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期●特稿●

奋斗着,就是幸福

——再访中国保尔朱彦夫

作者:李治亭

  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7月27日)这一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专程去山东沂源县南麻,代表迟浩田上将看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致残的志愿军英雄朱彦夫。
  沂源县是沂蒙山革命老区重要地区之一,是“沂蒙红嫂”的家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迟浩田同志在这里战斗过,留下了他无私无畏、艰苦奋战的足迹。那时,我在鲁中军区任前线记者,多次在南麻、鲁村、悦庄参加战斗、采访,难忘沂源县人民火线上抬担架、救护伤员,送给养、送郎参军上战场的英雄业绩。
  7月27日上午到达了沂源县城南麻。下午1时半,在县民政局领导、县委常委、武装部王政委的陪同下,来到了朱彦夫的家——一座洁净、满院花草树木、六间平房的庭院。此时我心潮起伏,激动不已。2000年4月27日,我曾专程看望采访过他,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又见面了。一进房间,见朱彦夫盘坐在床上,眼睛炯炯有神,上半身前倾,连连用他那截过肢的胳膊上下摆动以示欢迎,深情地说:谢谢!谢谢!
  落座后,话题很自然地以抗美援朝为中心展开——朱彦夫所在的部队是1950年12月21日接到上级命令,强攻位于长津湖畔的250高地。占领该高地后,敌人疯狂反扑。至12月23日晚上,朱彦夫所在连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朱彦夫把战友们遗留下的枪支弹药搜集起来,把三挺轻机枪分别架在三个方位上……
  敌人开始攀爬悬崖了。先是探头探脑,见阵地上一片死寂,并无反击,这才放下心来,向着阵地前沿摸进。
  朱彦夫回忆说:“敌人渐渐朝一块聚拢,离我只有六七十米了。我一声大吼,猛然跃起在壕沿上,端起机枪,狠狠地扣动了扳机,像是一阵飓风掠过,冲在最前面的敌人倒下了十几个。没等惊惧慌乱的敌人做出反应,我迅速撂下机枪,俯身抓起手榴弹,嗖嗖地扔进敌群,爆炸声中敌人鬼哭狼嚎。我接着冲到第二挺机枪的掩体内,又是一阵猛射。随后又是第三挺机枪炒豆般的怒吼。”
  “这时的我,早没了孤军奋战的紧张和不安,自己指挥自己,忽东忽西,忽前忽后,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有了这种轻松和无畏,换来的就是超常的斗志!”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中,朱彦夫被敌人的手榴弹炸成重伤,失去四肢和左眼,成了特等残废。
  在回忆了这场惨烈的250高地战斗后,我们都陷入了沉思中。稍顷,我向他提出了一个人生哲理问题:“你对人生价值是如何看的?”
  “是啊!这几十年来我常常在思索着这个问题,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我认为人的生命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躯体,一部分是精神。在我看来,精神生命才是第一自我。我虽无四肢,但务求精神健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就活得有价值,就活得像个人样。”朱彦夫的话掷地有声。
  “你重伤致残50多年,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你是靠什么支撑着走过来的?”我追踪提问。
  “靠的是信念和精神。我坚信‘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但你毕竟经受了比常人多得多的痛苦和磨难,你有过幸福吗?”
  “在别人眼里,我似乎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但我以为,幸福是有层次的。起初,自己装上假肢能走几步不摔倒,那就是一种幸福。以后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我为群众多办点好事,感到很幸福。苦熬七年,写成《极限人生》这本书,奉献给社会,这更是一种幸福。奋斗着,就是幸福!”
  这位四肢全无、失去左眼、头部背部还残留着弹片、腹部有严重刀伤的特等伤残军人,是他,不要国家照顾,靠顽强的意志学会了生活自理;是他,残躯担重任,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25年,带领群众治山治水脱贫致富;是他,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拖着一双假腿,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作传统教育报告千余场;是他,一天学没上,却顽强学习文化,超常努力,把生命力发挥到极限,写出了50多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男儿无悔》。
  他是一个豁达、乐观的人。每天生活很有规律,很有节奏,很有毅力。早饭后,8点钟开始看报纸,用左胳膊绑着笔写字。中午休息到三点,起床后看书。晚上,看电视台新闻和喜欢的节目。晚上十点就寝。在天气好、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他让老伴、孩子陪着或到街上观看盛世繁华,或到郊外欣赏自然景色。他的精神世界,永远是青春不老,岁月不老,充满阳光。
  朱彦夫的英雄事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给了我深刻启示:一个人的生命不在于他的长度(高寿),而在于他的宽度(贡献)。走近朱彦夫,你不能不对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人格肃然起敬,你不能不重新思考关于生命、关于人生、关于幸福的真正含义。
  在我们的长谈结束后,朱彦夫兴高采烈地说:“老政委,有个心愿要报告你:我要争取参加2008年奥运会!”我紧紧握着他的残肢说:“我相信你的身体会愈来愈好。我也一定陪你参加奥运会。你会是奥运会上受尊敬的人!”
  (有关朱彦夫事迹的文章,可参阅本刊2001年第2期《<男儿无悔>序》(迟浩田)、《中国的“保尔"朱彦夫》(李治亭),第4期《坚守二五0高地》(朱彦夫),第6期《精神是第一生命》(朱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