射同类病人康复后的血清,使身体产生抗体,快速康复。
  姜素椿这一设想迄今尚无先例,原因是输注血制品有很大风险。此刻,他自己病了,便决定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姜教授通过电话向院领导提出了这个要求,并说:“医学研究的发展,往往都伴随着一些代价和牺牲。我都七十四了,这次即使死了,我也无怨无悔。"在他的再三坚持下,医院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对他的建议进行紧急研究后,当即派人到广州采集“非典"康复者的血清。
  3月22日,姜素椿身上注射了这种血清。让人欣喜的是,第二天,病情明显好转,肺部阴影明显缩小,再配合其它药物治疗,几天后,姜素椿发烧、咳嗽等“非典”症状几乎全部消失。姜素樁的生死试验终于成功了!
  恢复期的姜素椿坐在病床上就没闲着。他一支铅笔一摞稿纸,组织医生、护士们讨论撰写治疗、护理“非典”的论文。他根据对自己的治疗过程,帮助主治医生写出了《关于老年SARS病治疗一例》,他又单独撰写了《重型急性呼吸综合征对传染科医生的启迪》等文章。4月15日,姜素樁病愈回到了家里。他用生命冒险试验的成功立即引起海内外的注意。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此做出批示,对于姜素椿教授的这种献身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
  
  邓练贤——抗非中首位殉职的医生
  羊年春节,让邓练贤的妻子朱秀娟特别期待,因为难得没有安排节日值班的丈夫对她许了个愿:“这个年可以陪你了,你说去哪我们就去哪。” 然而,刚刚吃罢年夜饭,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还没看上两个,电话就响了:医院来了特殊肺炎病人,马上回院准备抢救。邓练贤放下电话就往医院赶。就在这天下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到通知,广东出现不明原因肺炎,该院是指定的四家接收病人的医院之一。在医院的布置下,邓练贤以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和副主任的身份,主动挑起人员调配、组织协调和物品落实的担子。既要保证救治小组的力量,又要确保原来近百名病人的治疗不受影响。在他的带动下,所有工作人员都主动放弃休假,各就各位坚守岗位。邓练贤知道这项工作危险很大,但他仍勇往直前,带领科室医务人员,投入这场“遭遇战”。
  那晚第一位病人是个11岁小孩。邓练贤和其他专家一起对病人进行紧急会诊,做各项检查,确定治疗方案,安排病房,交待参加会诊的医务人员作好消毒、隔离工作,抢救紧张有序地展开。23时50分左右,又一位女病人被送来。邓练贤一直忙到初一凌晨3时,一切就绪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他对爱人说:“我太累了。”说完就倒在床上入睡——他就这样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个除夕之夜。
  4月21日下午5时40分,战斗在抗击“非典"最前线被传染的邓练贤医生不幸逝世,终年53岁。他是广东省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叶欣——“这里危险,让我来”
  叶欣,1956年 7月9日出生于广东一个医学世家。1974 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1976年毕业时,因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1983年,被提升为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
  急诊科:是省中医院最大的护理单位,每当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每次她总是说:“这里危险,让我来!”对待这类病人,她护理得格外耐心、细致,没有一丝的嫌弃。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动出钱为病人买东西。她常常对护士们说:“病人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社会的歧视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病痛更难受!作为护士,我们不仅要解决他们身体的痛苦,更要给他们爱的力量,生活的力量。”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刚建立时,叶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勇挑重担,主动请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
  2003年2月上旬,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似“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坚持战斗在抢救危重病人的最前线。
  3月4日中午,极度疲倦的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后确诊染上了非典型肺炎。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3月25日凌晨1:30,就在叶欣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年仅47岁。
  叶欣在抗“非典”第一线因公殉职,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梁世奎——面对死亡决不退缩
  今年4月24日早晨8点10分,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共产党员梁世奎同志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以身殉职。他用自己的生命,在人民的心中竖起了不朽的丰碑。
  梁世奎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在他出生3个月时,他的父亲奔赴战场英勇牺牲。1970 年他从山西医学院毕业后来到山西省人民医院。1996年至1999年,他曾受卫生部派遣,参加援助喀麦隆中国医疗队。几十年来,他工作兢兢业业,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一个人的活动,只有从革命的需要出发,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才对!山西省人民医院是太原市最早接触“非典"病例的医院,随着抢救工作的深入,一些医护人员被感染,倒下了。在这种情况下,今年57岁的梁世奎,自己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以前还曾患过肺结核,但他依然坚守在第一线。
  3月26日,一名“非典”患者病情转危,必须切开气管安上呼吸机帮助呼吸,这个手术相当危险,有极强的传染性。梁世奎想到人民医生的天职,想到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他毫不犹豫地带领7名医护人员,为这名患者动手术。不幸,他被传染上了“非典”。
  梁世奎被隔离治疗后,他总是再三叮嘱其他医护人员多穿一套隔离衣,多戴几层口罩,“别来看我了,这个病传染性强”。尽管对他是特级护理,但他总怕麻烦别人,大小便很艰难,他都尽可能不用别人帮忙……
  2003年4月24日,梁世奎最后抢救的病人被治好了,他自己却倒下了。他的爱人白大夫含着泪这样说:“老梁这个人,一直是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非典突然袭来的时候,他是迎着上去的。虽然他有退缩的理由,但退缩绝对不是他的为人。我们为他而自豪!
  梁世奎英勇献身,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陈洪文——荣获“白求恩奖章”
  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陈洪光,因抢救病人不幸感染非典型肺炎,于今年5月7日以身殉职,年仅39岁。广州市委、市府领导登门慰问陈洪光的家属时,市委书记林树森流着热泪,高度赞扬陈洪光是抗击“非典”战斗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是人民的好医生。人事部、卫生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追授他“白求恩奖章”。
  1997年,陈洪光与同单位的医护人员谢丽云结婚,女儿今年5岁,他的母亲与他们住在一起,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当医院开始接受“非典”病人的时候,有人谈“非”色变,陈洪光却毅然申请,坚决要求到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从此,他每天早晨8点就开始抢救“非典"患者,夜里12点才顾得上吃饭。由于过度疲劳,他不幸被感染。被隔离治疗后,他仍然关心着医院的抢救工作。同时,他在电话中宽慰妻子说:“不要怕,我很快会好的,等我回来。”他还对女儿说:“五一节出院回家,要跟全家团聚。”女儿为此高兴地对妈妈说:“爸爸在跟细菌打仗。我们支持爸爸,把细菌都打败!”然而,从5月2日开始,陈洪光的病情日趋严重,虽经全力抢救,终是无力回天……
  陈洪光逝世的当天,他的妻子谢丽云强忍悲痛,提出捐赠他的遗体。她说:“我想这也应该是洪光自己的意愿。但愿他的遗体能够为科学研究做出贡献,让更多的人免受病毒感染,使‘非典’病人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
  
