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期●专稿●

他倒在抗洪第一线记凤阳县张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太昌

作者:赵荫华

  
  
  编者按:在今年的淮河防汛抗洪过程中,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组织和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真正做到“一个支部就是一道堤坝”。广大共产党员始终站在抗洪抢险的最前列,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张太昌同志带领党员、群众奋战在抗洪斗争第一线,最后因劳累过度倒下了!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追授张太昌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省开展向张太昌同志学习的活动。
  今年人夏以来,淮河沿线暴雨不断,淮河流域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水灾。淮河的洪水时时威胁着淮河大堤。滁州市凤阳县枣巷乡张湾村是淮河大堤边的一个村庄,村里所属1300多米的大堤全是沙堤,危险性很大,所以这次从降大雨起,村党支部书记张太昌同志就带领干部群众昼夜奋战在大堤上,冒雨挖土、装包、查险,与洪水进行顽强的搏斗,度过了一次又一次洪水高峰,保住了大堤的安全。
  7月5日夜,飘泼大雨又一次从天而降,淮河洪水不断上涨。为了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凤阳县委发出紧急通知,要行洪区内的张湾村群众必须于8日晨之前全部撤离。当夜11点多钟,张太昌同志安排好堤上群众进行坚守的任务后,从大堤上赶回村里,立即召开会议,动员撤离。
  张湾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90余户,过去经历过无数次洪水,但自1991年洪水以后,在张太昌同志的带领下,村里搞起了农业结构调整,玉米、花生、棉花等农作物逐步得到推广,而且还发动群众搞家庭副业,使这个村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芦席编织村。一直安居乐业的村民们得知要立即撤离家园,他们实在舍不得房子,舍不得长势喜人的庄稼啊!再说洪水虽猛,还没到非搬走不可的时候,因此都不愿搬。面对着这种情况,张太昌同志十分着急,为了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他挨家挨户动员讲清利害关系。在短短两天中,张太昌跑遍了全村家家户户,有的还上门好几次。被张太昌一片真情感动的乡亲们终于接受搬迁,胜利完成了撤离任务。
  撤离任务完成后,张太昌又赶到大堤上,和大家一起继续战斗,全然不顾自己年过六旬且患有高血压的身体。干部群众劝他:“张书记,你年龄大了,别太累了;歇歇吧!”张太昌总是这样地回答:“现在是什么时候,我能丢下大堤不管吗?”
  7月8日上午10点多钟,连续不断的倾盆大雨下得让人睁不开眼。张太昌正在大堤上带着人巡堤,突然发现大堤出现了一道长120米的裂缝,他一边派人向指挥部报告,一边带领护堤队员抢险。他带头跳进齐腰深的水里,与队员们一起打木桩、码沙袋、填裂缝。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长长的裂縫终于被堵得严严实实,保住了大堤,而张太昌却累得连上岸的力气都没有,是两个年轻队员把他拉上大堤。
  当天午饭后,一心挂着大堤安全的张太昌顾不上休息,又忙着组织抢运化纤袋和备用土,继续带领大家进行战斗,一直忙到下午4点钟以后,才冒着倾盆大雨赶到乡政府参加防汛抗洪会议。会议结束后,张太昌在乡政府与驻村干部商量下一步的防汛抗洪任务时,突然身子一晃,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乡党委书记祝平宽立即派人把他送到县医院。
  虽经医生尽力抢救,但无力回天,至7月10日下午1时,63岁的张太昌永远离开了他所眷恋的张湾村父老乡亲。
  张太昌同志逝世的消息传来,张湾村的男女老少热泪盈眶,无比悲痛。他们表示:张书记为了我们的安全而走了,我们一定要以他为榜样,继续战斗,永保大堤,努力搞好生产,永远不忘他的英勇模范事迹。
  中共滁州市委书记汪国才带着干部到张太昌同志家看望,肃立在张太昌同志遗像前对身边的市县领导及工作人员说:“张太昌同志是为了确保准河大堤,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才累倒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好典范。”最近安徽省委组织部追授张太昌同志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安徽省委和滁州市委分别发出了《关于开展向张太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省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尚品质,学习他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高度负责,知难而进、勇挑重担的进取精神,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