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期●扬我中华魂●

孙中山——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作者:廖大伟

  立志救国救民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靠近澳门。
  翠亨村土质硗劣,许多人外出打工谋生,有的甚至漂洋过海,于是渐渐成了侨乡。孙中山的父亲曾到过澳门,大哥孙眉是檀香山有名的富商。
  孙中山出生时中国正经历着千古未遇的剧变和动荡,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同时也开启了中国人的视野。
  孙中山7岁进私塾,12岁随母亲赴檀香山。1883年他回到阔别5年的家乡,家乡依旧愚昧落后。为了消除迷信,他带头捣毁了庙中的偶像,可是此举引起众怒,他只好再度离乡赴香港求学,不久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1885年,丧权辱国的《中法会定安南条约》签订,孙中山痛心疾首,萌生起“倾覆清廷”的思想。1886年孙中山考入广州南华医校,次年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学医期间,他博览群书,广交朋友,议论“维新兴国”或革命救国。5年后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行医执照,然而他要救国救民,“从事医国事业”。1894年他带着救世方案北上投书李鸿章,希望这个倡导洋务的汉族大员能够采纳,可是李鸿章拒绝见他。
  走武装反清道路
  上书失败对孙中山刺激很大,北上之行彻底激发了他潜在的革命意识。这年10月他再赴檀香山,组建兴中会,与华侨们宣誓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初香港兴中会总部秘密成立,决定重阳节发动起义,可是消息泄露,旋遭镇压,潜入广州的孙中山不得不乔装逃亡日本。
  在横滨孙中山剪掉了辫子穿起了西装,不久赴美国、英国考察,暗中发展革命力量。清政府悬赏缉拿他,还电令各驻外使馆伺机捕捉。1896年10月11日孙中山在伦敦被清驻英公使馆人员诱骗囚禁,准备秘密将他押解回国。幸好孙中山在香港求学时的英籍教师康德黎及时获得消息,于是登报披露并竭力营救,孙中山才恢复自由。伦敦蒙难提高了孙中山在海外的知名度,许多国家的报纸都称他为中国“革命派领袖”。
  1900年,北方大闹义和团,东南督抚与洋人搞“互保”,孙中山趁机在南方发难。原打算与李鸿章合作使两广独立,后来李应诏北上,孙中山遂联合会党发动了惠州起义。起义军一度发展到2万多人,但最后由于饷械不济不得不中途解散。担任策应和联络的史坚如、日本友人山田良政先后被捕牺牲。
  1904年孙中山再作欧洲之行,留欧学生的态度言行使他感受到青年人的革命热情和力量,并认识到了运动新军的重要性。
  1905年7月他重返日本,经日本友人介绍结识了日后成为他最亲密战友的黄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大会通过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的同盟会章程,他当选为总理,设执行部、评议部、司法部组成三权分立的总部机构。作为全国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革命力量大大增强。此后,孙中山一边领导在理论阵地上猛击保皇派,一边不断发动起义,武装反清。从1907年到1911年,他先后组织和领导了8次武装起义,其中镇南关起义他亲自上阵。虽然这些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他始终不屈不挠,对胜利充满信心。
  在革命实践中,孙中山越来越注重运动新军,他认为“今宜采取入虎穴得虎子之法,取得新军,始可成事”。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各地革命党人立刻响应。至1911年11月,全国三分之二省区宣布“独立”,大清帝国迅速土崩瓦解。
  就任临时大总统
  武昌起义这天,远在美国的孙中山正在为国内起义筹款奔波。两天后,他偶尔从当地报纸上看到消息,顿时欣喜不已。他本想立即回国亲自指挥这场革命,但又觉得最紧迫的是争取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孙中山请求会见美国国务卿,打算以中国革命党领袖的身份访问日本,均遇拒绝,于是赴欧洲寻求支持。
  英、法等国的态度均不热情,各国仍把他当成政治流亡者。不久,他乘船回国,11月25日到达上海。
  他刚一上岸,就有记者问:中山先生,您带回了多少钱?孙中山回答:钱没有,我带回的是革命精神,不达到革命目的,决不和议!
  他告诫自己也提醒同志们:“从前种种困难虽幸破除,而来日大难,尤甚于昔。今日非我同人持一真精神真力量以与此困难战,则过去之辛劳,将归于无效。”12月29日他当选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在任期间,他发布了一系列促使社会进步的法令,如剪辫放足、男女平等、禁赌禁罚、保护华侨、不准人口买卖和吸食鸦片、不许种族歧视和乱捕仇杀、废除“贱民”和跪拜礼等等。在他的领导下,临时政府兴办实业,实行教育改革和舆论监督,发展资本主义。他签署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并受参议院监督,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干涉。
  有一天,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从扬州赶来想见一见大总统,孙中山尽管公务繁忙但还是答应老人的要求。老人一见他便要下跪叩头,孙中山急忙扶起老人,告诉他总统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老人问总统如果不当了会怎么样,孙中山答道:“总统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的队伍里去,和老百姓一样。”老人告辞,孙中山又亲自送至门外,叫工作人员派车送老人回住处。老人高兴极了,逢人便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3个月,因为它无法克服财政困难。孙中山并不信任袁世凯,但袁军事实力强大,又得到国外列强和国内立宪派、旧官僚的支持,所以只好让权。为了保护辛亥革命胜利成果,防止袁世凯专权,孙中山在辞职前提出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并把它写进《临时约法》,希冀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捍卫民主共和
