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期●特稿●

高峡出平湖

——三峡工程简介

作者:向明生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约1800亿元,移民近百万人。其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都在世界级工程前列。
  三峡是一个巨大的水资源宝库,她的开发对国家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919年,孙中山先生曾在《建国方略之二——分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1950年初,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建水库规划介绍时说:“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后又说:“在三峡修一个大水闸,又发电,又便利航运,还可以防洪、灌溉……1956年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1980年,邓小平从重庆乘船考察长江及三斗坪坝址。1982年邓小平在听取准备兴建三峡工程的汇报时果断表态说:“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1989年7月,江泽民来到湖北宜昌考察了三斗坪坝址。1994年10月16日江泽民考察三峡工地时指出:“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搞这个工程,就要万众一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务求必胜。可以说,凡是涉及长江治理、开发和三峡工程的构思、勘察、设计、研究、论证、施工等,从孙中山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表现了浓厚兴趣,给予积极的支持。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三峡工程开工。
  三峡工程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包括水、电、路“三通”,修导流明渠,建临时船闸,另辟长江通道,为大江截流做准备。
  二期工程是实质性的启动,关键是建好大坝。据统计,仅大坝浇筑的混凝土,如果砌成长、宽、高均1米的围墙,可以从宜昌到北京砌个来回。左岸大坝是二期工程核心之一,主要包括位于河床中央溢流坝段、左岸厂房坝段和左岸非溢流坝段等,混凝土浇筑总量达1238万立方米。
  作为三峡枢纽工程主要通航建筑物永久船闸,全长6442米,其中船闸主体位于新鲜基岩内,闸室段长1637米,可通万吨级船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船闸。因其水头高、规模大、级数多,人们将之与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并称为“长江第四峡”。
  永久船闸共有12个人字闸门,首节人字门长20.2米,高37.5米,厚3米,重超800吨,面积接近两个篮球场,号称“天下第一门”。如今,这些工程都已全部完成。
  2003年6月10日晚22时,三峡工程坝前水位正式达到135米,实现了蓄水预定目标。按设计要求,库区总容量为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防洪:三峡工程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如遇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保证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粮食及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的丰收。
  发电: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它将为经济发达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积极作用。按华中、华东地区1990年每KW.h电创造工农业产值6元计算,三峡水电站每年可以为国家增加工农业产值6218亿元提供电力保证。7月10日,三峡2号机组实现并网发电,比原计划提前20天,现已进入商业运行。这台机组每天将向华中、华东电网输出1290多万千瓦时电量。
  航运:6月16日上午9时,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通航开始。2艘客轮从平静的坝前平湖入闸下行,5艘货轮从坝下逆流而上,经2个多小时的航行,客、货轮平稳穿过大坝,经过引航道进人长江航道。这标志着断航67天的长江航运开始恢复。三峡水库回水可改善川江650公里航道,使宜渝船队吨位由现在3000吨级提高到万吨级,年单向通过能力由10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宜昌以下长江枯水期航道深度也可通过水库调节有所增加,年水位变幅在30米以内,可撤销所有绞滩站,使航运通畅。三峡工程还可与长江支流乌江、嘉陵江的水利枢纽工程相衔接,使长江干流与支流的航运事业进一步发展。
  三期工程预计在2009年全面竣工。
  经过千百年的梦想和期盼,中华民族在“高峡出平湖”的骄傲与自豪中,改变了长江面貌,三峡工程为振兴中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