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7期●特稿●

“大江南北永流芳”

——《评析小说(沙家浜〉》前言

作者:

  
  
  今年是新四军东进65周年。新四军的东进,是当年党中央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所作的英明决策。新四军在东进历程中,以“寇能往我亦能往”的大无畏精神,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有声有色的活剧。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就是艺术地反映了这段历史片断的优秀戏剧。就在人们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时候,浙江省的大型文学双月刊《江南》杂志在今年一月号上,居然发表了一篇与京剧《沙家浜》同名,却大唱反调的中篇小说,大肆诋毁、诬蔑、丑化新四军与抗日人民的英雄形象,激起了全国军民,特别是新四军老战士、沙家浜镇人民和以“沙家浜”命名的部队强烈抗议和无比愤慨!一时,全国各地新四军研究会等单位相继召开座谈会,评析这篇奇文;全国各地报刊也纷纷发表广大读者、专家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实事求是地对它作了评析。
  抗战伊始,我党领导的新四军在国民党军落荒而逃、溃不成军之际,挺身而出,与大江南北爱国的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艰苦卓绝,排除万难,抗击凶残的日本侵略者长达八年之久,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其丰功伟绩如日月经天,光照万代;似江河行地,流芳百世。不论任何人以任何伎俩都是否定不了的!京剧《沙家浜》(其前身为沪剧《芦荡火种》)正是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新四军指战员与沙家浜人民共同抗日的光辉历史。剧中塑造的郭建光是新四军的代表,阿庆嫂则是我党地下工作者的代表,他们在舞台上的光辉形象,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所推崇,已成为全国人民公认和仰慕、崇敬的艺术形象。而同名小说却颠倒历史,颠倒“真善美”,向这几位正面形象大泼污水,千方百计否定他们,从而也否定了新四军,否定了解放区军民坚持抗战的历史。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薛荣这篇与京剧《沙家浜》同名的小说,反映了时下一股“戏说”“反说”之风,代表着一股否定革命、否定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的思潮。他们无视旧中国的悲惨命运和历史,错误地认为:“革命不如不革命”,还是服服帖帖当顺民,做亡国奴,可以浑浑噩噩过上好日子。更有甚者则认为,只要能填满个人的欲壑,即使蝇营狗苟,卖国求荣,又有何妨!他们将爱国心、民族情统统抛入汪洋大海,不惜造舆论,做文章,美化汉奸、敌人,丑化革命英雄、烈士和革命人民,特别是嘲弄、讽刺、诬蔑、丑化、攻讦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举凡辛亥革命、我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都在反对、诬蔑之列。小说《沙家浜》正是在这一股逆流中坠地的怪胎,不足为奇!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时势造英雄,任何时代都会产生它所需要的英雄,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抗战时期涌现了郭建光、阿庆嫂式的英雄,抗美援朝时期涌现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当前抗“非典”时期又涌现了钟南山、姜素椿、邓练贤等英雄。“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信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那些借反对“样板戏”、反对“高大全”而否定革命英雄主义、革命英雄人物的先生们,读了著名作家郁达夫在鲁迅逝世后说过的这两句伤心而又愤慨的话,作何感想呢?
  本就今年本刊第6期,为创刊以来的第150期,新四军老战士、百岁革命老人夏征农同志特地题写“大江南北永流芳”以示祝贺,这对我们是激励,也是鞭策。我们出版发行《大江南北》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要使我们党所领导的新四军的历史、整个革命的历史永远流芳,不容任何人加以歪曲、诬蔑、诋毁。小说《沙家浜》的出现,更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为此我们特将本刊和兄弟报刊所发表的评析小说《沙家浜》的文章选编成此集,以飨同好。为便于对照赏析,特将当年曾奋战在“沙家浜”的新四军名将刘飞、夏光的回忆录和崔左夫、文牧的文章及京剧《沙家浜》剧本收入本集。
  《大江南北》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