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期●序跋集锦●

记录“千古奇冤”亲历者

——《皖南事变新四军人员搜录》编纂介绍

作者:孙李立

在皖南事变70周年之际,笔者历时8年编纂的《皖南事变新四军人员搜录》一书终于脱稿,交付新译中文出版社(香港)印刷出版,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2002年秋天,笔者在阅读军史时偶然接触到皖南事变这个题材,被其复杂的成因及曲折的过程所吸引,就多找了几本有关的书籍来看,却不料就此对皖南事变产生兴趣,进而着了迷,一发不可收拾。在阅读了数千篇相关文献后,笔者可以肯定地说,新四军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文化内涵的军队!即便是在今天,欲找到拥有如此多文化名人的万人建制的部队恐怕都非易事。可惜,这支部队在那场悲剧中被吞没了。皖南事变的悲剧性结局令笔者对那些置身于其中的人物十分关切,强烈地想知道都有谁经历了那场突变?他们的命运又是如何?由于没有现成的史料可以回答笔者的问题,于是笔者自己动手,开始收集有关皖南事变的文章和书籍,重点是亲历者的回忆录,力图真实地复原经历了那场悲剧的人物并揭示他们的命运。
  笔者并非专业的党史或军史的研究者,个人能力与时间都有所不及。8年时间里,笔者收集到约2400名亲历皖南事变的新四军人员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1681人的资料编入本书中。据笔者估计,1681人大致占亲历皖南事变新四军人数的15%(正史中均说皖南事变中被围新四军人数是9000余人,而笔者经反复统计与考证认为应是11000余人。皖南新四军营长、科长以上干部的四分之三、连队主官的三分之一已被收入书中,因而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新四军部队的原貌。未收入书中的700余人或是因为信息资料过于零碎,或是因为笔者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不能肯定,或是因为虽然笔者确信某人经历了皖南事变但缺少明确的文献支持,或是因为尊重其他作者著作权的原因而没有收入本书。本书为皖南事变研究者及爱好者提供了亲历皖南事变新四军人员的基础信息资料及信息来源,书中不仅收录了新四军高级将领的信息,也注重了普通官兵乃至随军家属信息的收录,相当于重新建立起经历了皖南事变的新四军人员的档案库(当然只是一部分)。
  在本书的编纂过程中,笔者不仅只是进行了文献汇总,还做了大量艰辛的考证及调查工作,尤其是对涉及新四军高级首长及重要人物的史实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资料分析、对比及考证,并将考证结果载入书中。
  本书在编纂过程中,笔者通过电话或书信联系了洪德铭、罗忾、王培臣、郭立言、孔诚、赵亚、丁公量、周作楣、王震之、熊湖帆等亲历皖南事变的新四军老战士,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帮助。更多的帮助来自新四军老战士的家人、亲友及后代,包括杨万年(杨瑞年烈士之弟)、张立(杨瑞年烈士的表兄)、朱九思(杨瑞年烈士的初中同学)、吴毓玲(吴瑞生烈士之女)、曾宁(曾幼诚将军之女)、胡珊玖(胡时坤之弟)、孙保众(孙学信之子)、林纪胜(林可烈士之孙)、卓朝阳(卓树文之子)、傅铜山(傅家盈之女)、苏华民(苏贵山之子)、韦秋子(纪陪陵的外孙女)、洪小夏(洪德铭之女)等人。
  对于来自新四军老战士及其家人亲友的巨大帮助,笔者心怀感激,所幸的是,在受惠于他们的帮助之时,笔者也有机会为他们做一点事,尽一点绵薄之力,多多少少平衡了一下笔者无功受禄的忐忑之心。
  2005年初,笔者提供线索,帮助洪德铭(洪季凯)、罗忾(罗德宝)两位新四军老战友在失散了60余年后重新建立起联系(皖南事变中,洪德铭的大腿骨被子弹打断,是罗忾把洪德铭背下了阵地)。2007年3月,分别了66年的两位老战友在上海重逢,还给笔者发来了两人的合影照片。两人把皖南事变中共同的战斗历程写成回忆录“皖南事变中新编营血战白山亲历记” ,联名发表在《大江南北》、《史林》和《云岭》等期刊上。
  在收集杨瑞年烈士的资料时,杨瑞年的小弟弟杨万年、杨瑞年的初中同学朱九思(著名教育家)等人不约而同地要求笔者为杨瑞年烈士写一篇纪念文章。烈士亲友对笔者的期待及厚望,促使笔者尽个人所能编纂了《杨瑞年烈士生平年表》一文,作为附录载入本书,算是笔者对烈士的一个纪念以及对他人所托之事的一个交待。
  笔者特别感谢对本书成书有重大影响的两位专家,一位是《云岭》杂志原总编、皖南新四军问题专家邵凯生老师;另一位是中共上饶地委党史办党史专家、研究上饶集中营问题的蔡水泉老师。笔者也曾请教于童志强、周祖羲、房列曙、甘桐文等新四军问题研究专家。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及《大江南北》杂志社、中共繁昌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宣城市委党史研究室、光泽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宣城广播电视报泾县专刊等机构曾为笔者提供过宝贵的文献资料。
  本书所依据的回忆文章多是在皖南事变40年以后才发表的,记忆、化名、口音、印刷等诸多因素导致诸多的不一致,不同的回忆录的记述是不一致的,同一回忆录也有不同的版本,以笔者的学识能力很难一一辨别及勘正,所以本书的谬误是难免的,笔者真诚地欢迎新四军老战士及其亲友后代,党史、军史问题研究专家及爱好者,各界知情人士给予批评、指正。
  在皖南事变70周年来临之际,笔者把本书奉献给读者,以此来纪念那些经历了皖南事变的人们,尤其是在那场突变中灵魂闪烁出光芒的人们。
  (本文节选自《皖南事变新四军人员搜录》一书的“编后记”,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