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在我们的生活里,发生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变化,老人变得越来越“年轻”,即为变化之一。清晨漫步街头,不时见林荫里一群群老年人在翩翩起舞。有些老人或练拳,或相聚弈棋,或提鸟笼遛弯,悠然自得。还有些老人埋头著述,勤奋不逊于青壮年人。我有个朋友,年已九旬,几乎每年都写出一本书,看那健实的模样,使人难以置信他已有如此高龄。
人的平均寿命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据资料记载,史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18岁。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平均寿命是33岁。到20世纪初,人类的平均寿命是男40岁,女46岁。曹操在《短歌行》开头就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其实曹操当时才50岁出头,他已感到人生如朝露,来日不多了。曹操活了65岁,在那时算是高寿。中国人过去把70岁称为“古稀之年”。
如今,中国人的期望寿命已大大延长。正如流传民间的一首顺口溜所说,现在是“60小弟弟,70多来兮,80不稀奇”,即使90岁的老人也随处可见。最新调查,北京市民和上海市民的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达到了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
人均寿命的延长,老人健康状况的显著改善,当然主要由于这些年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设施的日趋完善。但还有个精神因素不可忽视,这就是人们保健意识的进步。医学专家说,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并且相互作用。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神上的愉悦、乐观与豁达,保持心境的平静。那些整天琢磨着整人、坑人,琢磨着捞取不义之财的人,当然与心理健康无缘。整天为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苦恼、忧愁,也很有损于心理健康。
保持心理健康,不是闭门不问天下事。南宋诗人陆游有句名言:“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改了两个字:“年老未敢忘忧国”。我们固然已经退休,但还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国分忧。这与安度晚年并不矛盾。我今年88岁,仍未完全放下陪伴了我几十年的笔,兴之所至,写几篇短文,对当今社会上的道德缺失、腐败成灾等不良风气,发出几声微弱的呐喊,既是尽自己的一份微力,也是一种乐趣。
年迈力衰,是老人的弱势。但我们阅历丰富,亲历过建国前后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这是我们的优势。如今的不少年轻人历史知识贫乏,他们大多只是从电影电视里了解过去。我们不妨用各种方式,把真实的历史告诉他们,为他们补一堂历史课,这会有助于他们开阔视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人们虽然已走近黄昏,但夕阳发出的光辉依然是灿烂的。为国分忧,发挥余热,我们还是有不少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