  李晓红——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今年4月16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28岁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是第一个倒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中央组织部追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武警北京总队为她追记一等功,并批准她为革命烈士。
  6年前,出身于军人家庭的李晓红从大学毕业后,走进警营,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她爱岗敬业,工作成绩突出,光荣入党,被评为学雷锋标兵。
  3月25日上午,李晓红所在科室接诊了全院首例“非典”患者。她对同事们说:“我看过这方面的材料,有思想准备,还是我上吧。”于是,她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亲自为那名患者听肺音、量血压、查看舌苔等。5天后,高度疲劳的她不幸被“非典”病毒感染。4月6日这天,李晓红病情加重,院里决定将她转至条件较好的医院,她毅然拒绝:“我年轻,免疫力好,还是先转比我更重的患者吧!”在与病魔的顽强斗争中,她关心的是如何能尽快找到治疗“非典”疫病的办法,她对医生说:“如果需要试验,就拿我做试验吧!我是医生,我不怕。”4月15日,李晓红生命垂危,她拿着笔,颤抖地在纸上写道:“我不能说话了,但我要用笔记下自己对病情的感受,为救活‘非典’患者作参考。”这一天,她艰难地写了千余字……为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
  
  崔洁——全国“三八红旗手”
  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护士长崔洁被全国妇联、卫生部命名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她是今年上海女性中获此殊荣的唯一代表。
  上海自发现第一例“非典”患者之日起,崔洁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3月底,医院指派她担任第一个隔离病房的护士长。那时,崔洁的父亲刚过世,她歉意地对体弱的母亲说:“等这场疾病过去,我就能好好陪你了!”穿上护士白衣整整14年,崔洁觉得责无旁贷。
  撤离其他病人,划分隔离区,拟定新的消毒隔离措施……崔洁参与了整个筹备工作。大战面前,她身先士卒,为“非典”患者拍背,翻身,处理大小便,“零距离”为病人作护理。没日没夜的工作,崔洁累倒在病床边,护理部主任特批她休息。没过几天,又见她笑意盈盈投入了另一次战斗。一位患者病情危急,急需CT检查!崔洁带领几名护士,推床、推呼吸机、拖氧气瓶,一路小跑,将病人送入检查室。整个过程,密切守候,随时准备抢救,直到最后把病人安全送回病房——真正是奋战!
  4月23日,当WHO专家考察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时,崔洁带领他们走进隔离病房,查看病人,介绍消毒隔离的措施和护理情况。专家们走出病房后,面对跟随的记者,组长詹姆斯用了“伟大”两个字高度评价医务人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