  孙中山解职后,决定从事社会革命。他认为现在民族、民权两主义俱已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于是到处演讲民生主义,宣传实业救国,尤其倾心铁路建设。1912年8月他不顾安危应邀北上,与袁世凯共商国事,一个月内会谈了13次。经此之后,他觉得“袁总统可与为善”,并声明不参加大总统竞选,希望袁用10年时间练就精兵百万,自己则以在野身份修筑铁路20万里。1913年2月他与家人到日本游历考察,同时筹措筑路资金。不料3月20日“刺宋案”突发,于是他立刻回国。当时他主张迅速武力倒袁,黄兴则提出法律解决。袁世凯准备就绪,步步紧逼,革命党人只能以“二次革命”相回应。
  “二次革命”失败后,遭通缉的孙中山等重新流亡日本。流亡生活十分困窘,一日下大雪“竟有不能向火而致疾者”。孙中山决定建立中华革命党,自任总理,所有党员均须宣誓服从,并按手印。这种家长制做法,遭到包括黄兴在内的部分同志的反对。黄兴没有加入,去了美国。同年10月,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东京结婚。
  1916年护国运动胜利,袁世凯病死,北京政府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可不久又毁弃《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偕部分国会议员率起义海军南下广州,与西南实力派一起组建军政府,并当选海陆军大元帅。但护法受到西南实力派的牵制,又辞职移居上海。这期间,他潜心著述立说,撰写《建国方略》。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他致电祝贺并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五四运动爆发,他致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被捕学生。1920年孙中山重返广州,当选非常大总统,再次举起护法大旗。可是1922年6月陈炯明突然发动兵变,孙中山登上军舰才得脱险。两次护法均告失败,使他认识到依靠军阀打军阀的老办法必须改变。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921年底,孙中山在桂林约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马林向他介绍了十月革命经验,建议他建立一个能联合各阶层尤其是工农群众的政党,建立自己的武装,创办军官学校以培养革命干部。
  孙中山接受了建议1922年夏,孙中山又会晤了青年国际代表达林,谈到了国共合作问题。同年8月,苏俄政府代表越飞在李大钊陪同下从北京来上海,准备与孙中山会谈。由于租界特务盯梢,孙中山派廖仲恺到日本与越飞具体磋商。次年初《孙文越飞宣言》发表,其中写道中国统一独立大业“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起,便表现出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气概和一往无前精神,他们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向旧秩序发起冲击。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意识到,要战胜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必须建立革命同盟。1922年至1923年间,中共根据苏俄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逐步确立了在保持共产党组织独立的前提下,以个人名义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
  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他将年轻富有朝气的共产党人引为同志和战友。国民党内一部分人不赞成国民党改组,不赞成国共合作,但孙中山态度坚决。1923年初他重回广州担任海陆军大元帅,派人组团到苏联考察。同时,列宁也派了鲍罗廷来广州帮助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武装。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确立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通过了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可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的决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共产党人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等均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委员。
  国民党“一大”是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也是“大革命”走向高潮的起点。
  广东买办商人陈廉伯自恃有英国支持,又有数千人的商团武装,于是倒卖军火,鼓动罢市,不可一世,甚至唆使商团袭击纪念武昌起义的游行群众,造成死伤。鉴于此,孙中山迅速回师广州,坚决扫平叛乱。这时“首都革命”的消息传来,冯玉祥囚禁了曹锟,赶走了溥仪,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呼吁召开国民议会,抱病北上,但旅途劳顿,肝病发作,于1925年3月12日9点半与世长辞,享年60岁,临终前还呼喊“和平、奋斗、救中国”。他的遗体用科学方法防腐保存,1929年安葬南京紫金山,墓地称为中山陵。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孙中山扮演了民族英雄、革命领袖的重要角色。他领导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度的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思想文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与时俱进,当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后,他又积极地迎接急湍的时代大潮,将自己的思想和实践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最终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综观其一生,孙中山无疑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20世纪中华杰出人物的代表,其功在千古!

上一篇:“打坝”斗敌伪下一篇:火红的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